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ENN精粹     
<正>人口增长与生物多样性衰退息息相关ENN环境新闻网新闻2014年6月29日全球人口达到十亿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但是近两百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过去的七倍。事实上,过去的四十年中,每十几年全球人口就会增长1亿。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总数将达到110亿。一些科学家、决策者,甚至是环保主义者都为如此难以置信的人口增长与日益恶化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随着世界经济与人口听快速增长,全球环境的恶化,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危胁日益明显。如不采取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发展中国家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马恒 《环境》2005,(9):2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21世纪,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联合国有关文件指出:限水资源短缺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目前全球有10亿人未能用上洁净的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全球将有35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占全球人口的50%。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一个地球,两种制度”。一个地球,养育着50亿人口;两种制度,在竞争中并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困扰着地球。寻求发展与平衡,是两种制度共同关注的目标。发达国家走过了工业化和环境污染的困境,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贫困和环境恶化的威胁。具有古代  相似文献   

5.
国家人地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刘毅  杨波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3):353-362
作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物种,人类生存与发展始终以最大限度的资源与环境占有和获取为第一需求,即使进入现代时期,情况依然如此。实际上,随着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地关系的稳定与协调始终是各国、特别是人口大国(>1亿人口)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自然禀赋(淡水、耕地、草场、森林、能源和矿产)与人文活动(人口、GDP和碳排放)的要素综合分析表明,尽管11个对象国的资源环境秉赋(本底)特征差异明显,但是在资源环境开发的极化效应作用下,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人地关系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一方面,随着资源环境开发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国家财富积累与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对各国乃至全球有限的资源基础支撑能力造成日益严峻的挑战。此方面,日本的国家人地关系演进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城市化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了起来,因而很大一部分人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这种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富裕、从愚昧到文明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节能减排模式。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人口、资源、粮食、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挑战,而在环境问题中,又以“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全球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大家知道,1989年的世界环境日,就是以“警惕:全球变暖”,作为宣传主题的。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学术团体,为此组织了多次国际会议。国内外的报纸、广播、电视也频频  相似文献   

8.
切实做好计划生育、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到2010年,全国人口要控制在14亿以内;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状况,使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对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也确定了具体目标。这是摆在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来是个人口大国。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口已达5.4亿。此后,又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人口增长高峰:到1990年7月,达到了11.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左右。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环境大国。陆地面积(包括内陆水域)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44%,居世界第三位。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山地约占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海岸线长达1.84万公里。我国人口与环境之间,有着比较多样和特殊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的结果。各种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人口在2016年已达73亿,预计到2030年人口还将达到90亿,粮食生产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问题。而农业同时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用户和土地用户,带来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然而,一方面人类面临着食物供给的挑战,而另一方面,根据粮农组织报告,全球生产的食物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即每年大约为13亿吨被损失或浪费掉。食物的损失和浪费发生在从农业生产到最终消费端的整个过程中,其中发达国家每年大约为6.7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世界的城市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有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还有上千万人口的超级特大城市,并已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预计到本世界末,世界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2亿,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80年到1990年,我国城市由223个增加到467个,增长109%;建成区面积由7200km~2增加到12400km~2,增长72%;非农业人口由0.95亿增加到1.44亿,增长52%。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经济集中为显著特征的,是人类追求规模效益和  相似文献   

12.
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署和世界银行在不久前发表的报告指出,全球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地球环境的恶化。 这份名为“世界资源1996—97”的报告指出,到2025年世界总人口将比现在增加50%,达到83亿,其  相似文献   

13.
一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据1988年末统计,全市人口已达1262万人(不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全年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达1082亿元。每天为国家增加税利0.52亿元。由于环境污染及其恶化是伴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而来的,因而上海的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据同年环境保护部门统计,年排放废水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4亿吨,有75%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大气中,年排放SO_240.5万吨,烟尘21.3万吨,工业粉尘9万吨。工业废渣年产量为1055万吨。市中心区主要交通干道,白天噪声平均声级在75分贝(A)以上。大量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较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布局不合理、大部分人口和工业企业集中于市中心区,加之政策、体制等  相似文献   

