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偶极荷电静电凝并除尘器收尘机理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高效去除微细颗粒物的偶极荷电静电凝并除尘装置,其主要由凝并区和收尘区组成.对其凝并收尘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收尘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偶极荷电静电凝并系数高于库仑凝并系数;偶极荷电静电凝并除尘器中颗粒的凝并效果好,且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对微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明显高于普通静电除尘器.  相似文献   

2.
金属微孔材料及其在高温煤气除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应用超越设计规范参数的过滤中和法对Vc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长时间的运行表明,此法具有操作管理简便,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处理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国产除尘滤材是将聚酯纤维热轧成型 ,再涂敷高分子发泡制成。滤材硬挺、耐压、抗撕裂 ,内部结构稳定 ,粉尘过滤精度高 ,实现表面过滤 ,易清灰再生 ,使用寿命长 ,耐水、酸、碱 ,可广泛用于各工业领域的气体净化和粉尘处理。大连新船重工集团把国产除尘滤材制成的滤筒配置到厂内原有的除尘系统中 ,通过 1年多的使用 ,获得非常满意的除尘效果。从而证明国产滤料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金属微孔过滤材料———烧结金属丝网过滤材料及其特性。将该过滤材料应用于高温煤气的除尘过程中 ,试验表明 ,处理效果良好。对于煤气含尘浓度在 3 70 0— 490 0mg Nm3的煤气 ,经处理后 ,可降至 2 0mg Nm3以下 ,过滤效率 >99.5 %。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转运站点的作业环境,以转运站部分结构为模拟对象,根据实体结构模型建立流场模型,采用realiza-ble k-epsilon气相湍流模型及拉格朗日颗粒轨道模型对结构内的两相流运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流体相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以及固相的粉尘颗粒轨迹,讨论了导料槽中挡帘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挡帘对导料槽中流场特征影响明显,在配置了挡帘的导料槽中,流场压力分布更有序,空气流动更集中,可产生一定的回流气体来降低来流气体的速度,且会在内部形成局部高速区域.  相似文献   

7.
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筛选出1株苯的高效降解真菌HD-3,经形态特征、ITS基因序列系统学分析,确定HD-3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该菌株8 d内对初始浓度439.3 mg/L和4 393 mg/L的苯的降解率分别为78.56%和33.96%。当苯的初始浓度为439.3 mg/L,HD-3降解苯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4.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不同填料生物过滤塔处理苯废气的工艺,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苯的浓度提高,苯的降解率逐渐降低。当苯的浓度为200 mg/m3时,煤质柱状活性炭生物过滤塔、生物陶粒生物过滤塔、竹材生物过滤塔的苯平均去除率(REave)分别为93.63%、93.16%和82.38%;当苯的进口浓度增加到3 000 mg/m3时,3种生物过滤塔的苯平均去除率(REave)分别为78.89%、68.43%和51.87%。(2)不同填料对苯的去除能力不同,煤质柱状活性炭>生物陶粒>竹材。  相似文献   

8.
生物过滤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废气污染治理技术 ,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过滤技术处理废气的使用范围、操作的基本原理及目前的应用情况 ,并且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物过滤技术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恶臭污染是一项有效经济的环境友好技术,生物技术目前正成为一种处理各种废气的有效的选择.研究了生物过滤技术在不同恶臭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介绍了生物过滤技术治理恶臭气体的原理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过滤设备在生活污水厂和垃圾压缩站具有理想的恶臭净化效果,但不能满足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净化需求,仍然需要工艺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固定床颗粒层内气流含尘浓度的连续方程、颗粒层过滤规律和新型颗粒层的过滤特点,建立了固定床颗粒层过滤过程和新型颗粒层过滤性能的宏观数学模型;根据颗粒层的过滤机理和实际灰尘颗粒粒径的分布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修正了过滤速度对颗粒层过滤效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对过滤效率方程式、床层压降方程式中的特征参数进行了回归,得到了具体过滤介质的颗粒层宏观过滤数学模型。模型表明新型颗粒层过滤过程是一个不随过滤时间变化的准稳态过程,只与过滤介质特性和循环清灰周期有关,模型计算值能准确地反映颗粒层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分离筛选出了4株猪粪堆肥菌种,初步的分类鉴定表明它们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利用这些菌种制成混合菌剂,并进行城市污泥堆肥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接菌处理在各项堆肥指标上明显优于未接菌的空白处理,自制菌与酵素菌在堆肥过程中具有非常相似的发酵能力,均能加快堆肥的升温速度,提高堆肥的最高温度,加快物料含水率的下降.说明自制菌不但可以应用于猪粪的堆肥发酵,在城市污泥高温堆肥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通风排污系统为研究对象,污水处理时产生的恶臭气体严重影响室内外环境,通风系统中排风与送风风量的合理匹配对于改善厂区内部空气品质至关重要。以空气品质最差的脱水机房为例,对传统的无组织渗风以及竖直管侧向离子风下不同风量进行数值模拟,从速度场分布,氨气敏感浓度面积占比,工作区域平均空气龄,以及通风除臭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竖直管侧向送离子风比传统无组织渗风对改善脱水机房空气品质作用更显著,提高排风风量和新风比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恶臭浓度和提高排污效率,并且提高新风比对提高排污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给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风感和更新鲜的空气。  相似文献   

