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广东省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主要特点 ,对今后标准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例,在充分分析其原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颁布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作为标准浓度限制值Cm,严格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重新计算了该省固定排放源的排放限值。计算时,首次以所涉行业区位商作为设置经济技术参数Ke值的重要依据,克服了对欠发达地区经济技术参数"一刀切"的缺点,增加了标准的经济技术可行性。通过计算,地方标准的排放限值更趋于合理,符合国家对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铬及其化合物工业项目排放废气中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验收监测应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建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提出了现场监测和数据审核的注意事项,应严格监控工况,并详细记录关键设备运行参数;提出应把废气中六价铬作为特征污染物控制指标,并结合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对六价铬的要求,确定合理的排放限值,并研究适合的配套监测方法,为后续铬及其化合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特征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制修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孔昭音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1):56-57,F004
就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未包括导热炉的问题,分析了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控制的污染物种类;分析了导热炉的结构、燃料种类、燃烧方式、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提出了导热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合于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在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对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时间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固定源、移动源、油气储运源等方面探讨了大气污染源动态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并选取某城市进行了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获取动态更新的数据,移动源的船舶、机动车、飞机可以逐时分析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固定源和油气储运源可以逐日分析。同时与相关指南算法进行定量比较,探讨了精细化改进方法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更精细化动态排放清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锅炉生产、运行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对《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文章从实际出发解读了新标准对锅炉大气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的要求,从而为更好地执行该标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港口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2~2006年青岛市环保局与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合作开发了青岛市空气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建立青岛市海上交通源大气污染排放清单是其中的一项子专题,范围涉及青岛沿岸分布的港口,重点考虑船舶停泊港口及航线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划分了20条航线。建立的青岛市海上交通源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在开发的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EnviMan复合源大气扩散模型中得到较好应用,实现了对沿海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空间模拟测算,解析出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建立年度青岛市港口、航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市区环境空气中的SO2、NOX浓度贡献分别约占8.0%、12.9%。  相似文献   

8.
文中指出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存在的不完善性,提出建立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使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由浓度控制转向总量与浓度结合的控制体系;建立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法规体系,规范排污行为.并阐述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与石油炼制行业在此之前执行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标准进行了比较。指出,《GB 31570—2015》针对不同排放源细化了控制要求,部分指标收严了排放限值,增加了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明确扩大了石油炼制工业废水的范围,提出了VOCs的控制要求。分析了其标准在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空气质量数值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研究。指出了目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及应用主要面临气象条件,尤其是大气边界层模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等问题。提出,应当通过规范化制作和完善排放源清单数据,建立统一的排放源分析标准,提高排放源数据的准确性;多向发展观测手段,加大监测密度和频率,并进行实验室化学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的大气物理化学机制。就空气质量模式而言,对模式方案进行优化,以及使用气象、卫星资料同化等技术手段,将其与观测相结合,构建监测与预报系统相结合的统一体系,应用于多平台。  相似文献   