14.
老仆 《环境导报》2003,(1):10-10
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出席地球峰会的首脑们为拯救地球开了药方,谁来抓药?患了重病的地球仍在呻吟、喘息,专家们来会诊,谁是主治医生?贫困,地球的癌症。因为贫困,人们毁林开荒,填饱了肚子,却破坏了环境,生态的恶化更加重了贫困。富国指责穷国造成生态灾难,贻害全球。想想:人们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会有心思去烦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吗?富国自己又如何呢?占人口少数的富国,享用着全球大部分的资源。穷国指责富国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如果全球都像美国人那样消耗资源,得需两个半地球。富国为了自己及全球的生存,理应从资金…  相似文献   

15.
基因污染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入21世纪,面临人口、粮食等许多新的挑战,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0亿增加到80亿,粮食的需求量相应增加40%。现有耕地的生产力已很难满足人口剧增的需求,可大面积开垦又必然会破坏森林和草原,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业生物技术革命可有效地解决全球粮食问题。这是因为,基因工程新产品具有传统作物和动物所不具有的特性: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抗逆性(抗旱、寒、涝、热、病毒和虫害等),还能降低成本,减轻劳动量。应该说,基因工程作物的培育成功,为创造新品种开辟了一条快速途径,它使…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起因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贸易、金融、文化、教育和生活的中心。截至2008年底,全球总人口已经有超过一半居住在占全球陆地总面积仅仅3%的城市。据联合国组织预测,从2007年至2050年,全球总人口将从67亿增加到92亿,净增25亿人,而同期全球城市人口将从33亿增加到64亿,净增31亿人。  相似文献   

17.
对于农药使用问题,其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农药使用对增加粮食的产量有很大的作用,有的则认为带来的环境问题确实很严重。我们则认为农药的使用则利大弊小。当然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是化学农药问题。在研究农药问题时得先讨论一下,人口与环境,农业与环境的问题。一、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是许多环境问题的根源,因此研究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增长率对环境的变化及前景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七十年代末,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减慢了,然而世界人口的总数增加很多。据统计1970年世界人口为36.95亿,1975年为40.67亿;1980年44.32亿;1988年为50亿;  相似文献   

18.
能源挑战 我们知道,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最恶劣的影响,人类必须在2050年以前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然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必须同时兼顾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迅猛增长等因素.从2000年到2050年,随着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到90亿,加上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全球能源需求可能会翻一番.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和气候变化挑战.即使全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高能效,我们预计到2050年以前,全球还是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能源缺口,其规模大概相当于2000年全球能源行业的总产量.  相似文献   

19.
人们正切身感受着环境破坏带来的恶劣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范围肆虐,频频造成气候反常甚至灾害天气;淮河水的污染使下游大量人口的饮水和农田灌溉成为困难…… 既然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人类为什么不能采取有效、果断的措施来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呢?事实上人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来治理污染,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看来,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个技术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更多的因素,比如广义的伦理学问题,涉及到人的认识问题,等等。 一些环境伦理学家认为,环境恶化、自然遭到破坏是由于人的骄奢淫逸…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炭型资源城市转型及其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建立了资源型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人口、经济、资源以及环境4部分耦合组成,通过调整煤炭回采率等9个控制变量,进而预测了城市的4种发展情景;最后,以抚顺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真实性。研究表明,资源型城市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因素耦合的复杂系统;该资源型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在8%以内;综合分析各种发展情景,情景Ⅳ在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综合表现;预计到2015年该情景下,抚顺市人口总量、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耕地面积、原煤资源总量、废气污染量分别将达到219.536万人、1103.310亿元、788.813亿元、89 579 hm2、1926亿t以及8.321×102、1926亿t以及8.321×107万Nm7万N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