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008年7月13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等一行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检查全国地震速报及奥运保障等有关工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刘瑞丰总工就全国地震速报工作的总体概况、工作模式、速报流程以  相似文献   

2.
GIS技术在浙江地震速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建设中GIS辅助地震速报的实现技术思路和实现方法。主要描述GIS技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GIS实现地震速报,给出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和主要的程序实现代码。对地震速报的精度和效率作了分析,并在实践工作中得以检验。最后对已开发程序的不足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简要论述了江苏省地震速报的历史、现状及计算机技术在地震速报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FDSP的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在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MapInfo是目前流行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软件之一 ,由于其强大的地图功能 ,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安徽省地震局合肥遥测台网不久前完成了台网自己的速报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 ,其中运用了MapInfo部分图形操作功能。本文介绍MapInfo技术在台肥遥测台网地震速报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2,(1):87-87
2012年1月10—11日,第二届全国地震速报竞赛暨速报岗位创先争优活动总决赛(下称总决赛)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四个复赛赛区共有8支代表队、24名个人选手入围总决赛。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部署的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进行了介绍,简述了 2021 年 12 月系统部署以来的系统产出情况,同时以系统部署以来产出的震级最大的事件即 2021 年 12 月 22 日江苏天宁 M4.2 地震为例,使用 f‐k 方法合成各观测台站上的理论地震图,将实际峰值加速度与理论峰值加速度进行比较,评估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产出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烈度速报系统产出的各台站峰值加速度随震中距逐渐减小,且和理论地震图的结果较为接近,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产出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灾情快速获取是震后应急的关键,研究了一种基于GIS和GSM的震后灾情快速上报与判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灾情速报员网,为灾情速报提供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在参考地震烈度表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灾情的分解和描述,建立了简洁的、便于交互的灾情短信代码。阐述了灾情短信网关的构建方法,实现了灾情短信的群发与群收。通过对灾情短信的解析,论述了基于GIS的灾情范围的动态绘制与快速判断。最后,结合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建设了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地震检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众速报灾情信息的地震灾情过滤与推漫方法,为有效利用震后短期内汇集的灾情信息提供一种思路。利用所提方法对芦山地震微博速报灾情信息插值结果表明,微博速报灾情信息插值推漫的灾情范围基本能够控制灾区大致范围,并快速判定灾害程度,但在局部地区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4月1日20时23分27秒,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发生5.6级地震。震后12秒,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发出了石渠发生5.0级地震的预警信息,实时发送到省通信管理局、成都铁路局等单位的预警终端,为地震应急响应处置工作提供信息服务。震后4分38秒,系统产出仪器烈度分布图,给出了震中附近乡镇地震烈度分布,最高烈度为7度,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月17—18日,中国地震局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国地震速报竞赛。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之俊出席总决赛,并为获奖单位颁奖。本届竞赛以"打造职业睿智的新一代地震监测队伍,塑造全员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监测预报文化"为目标,于2015年9月正式启动。竞赛包括技能竞赛和知识竞赛,分初赛、复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省地震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简要总结了随着这几个阶段的技术进步南京基准地震台观测技术的重要变革 ,并从记录地震事件数量、大地震速报作用和推动某些研究的深入等方面评估了由于这些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震台效能的提高。对目前地震观测技术从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的转折时期 ,地震台如何尽快过渡 ,充分发挥效能提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将地震现象视为一内部信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的灰色系统,表征强震发生前地震危险性的指标值实际上是灰数。据此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昭通、松潘、兰州、苏鲁交界处和长江口地区进行了多因素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预测,并将其结果与模糊数学方法所得的结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产业关联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灾害破坏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体系的均衡运行状态,震后“残余”的生产能力资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调整,才能达到某一新的、较低程度的均衡水平。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机会成本的观点,对调整阶段的生产能力资源“呆滞”损失即产业关联损失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航空遥感影像上震害解译的结构模型与几何特征的获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丹  丁军 《灾害学》1997,12(1):1-6
首先给出了基于航空遥感影像的震害分类方案及各种震害在遥感图像上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一种震害解译的结构模型。然后讨论了震害的几何测度指标,并研究了震害几何特征的获取,最后对遥感影像震害解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开拓科技经济信息服务新领域,对于适应地震系统深化体制改革的必要位与紧迫性;论证了地震系统开发信息网络建设的可行性,并论述了建网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地下管道系统的震害预测及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它是以地下管道微观破坏机制为根据,以模糊图论为主要计算工具的计算方法。最后,本文给出了天津市煤气管网系统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本方法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反映地震活动增强特征的地震强度因子Mf 值,系统研究了其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 T≤1 年) 异常变化。结果发现在震前1 年左右,半数震例的震中附近地区出现Mf 值中期异常区明显收缩,即可认为出现Mf 值中短期异常,亦即认为当前已进入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笔者通过对Mf 值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常变化研究后认为:该值在上述地区的地震中短期预报中具有一定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现阶段,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在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社会和地震科技队伍三方面的作用,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地震减灾工作体系,走综合减灾的道路。行使政府职能是地震减灾工作体系的中心环节,职能的行使以一级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为“边界”。但我国大陆地区已发生的大震和当前的重点监视防御区多分布于二省、三省或更多省市交界地区。突破行政区划,在地震活动区、危险区周围协调地开展监测、预报、宣传、防御工作是当前进行防震减灾战略布局所必需。地震科学发展的“跨”行政区划和政府行政职能的严格区划性的尖锐矛盾,有必要提出地震减灾中的区域联防问题,本文是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的动力特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微机与我们组装的DSD160型电磁式振动三轴仪组成的一个可对试样施加任意波轴向荷载的动三轴试验系统,对黄土在不同地震荷载下的动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初步得到了不同地震荷载对一组黄土的动模量及阻尼比影响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江苏近 70年的地震观测历程和技术进步作了简要回顾 ;总结了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展望了在江苏特定的地理条件下 ,即在第四系覆盖厚、海域地震多而布网均困难的情况下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