11.
基于污染物检测特征信息结合区域产业结构、企业布局等信息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指纹系统,通过污染物检测特征信息构建的第一级指纹数据库实现了对大气特征污染物的识别和污染物应急处置措施的推送;通过污染源行业及其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信息构建的第二级指纹数据库实现了产排污行业的溯源;通过企业及其产排污信息,结合气象条件构建的第三级指纹数据库实现了对产排污企业的溯源。基于大气污染物指纹数据库的污染溯源技术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污染物质的识别和污染源的追踪提供了新途径。实际应用验证表明,大气污染物指纹系统污染溯源响应快速、识别精准,实现了大气污染物从监测、溯源到应急处置的全过程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法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实际案例,从实时监测、污染源、大气条件以及数值预报模拟4个方面阐述了对比分析法在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帮助预报员比较类似污染源排放条件下的大气条件变化或者类似大气条件下的污染源变化,以便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时间同比、空间比较和大气条件对比的分析方法,能够判断在类似污染源排放和相似大气条件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重污染发生、影响范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污染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水平传输影响等;采用污染源变化对比分析法,能够获得在类似大气条件下,污染源排放的减少或剧增对主要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影响程度;通过数值预报模式结果对比分析,能够获得在类似的污染源排放条件下,大气环流形势的稳定程度和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其对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影响。对比分析法是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持续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供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员开展辖区空气质量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研2018年四川省37条水泥生产线活动水平数据,结合企业污染治理技术,分析该省水泥工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结果表明:2018年四川省水泥行业SO2、NOx、PM2.5和PM10的排放量分别为1.2万t、5.5万t、3.9万t和6.5万t,其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污染物的产生系数和去除效率.四川省水泥生产企业各工序...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经常使用的评价环境质量超标情况的主要指标为超标率,但它将环境监测抽样样本和样本总体相混淆,从而导致其不能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的超标情况。基于概率统计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标——超标概率来评价环境质量的超标情况。利用抽样样本的特性,求出超标概率。由于环境监测样本抽样方式的不同,超标概率的计算公式也略有不同。为了说明该方法如何运用,以京杭大运河宿迁段水质为例,分析了每种污染物和整个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的超标情况。  相似文献   

15.
唐山市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唐山市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已有排放源数据的基础上,基于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唐山市钢铁企业多个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了符合空气质量模型要求的污染源输入数据,建立钢铁行业和主要防控因子污染源数据库。结合唐山市各县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利用GIS技术,将不同污染因子的排放进行空间分布,最终形成准确完善的多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研究介绍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排放源清单建立的方法体系,为京津冀地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2020年大气污染物区域削减计划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磷酸雾的检测并无统一的方法,相关含磷污染物的控制指标主要是磷化氢、单质磷以及五氧化二磷。在调研国内外分析方法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典型含磷污染源的实样测试,提出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磷酸雾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使用石英滤筒捕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磷酸雾,采样效率可达98%以上。捕集到的总磷酸雾不仅包含磷酸,还包含磷酸盐以及含磷氧化物等,是一项综合指标。该指标能够反映含磷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可为未来此类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烟气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比对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火电厂烟气自动化在线监控系统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6-2001),以及《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57-2000)对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流速进行了比对监测,结果表明,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流速的测定结果均符合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consider some possible ways of regulating three types of atmospheric emission of pollutants:
  1. emission of substances causing pollu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global scale (global pollutants);
  2. emission of substances causing pollution on a regional scale, most often including territories of several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pollutants);
  3. emission of substances causing negative effects in a relatively limited region, for example within border area of two adjoining countries.
Substances (gaseous, as a rule) of a long life-time in the atmosphere that can contaminate natural media on a global scale irrespective of the place of emission refer to the first class of pollutants that are subject to emission regulation at an international level and to quota establishement for individual countries. They are carbon dioxide, freon, krypton-85. Various approaches to determining permissible emission and to quota establishing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second group includes substances of a limited, yet rather long, life-time whose emission intensity makes a notable contribution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a large region including territories of several countries. Here it is needed to regulate internationally not the atmospheric emission as it is but pollutant transport over national boundaries (sulphur and nitrogen oxides, pesticides, heavy metals). The third group includes substances of relatively short time of life producing local effects. Emission regulation in such cases should be based upon bilateral agreements with due account of countries' mutual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9.
杨静  杜健  邱鹏  黄伟  高冰 《中国环境监测》2024,40(1):216-225
针对固定污染源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的排放监测需求,采用称量法制备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各组分具有浓度差异),并开展制备不确定度评定研究。通过分析原料试剂纯度、液态/气态组分称量、混合液配比、摩尔质量、气体残留等因素和环节引入的不确定度,确立标准气体制备不确定度评定流程。最终,确定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制备过程引入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2)小于1%。液态/气态组分称量和上一级中间气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对特性量值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大,原料试剂纯度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摩尔质量和气体残留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