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膜培养装置,通过对4种不同填料载体进行连续曝气循环培养生物膜,对湖水中的溶解态微囊藻毒素(MCs)的去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填料载体上生物膜从形成到稳定大约需要3周;生物膜形成后对MCs的去除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颗粒活性炭柱>多密孔球型滤料柱>塑料悬浮填料柱>陶瓷滤球柱。在实验水质条件下,当水力停留时间(HRT)=5 h,进水MCs浓度为21.5~47.25μg/L时,颗粒活性炭、多密孔球型滤料柱对MC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100%,塑料悬浮填料柱对MC-LR和MC-RR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88%。当HRT=2.5 h时,塑料悬浮填料柱对MC-RR的去除率为MC-LR的2倍。生物膜对MCs的降解效果随温度(5~20℃)和溶解氧的升高而增加。塑料悬浮填料作为合适的生物膜挂膜填料载体对水源水的生物预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自然水体中产毒藻细胞和微囊藻毒素(MC)的迁移转化机理,以经济实用的木炭为填料的柱状反应器对含微囊藻和MC的自然水进行了分阶段连续性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叶绿素a(chl-a)浓度为94.9~203.4 μg/L,MC浓度为4.5~24.7 μg/L时,藻细胞(以chl-a浓度为指标) 的去除率高于77.1%,MC的去除率高于66.2%。不同阶段的结果比较发现,HRT为6.8 h时去除效果最佳。反应器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大量存在,以钟型虫(Vorticella sp.)、草履虫(Paramecrum sp.)、旋轮虫(Philodina sp.)和腔轮虫(Lecane sp.)为主要物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可降解MC细菌的特异性基因(mlrA)被检出。由此说明,除木炭填料的物理吸附外,微型浮游动物的捕食及细菌降解对水中藻细胞和MC的去除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静压箱式错流生物滴滤床去除甲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静压箱原理设计静压箱式错流生物滴滤床,设置进气静压区进一步改善气流分布情况,气流进入后在圆柱形静压区内动压降低,气流均匀分布.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陶粒为填料、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进行实验,研究静压箱式错流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情况及稳定运行阶段甲苯停留时间、进气浓度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分析了运行后期填料层压力损失增大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微囊藻毒素污染以及对微囊藻毒素生物毒性的调控研究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热点。基于对微囊藻毒素结构特性、生成机制、迁移转化规律和污染现状的探讨,归纳总结了微囊藻毒素的典型生物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为有效防控微囊藻毒素环境风险,深入探讨了微囊藻毒素的源消减调控策略、针对微囊藻毒素迁移过程的调控策略及针对微囊藻毒素毒理过程的调控策略。最后,对微囊藻毒素生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微囊藻毒素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诺氟沙星作为一种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并大量进入水体环境,给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安全带来隐患。研究了由3种不同填料组成的水平流和复合垂直流生物活性滤床对诺氟沙星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1m^3/(m^2·d)、进水诺氟沙星浓度为392.11—686.17μg/L(平均浓度为500.97μg/L)条件下,复合垂直流滤床对诺氟沙星去除效果普遍好于水平潜流滤床,以沸石为填料的复合垂直流生物活性滤床对诺氟沙星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80.61%,说明选择合适填料和合适类型的生物活性滤床可以作为去除诺氟沙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效生物滴滤床净化含二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摇床实验筛选出一株二甲苯降解菌.将该菌种接种于生物滴滤床中,研究其净化含二甲苯废气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纯菌种的生物滴滤床的净化效果比混合菌种生物滴滤床有显著提高。当气体停留时间在28.3~84.8s变化时,系统的净化效率变化不大;当气体停留时间缩短到17.0s时,滤床的净化效率随人口浓度有较大变化。在实验范围内,喷淋液的流量对滤床的净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滤床填料中生物量分布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7.
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及微囊藻毒素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体中不同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以Na2CO3与葡萄糖分别作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无机碳源与有机碳源,将铜绿微囊藻于光照下进行培养,并对其一系列的生理特性与微囊藻毒素产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同等碳浓度下,有机碳源更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经过30 d的培养,铜绿微囊藻在有机碳源中的产量为187.55 g,比其在无机碳源中的产量提高了6.06%;微囊藻毒素在有机碳源中的产量为969.00μg/g,而在无机碳源中的产量却升高至1 193.60μg/g。参与藻毒素合成的3种氨基酸在无机碳源中的浓度要比有机碳源中的浓度高,但是其余几种氨基酸的含量与之情况相反。而有机碳源培养的铜绿微囊藻总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87.00μg/g,比无机碳源培养的铜绿微囊藻的蛋白含量提高了93.60%。  相似文献   

8.
氮源对于气相生物滴滤床的净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喷淋液体在生物滴滤床中分布不均匀 ,导致床层中局部氮源不充足 ,从而使滤床的去除效果降低。提高喷淋液中氮源的浓度 ,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净化效率。采用NH-4 N会导致滤床中硝化细菌的生长和累积 ,使得异养菌和硝化细菌在溶解氧、氮源和填料空间上形成竞争 ,并致使氮源分布不均匀 ,而采用NO3 N作为氮源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9.
