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环境污染是当前城市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关注,也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分析了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十二五”水污染物减排面临的压力,研究测算了深圳市“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完成国家下达的水污染物减排目标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内蒙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得城镇生活点源COD和氨氮负荷产生量有较高增长.“十一五”期间内蒙城镇生活污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较低,为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完成,需大幅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实现盟市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率达到90%.此外城镇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至少达到80%和45%以上.这样才能够满足重点产业发展增排的COD和氨氮的同时,实现十二五总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以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度量,基于假设抽取法,测算工业行业之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关联,分析共同特性和规律,发现隐藏在基础性行业背后的污染物排放源,探索工业行业减排的新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在工业行业之间发生了转移,且产业关联特性基本相似;基础性行业,如造纸、纺织、食品、化学、金属冶炼等,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直接排放最高,但不同行业的影响因素略有不同;服装鞋帽、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通用专用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制造业,虽然直接排放较低,但将大量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转移到基础性工业中,是隐藏的排放源;根据工业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的产业关联特性,抓住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的关键切入点,挖掘减排潜力,制定相适宜的行业减排政策,更有利于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研究工业部门间COD排放的影响关联。结果显示:造纸、食品、水生产、纺织、化学、服装鞋帽是2010年完全排放强度高的部门,前三个部门是因为直接排放强度高,纺织和化学是直接排放和间接带动自身排放叠加的结果,服装鞋帽主要是间接带动其他部门排放。工艺品、电气机械、通信设备、仪器仪表、通用专用设备等部门,尽管COD直接排放强度较低,但间接带动其他部门排放明显。设定COD减排指标时,不能简单地只对直接排放强度高的部门强制减排,而对直接排放强度低的部门不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和最终需求角度计算了1997~2017年中国大气汞排放量;并结合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大气汞排放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生产端大气汞排放较多的行业主要是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135t)、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t)等重工业;消费端对大气汞排放贡献较多的行业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牡丹江作为松花江第二大支流,是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通过研究小流域的污染防治对策,可以解决牡丹江的污染及水质安全保障问题,在支流中起到示范作用,从而防止危害松花江的水质安全。本文以“十二五”规划思路为依托,以牡丹江流域为例,探讨小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海河流域“十二五”期间突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水环境改善和跨界水协调的污染形势,提出了饮用水、城市水和跨界水为重点的“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以“三水”为重点,依托骨干治污工程,创新水污染防治政策,规范重大经济活动,合理调配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节水优先、增流为本、贴近民生、跨界协调,集中解决一批海河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努力为海河流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在剖析水污染防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总体定位,提出了包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在内的目标指标体系,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设计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6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基于"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空间战略,较全面地列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描绘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可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规划分区管理是国内外流域治理的普遍经验,为逐步改变中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两张皮”的局面并促进两者的真正结合,阐述了进行流域规划分区的必要性和意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强化了分区、分级和分类防治的策略,构建了流域一控制区一控制单元的三级规划分区管理体系,提出了分区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流域、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范围及边界的划分方法,将8个重点流域划分为37个控制区、315个控制单元,确定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格局。同时筛选出118个重点控制单元,分为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和风险防范型3种类型,分类制定差异性的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为未来流域的精细化水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在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结构调整、源头控制、深度治理等工程措施,实现了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持续下降,为总量减排任务完成和全国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一五期间,造纸行业减排成绩显著,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排放强度仍位于各行业的前列。十二五期间机制纸及纸板和纸浆产量均将保持增长态势,根据《造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造纸行业污染减排空间持续收窄的情况下,要完成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的目标,总量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CO2排放量增长的挑战.从多角度分析广东省CO2排放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有助于其实现低碳发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需求和供应角度分析1987—2015年广东省CO2排放量的变化;此外,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从需求和供应角度量化广东省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CO2排放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①与生产端相比,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不同的关键行业,如建筑业(需求侧)、金融和保险业(供给侧).②降低碳排放强度是减少广东省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均最终需求水平和人均初始投入增加是推动广东省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③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初始投入结构变化导致CO2排放量略有增加,表明广东省具有较大的通过调整结构性因素减排CO2的潜力.综上,建议除了生产端CO2减排措施外,广东省还应采取需求侧和供给侧相关措施,如优化消费行为、产品分配行为和初始投入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苏昕  贺克斌  张强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1022-1028
