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辐射事故以及随后的应急响应和恢复行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对这些废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有必要对核或辐射应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管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在应急准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小兵  白云飞  刘彪 《安全》2012,33(11):29-30,32
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越来越丰富和便捷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正如同核能利用在解决了化石燃料的危机后,带来了核事故和核武器的威胁,核技术在工业、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发展也带来了放射性废物管理不善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针对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直观定量地研究了大亚湾、岭澳、田湾、秦山等各核电厂单位装机容量(MW)三废年度实际排放值或产生量,揭示了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评价指标数据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识别出了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评价指标数据的主要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各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状况,主成分分析得分以秦山核电站第一期核电厂最高,其他依次为田湾核电厂、秦山核电站第二期核电厂、岭澳核电厂、大亚湾核电厂,秦山核电站第三期核电厂最低,即秦山核电站第三期核电厂在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最优,大亚湾核电厂次之。辅助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作出快速分析与决策,以提高检测能力和监管能力,具有很好地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放射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全世界大约有几百万个密封的放射源存在,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众所周知,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可以增加人类罹患癌症的几率,过量接触放射源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对这类物品一定要进行妥善的保存,尽量使它在不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陆译 《劳动保护》2004,(8):62-64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星期六的凌晨,一场空前的核灾难降临到了这个世界。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这场核泄露事故,给前苏联的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恐慌和痛苦。灾难发生后,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为31人。但据西方国家的有关人士估计,在未来的10到20年间,还将会有几千人死于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第612号国务院令,公布《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称,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条例。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和处置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7.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核泄漏是1986年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也是自本世纪50年代起利用核能发电所付出的又一次沉重代价。事故发生后,有核电的国家纷纷吸取教训采取措施。这次核事故值得我国吸以的教训是(1)安全管理必须防止滋生麻痹、骄例情绪;(2)重生产、轻安全乃安全管理之大敌;(3)操作工人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4)对物大事故的应急处理考验政论工作效率;(5)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刘彩霞 《中国安防》2011,(10):48-51
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发生的潜在危险时刻存在。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作为人流高度密集、运行环境复杂的公共交通运营系统,一旦发生恐怖事件,极易出现群死群伤等严重人员伤亡后果,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本文结合轨道交通实际环境,分析了轨道交通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形式特征与可能后果,提出了加强放射源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巩固轨道交通环境现有安全防范措施和构建轨道交通环境辐射监测网络等轨道交通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防范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管理:强调独立监督和公众知情从拿破仑时代起,法国人就建立起独立监督和保证公民权利的诉求。在核能安全保护方面,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2006年,为确保核安全监督的有效性,法国通过修订法律,设置独立的国家核能安全局(ASN)。该局直接由总统和议会独立任命的5人委员会领导,分别对法国11个大区实施核安全监督,并向每个核电厂派遣劳动监察员,对健康和安全法规的合理实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二恶英的过程控制安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目前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二恶英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各阶段的二恶英减排控制技术、工况参数设计、工艺设备选择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在医疗废物焚烧前控制中,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分别处置进行氯源控制;讨论了医疗废物焚烧过程控制中焚烧温度、停留时间、湍流程度、过剩空气系数的最佳工艺参数;指明了医疗废物焚烧后控制中的急冷、脱酸、喷粉、除尘及灰渣处置的最优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特点及理论基础,并对在中国开展生态安全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论述了基于3c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智能建筑安全监测控制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作设计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环境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是基于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DCS系统,实现智能建筑中的温湿度、各种可燃性、有毒性气体以及火灾的监测控制和报警输出。  相似文献   

13.
环境政策法律的经济分析和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环境政策法律经济分析的对象、目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对环境政策法律经济影响经济分析的角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供给-需求和产业结构角度的分析评价,以及环境政策法律经济影响的分析方法.给出了环境政策法律经济分析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处理和处置设施的选择、危险废物的分配、废物残渣从产生地运往处理处置点运输路线的选择等。在考虑了不同危险废物的不同特征、不同废物间的相容性、废物与处理技术的相容性、废物处置设施产生的废物残渣和选址问题等,基于多目标整数规划方法,提出了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的优化模型。其中,经济目标包括运输费用、处理与处置成本、处理废物经济效益,环境目标包括处理设施总的环境影响、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并从经济和环境影响方面,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了费用和环境影响相关目标的复合效用函数。所提出的危险废物管理系统优化模型对我国区域性危险废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战略环境影响识别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是战略环境评价的基础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战略环境影响发生的2个战略根源和3类环境影响受体,提出战略环境影响发生机理.2个战略根源分别是战略缺陷和战略的"超域效应和外部性";3类环境影响受体包括全球可持续性因子、自然资源因子和当地环境质量因子.对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和时间跨度识别等3个方面的战略环境影响识别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对战略环境影响识别依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可应用于战略环境评价的识别方法.同时,以上海市能源专项规划为例,进行战略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范围的识别,建立了能源专项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组成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综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垃圾处理方式将仍以填埋为主;堆肥也会占有一定比例;焚烧法由于其对垃圾减容减量效果好,无害化程度高,并能回收部分能量,加之我国城市垃圾中有机组分逐渐增高,热值相应增加,同时能用于填埋的土地越来越少,将成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的环境与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青藏铁路线的环境特征,立足于青藏铁路及其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重点分析了青藏高原环境对青藏铁路安全的危害和铁路建设与运营对环境构成的负面影响,并针对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铁路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讨论了工厂射频设备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和防治对策。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射频设备电磁辐射对操作人员危害的调查;射频设备场强分布规律的研究;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全国射频设备和从事作业人员进行测算;提出防治电磁辐射危害的对策。调查和测试了全国150多个单位,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将测得的3.5万个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出全国现有射频设备总台数和从事射频作业人员数。通过研究找出了今后防治重点和解决电磁辐射危害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述倡导和弘扬安全又化,提高全民安全又化素质是一项战略性大举措;探讨倡导安全文化的意义及其发展方向;指出安全文化知识应全民必修;研讨安全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认为安全文化是高雅易懂的大众文化;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全文贯通了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倡导安全文化的主导思想以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关心、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沙尘暴传输机理及源地环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尘暴的发生、传输机理及沙尘暴源地的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暴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表土质、气候条件和地表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裸露于地表的沙尘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气候因素.地面上升的热气旋和大气的环流运动是地表沙尘暴发生和传输的动力.沙尘粒子的传输方式有蠕动、跃迁和悬浮3种.沙尘的传输距离和方向与大气环流的变化情况直接相关.沙尘暴源地一般位于大陆腹地,地域宽阔、平坦.地表土质多为沙砾、沙质土壤,地表土层裸露,土质干燥、疏松.沙尘暴源地的植被稀疏,气候的共同特征是全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冬季和春季大风天气频频出现.近年来人为的破坏活动也加剧了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