14.
利用Fluent软件选用混合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厢式隔膜压滤机单个滤室内污泥两相流体进行模拟仿真,得到不同过滤压力下滤室内流体的体积分数轮廓图、压强云图,得出滤饼含水率与过滤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过滤压力在0.4 MPa到1.0 MPa之间,滤饼含水率随过滤压力的增大而大幅度下降;过滤压力1.0 MPa到1.6 MPa之间,滤饼含水率随过滤压力的增大,下降幅度较小;综合考虑能耗且获得低含水率的滤饼,过滤压力的合理取值为1.0 MPa。  相似文献   

15.
深床过滤机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床过滤既有过滤功能,又具生物处理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深床过滤的最新研究动向,深床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国内外利用深床过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城市生活污水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深床过滤既有过滤功能,又具生物处理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深床过滤的最新研究动向,深床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国内外利用深床过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城市生活污水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2套启动成功的上向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滤柱,通过调节进水NaNO2和(NH42SO4 的浓度负荷及水力负荷,改变进水容积负荷,探讨容积负荷对ANAMMOX生物滤柱脱氮效能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滤速恒定条件下,通过提高进水基质浓度来提高进水TN容积负荷,其容积负荷去除动力学过程符合Monod-Haldane基质抑制模型。进水NH4+-N与NO2--N浓度分别低于100 mg/L和133 mg/L时,反应器脱氮效果不受明显影响,TN容积去除负荷可达4.21 kg/(m3·d),TN去除率可达80%以上。进水基质浓度恒定条件下,通过提高滤速来提高进水TN容积负荷,其容积负荷去除动力学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不受基质浓度抑制的条件下,滤速为3.0 m/h、进水容积负荷为8.82 kg/(m3·d)时,反应器总氮容积负荷去除量可达7.15 kg/(m3·d),总氮去除率可达81.1%。  相似文献   

18.
深层过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层过滤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单元操作。近年来 ,在滤料、过滤工艺的研究开发及过滤理论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本文评述了一些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北京市西大望路和郊区城中村B村3类屋面雨水径流和8类路面雨水径流样品检测结果,分析北京市区和城中村屋面与路面雨水径流的污染特征。针对不同污染特征,分别采用改性沸石过滤法和混凝沉淀法处理城中村屋面和路面雨水径流。开展改性沸石过滤法固定床吸附实验发现:雨水流速越小、滤柱越高和沸石粒径越小,对氨氮吸附效果越好。开展混凝沉淀法批次实验发现:当初始pH为6~7、PAC投加量为80~100 mg·L−1时,混凝沉淀效果最佳,且初始pH和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沉淀效果影响程度大。设计改性沸石过滤法处理城中村屋面雨水径流工艺与装置,通过实际运行验证处理效果,设计蓄水池-混凝反应罐处理城中村路面雨水径流。混凝反应罐在内的雨水处理单元与城中村污水处理厂 (站) 联合运行,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河道补给,可用于郊区B村处理实际雨水径流。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城中村的路面径流污染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和沉淀法对涂装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pH(4~12)对废水中总磷、COD、浊度、总铁、总镍、总锰等12种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并结合絮体粒度分布、Zeta电位、絮体形貌和XRD图谱等表征方式对COD和重金属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后续生化处理需要和处理成本的条件下,中和沉淀法处理涂装废水的适宜pH为8,废水经处理后所有重金属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均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 31962-2015 )B级标准,COD、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0.05%、46.51%和72.49%。无机污染物去除的主要途径包括磷酸盐沉淀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形成和吸附絮凝作用。COD的去除机制随着pH的变化而不同,在pH =2.18~8时,COD的去除主要由于不溶性金属络合物的形成、电性中和与卷扫网捕,在pH =10~12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氢氧化物絮体对其的吸附作用和卷扫网捕。这对中和沉淀法工艺处理实际涂装废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