随着中国能源消耗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国际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国际贸易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却鲜见系统研究.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采用基于技术的、自下而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探讨了中美贸易隐含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 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顺差较大且商品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造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着较大的污染物排放逆差. 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的SO2、NOx和PM2.5的排放逆差分别为174.26×104、131.15×104和46.88×104t. 有行业针对性的污染物减排措施可以降低中美贸易隐含的污染物排放量;1997—2007年污染物燃烧排放因子和非燃烧直接排放强度的下降就可使出口贸易隐含的SO2和PM2.5排放量降低96.41%和226.26%. 占出口份额最高的机械类制造品的SO2、NOx和PM2.5排放强度分别为72.63、58.38和20.74t/108元,低于所有出口商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平均值, 中国应加强这种高附加值、低污染物排放的商品出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探寻渭河流域关中段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遵照政府部门“事权划分”原则,主要针对渭河流域关中段“十二五”水污染治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需求端分析中国重化工业资源消耗的隐含流在不同行业和不同最终需求中的分配情况,以及五大社会经济驱动力对中国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增长的贡献度.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重化工业生产过程所消耗的3种资源隐含在建筑业和其他制造业的最终产品中的比例均超过75%,隐含在形成资本最终产品中的比例均超过55%.2002~2012年期间,产业结构对中国重化工业化石能源和石灰石消耗量增加的贡献度分别为+39%和+237%;资源强度对中国重化工业化石能源和石灰石消耗量减少的贡献度分别为-108%和-265%,对中国重化工业铁矿石消耗量增加的贡献度为+152%;人均最终需求水平对中国重化工业化石能源、铁矿石和石灰石消耗量增加的贡献度分别为+247%,+460%和+291%.  相似文献   

15.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它有效地落实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这一基本法律制度,为区域和流域水环境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部组织对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了核查核算.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与2007年同期(691.3万吨)相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与2007年同期(1263.4万吨)相比下降3.96%.从主要减排工程措施看,1至6月份,全国有4060万千瓦燃煤脱硫机组建成投产,淘汰小火电机组装机容量836万千瓦;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钢铁、水泥、焦化及造纸、酒精、味精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7.
编制了环境投入产出表,构建了相应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分解(SDA),深入探究污染排放系数(减排技术)、生产技术以及最终需求的变动三种因素对我国七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污染排放量整体增加,其中排放系数变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终需求变动增加污染物的排放,生产技术变动少量增加污染物排放,整体上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产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导致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研究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对于减排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扩展的经济-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的投入产出模型,首次尝试将结构分解方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运用于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实例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共增排1 522万t,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因素变动对增排贡献最大(贡献率为107.2%),氮氧化物排放系数因素变动对减排贡献最大(贡献率为-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规模扩大是带动氮氧化物增排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水平提高是抑制氮氧化物增排最有效的措施,未来经济结构优化、能源强度降低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大潜力,交通部门应受到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姚亮  刘晶茹  袁野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6):2403-2408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经济体,而居民消费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始终是可持续消费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综合采用基于投入产出的生命周期评价、结构分解分析、截面分析等方法,并借助EORA数据库,系统研究了近20年中国居民消费碳足迹的总量与组成、驱动因素贡献及未来增长趋势.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快速上升通道已经形成,且内在结构演化也呈现规律性,即间接排放和城镇居民排放已占主导地位并且该趋势仍在加强.驱动因素方面,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消费水平提高是推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正向力量,同时另外三因素(排放强度、消费结构及经济结构)则构成了延缓碳足迹过快增长的减排力量.截面分析结果显示,未来中国居民消费跨越世界平均水平时其碳排放总量将达到2010年基数的1.45倍,当接近于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时将达到5.45倍.可以预期,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碳足迹将会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产理论框架,应用基于Shephard输出距离函数的方法,将我国SO2排放变化指标分解为技术效率影响、技术变化影响、输入增加影响、输出结构影响等5项指标,并对中国28个地区2000~2006年SO2排放变化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我国2000~2006年S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能源消耗、资本投入及产出结构变化,技术变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业SO2排放.“十五”期间国家工业SO2排放控制政策,对工业SO2排放控制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区域层面上,东、中、西3个地区的技术变化都促进了工业SO2的减排,其中东部地区由于技术变化所导致的SO2减排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