生物滴滤床净化含H2S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滴滤床(BTF)对某制药厂污水站含H2S废气进行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营养液温度为25~30℃、pH为1~3、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13.5s、废气中H2S质量浓度在200~600 mg/m3时,BTF系统对H2S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且稳定性良好;循环营养液中SO24-浓度的累积会降低系统H2S的去除率;随着BTF填料体积因压实而减小,H2S去除率减小.可通过改变系统操作条件或用稀碱液冲洗等方法防止填料堵塞;BTF系统在特殊工况下,具有较好的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有氧条件下氮氧化物在生物滤塔内的传质机理,结果表明,当含NOx废气中氧气含量为20%、氧化度为80%时,被生物滤塔内微生物吸附分解的NOx仅占被净化的NOx的12%左右,而88%左右的NOx没有被微生物及时分解,而是转入液相中形成NO3-和NO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生物滤塔和硝酸盐脱除反应器(nitrate...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孔球型悬浮填料挂膜的生物塔净化低浓度氮氧化物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氮氧化物的净化效率可达60%,适宜的入口NOx浓度为130 mg/m3,O2体积含量为18%,空床停留时间为29 s,循环液流量为116.8 L/h, 循环液pH为7.49~8.05,压降为244.9 Pa,温度为22~28 ℃。NO-3和NO-2浓度相近的现象说明反硝化细菌存在,并发挥着反硝化作用,将部分NO-3转化为NO-2。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微生物法去除模拟渗滤液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技术成功处理了模拟垃圾渗滤液,探讨了pH和溶解氧(DO)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反应系统启动迅速,运行稳定,可以有效去除模拟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其去除率分别达到97.1%和99.9%。在pH为7.5~8.5之间,DO 4.0 mg/L左右的条件下对模拟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去除最为有利,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以及总氮去除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96.2%和94.3%。这主要是由于I-BAF系统中大孔载体提供了厌氧-兼氧-好氧的微环境,使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发生,共同作用实现模拟垃圾渗滤液中总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的产生、毒性和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在如何高效去除MCs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囊藻毒素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的产生、毒性和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在如何高效去除MCS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表明,在曝气量(Q)=0.25L/min,温度(T)=20℃,pH=8,反冲洗周期为3个运行周期内,NH3-N的去除速率达44 mg/L·h.同时在滤池中出现了亚硝酸盐积累现象,且受反冲洗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高盐废水生物脱氮效能低的问题,利用异养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biological aeration filter,HNBAF)处理不同氮源模拟高盐废水,研究了HNBAF系统的脱氮性能,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态产物(N2O、N2),以揭示HNBAF系统的脱氮途径。结果表明:当NH4Cl作为唯一氮源时,${{\rm{NH}}_4^ + }$-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9.77%,NH2OH-N, ${{\rm{NO}}_3^ - }$-N积累量较低,未检测到明显${{\rm{NO}}_2^ - }$-N的积累;外加中间产物NH2OH-N可对${{\rm{NH}}_4^ +} $-N去除产生抑制,而加入${\rm{NO}}_2^ - $-N和${{\rm{NO}}_3^ - }$-N等中间产物基本不影响${{\rm{NH}}_4^ +} $-N的正常降解;当以KNO3为唯一氮源时,${{\rm{NO}}_3^ -} $-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6.76%,${{\rm{NH}}_4^ + }$-N、${{\rm{NO}}_2^ - }$-N和NH2OH-N等产物积累量较低。当分别以15${{\rm{NO}}_2^ - }$、15${{\rm{NO}}_3^ - }$为氮源时,均可同时检测到15N2O和15N2。该HNBAF系统对${{\rm{NH}}_4^ + }$-N、${{\rm{NO}}_2^ - }$-N、${{\rm{NO}}_3^ - }$-N和NH2OH-N的去除主要包括硝化、好氧反硝化和同化等作用,主要脱氮途径为${{\rm{NH}}_4^ + }$-N→NH2OH-N→${{\rm{NO}}_3^ - }$-N→ ${{\rm{NO}}_2^ -} $-N→ N2O/N2,与此同时,NH2OH-N和${{\rm{NH}}_4^ + }$-N之间以及${{\rm{NO}}_3^ -} $-N和${{\rm{NO}}_2^ -} $-N之间均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7.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焦化废水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搭建复合填料-生物滤柱反应装置,在厦门冬季低温环境下开展复合填料(蜂窝煤渣、活性炭、蜂窝沸石和陶粒)强化生物滤柱除臭研究,分析了除臭微生物群落组成特性。复合填料-生物滤柱装置在启动运行15 d时其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且保持稳定,对H2S和NH3的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77%和82.53%,表明挂膜成功。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以H2S、NH3等臭气喷淋液为基质的生物滤柱驯化挂膜过程会降低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菌属ThiothrixFerruginibacter、BurkholderiaceaeTahibacterDinghuibacterCloacibacteriumKosakonia是除臭过程的优势功能微生物和臭气成分降解的贡献者。本研究阐明了复合填料生物膜内功能菌属对H2S、NH3等臭气喷淋液有机质的生物降解/转化机制,并进行了物料平衡分析;复合填料-生物滤柱装置对H2S与NH3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77%和72.53%,具有良好的生物除臭效果与运行稳定性。本研究可为南方低温季节的污水臭气治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蓝藻水华污染造成的最主要危害之一是产生和释放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为主的多种藻毒素,其在饮用水中的存在可以导致人类癌症,因此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从MCs降解微生物菌种、酶催化降解途径和降解基因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MCs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