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和平的世界,是保护环境的先决条件,相反,战争是破坏环境的元凶。战争不仅导致亿万生命的丧失、巨额财富的损耗,而且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现代战争影响深远的环境灾难海湾战争和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战争,不仅是典型的现代高科技战争,也是典型的生态战争,其对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持久。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几乎覆盖了地球表面的3/4,孕育了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生命,为地球制造着60%的氧气,对于地球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以她博大的胸怀,为人类带来了宝藏和财富。海洋是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来源。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海洋经济已是第七大经济体,到2030年前,这一规模将再增长3倍,为人类创造1310万个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佳南 《沿海环境》1999,(5):20-20
人类和野生动物还能繁衍后代吗?人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担心,原因在于环境中存在着一种悄悄攻击人与动物的可怕杀手,人们把它叫做“环境激素”.环境激素与地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一样,已经成为世纪之交人类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伴,姑且不论战争等人祸,单是地震等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触目惊心。地壳会随时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崩和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飓风和洪水肆虐,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灾难。疫病这一恶魔,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若是被来自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流星和小行星撞上,后果更是小堪设想。  相似文献   

5.
兔的风波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是后来者,是最晚出现在地球上的一种智慧生物.人类的历史只有三四百万年,只占整个生命演化史的千分之一.但是,今天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对自然界施加重大影响的生物因素.人类的盲目行动,常常会破坏自然平衡,引起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把生物从世界的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有时不仅不能实现人们原来的愿望,反而会带来一种灾难,使人们不得不应付一种新的更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球的外层,是人类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它既是人类财富的一个重要源泉,又是人类灾难的一个重要根源。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家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提高了对地壳运动规律的认识。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大块地壳物质(板块)在地幔的塑性层上的缓慢运动,一方面导致矿产资源富集,使各种矿产在地壳中的分布分别变得相对集中,便于人类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又导致地震、火山爆发、滑坡等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生态环境产生相当大的危害,使人类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当然,就总体而言,地球的这种运动  相似文献   

7.
本刊刊出此文,仅为宣示各界,军队的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而不被人关注。   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冲突 (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海湾战争、巴尔干军事行动 )所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和生命伤害相比,本文所述的美国国防部环境安全的 10项成就算得了什么呢 ?  战争的灾难孪生着环境灾难。避免战争,胜于多少保护环境的努力 !  相似文献   

8.
关明国  关雎 《环境保护》2013,41(15):39-40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靠技术手段,还要靠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源头汲取营养,在整个社会形成敬畏生命的认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用科学的发展观帮助人类走出环境灾难,恢复和重建地球的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9.
灾难启示录     
孙婷 《环境》2009,(12):82-83
迄今为止,有许许多多的灾难电影预言了人类和地球的灭亡。虽然灭亡的形式从小行星撞地球到外星人入侵等等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灾难画面都大量使用了特技效果,让人们观看影片的时候能够从背后感觉到一股世界末日的恐惧与惊悚。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关于和平、文化与教育的三大主义是一个互为关联、层层递进的整体理论,是面向21世纪的新人道主义理论,生命尊严不仅是核心内容,更是价值依归。生命尊严是池田大作亲身经历战争灾难之后,面对人类现代文明征途中的危机和困境进行的思考和探索。生命尊严融入佛学中的生命思想,追求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弥补了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的缺憾。从实践维度来看,生命尊严倡导的和谐理念与文化教育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发展之路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 2001年“ 6.5”世界环境日主题,即“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一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关人士对这个主题解释说,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用来保护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加强联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系统。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相似文献   

12.
据资料表明人类的活动范围已占据地球陆地面积的83%,剩下不到17%的面积仅供野生动物栖息。而这些野生动物在有限的范围内,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和郊区,无时无刻地受到人类的捕杀,成为人类厨房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一位野生动物专家发现被非法捕杀而残剩的5只普氏原羚羊的头骨后,伤心地说:“我找它们找了几十年,没想到在这里见面了。”作为野生动物专家,他寻找这种珍稀动物,历尽几十年“踏破铁鞋无觅处”,但有些人杀其身,食其肉,怎不令人痛心疾首?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只要有人肯出大价钱,再稀少再珍贵的东西,也能到手,这就叫“重赏…  相似文献   

13.
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伴,姑且不论战争等人祸,单是地震等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触目惊心。地壳会随时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崩和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飓风和洪水肆虐,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灾难。疫病这一恶魔,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若是被来自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流星和小行星撞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地震:每年发生500多万次作为地壳的一种“正常”震动,地震在全球每年都要发生500多万次,其中人类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而能造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讲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21世纪是环境时代 ,人类面临着环境与发展的严峻挑战。“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大计 ,儿童是环境教育的前沿阵地。1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立意及目的1.1严峻的环境形势 ,要求强化环境教育人类是地球孕育出来的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群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展示出了改造自然和从自然获取资源、财富的高超能力 ,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 ,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与灾难 ,地球已向破坏它的人类亮出了“黄牌” ,…  相似文献   

15.
战争与环境     
老仆 《环境导报》2003,(7):16-17
环境问题会引发战争,而战争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问题。民众反对战争,多是关注战争将会使很多人员伤亡,却不了解被战争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将会使更多的人及野生动物失去生命和生计。去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11月6日定为“控制战争影响环境国际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说:战争和武装冲突使自然资源被军队和交战集团严重耗损、破坏,受战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生态环境。以后,联合国将监测和评估各种武装冲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上世纪,规模最大的战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常规武器,却也造成了…  相似文献   

16.
朱永中 《环境》2003,(5):45-45
战争风云骤起的伊拉克牵动着全球目光,被现场直播的战事残酷而惨烈,而在这充斥眼前一切的血与火的画面背后,环境问题也是人们不得不直面的战争灾难之一。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战争史,与战争的源远流长相比,现代环保概念的提出仅仅是在上世纪的中期,故此,人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很不够,现代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由人  相似文献   

17.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
去年12月29日是第四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全部食物、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还在维护和  相似文献   

18.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是不争事实,南极冰川融化,印度高温天气,加州和澳洲的大火等,都给地球生物造就了各种灾难,而在全球肆虐至今不止的新冠疫情,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生态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是平等的存在,休戚与共.要应对环境危机,我们要构建起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意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就要求我们普及环境教育,提升环境意识,形成环境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9.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球的远古年代,地球上的人类诞生之前,地球除了水域,就是绿地——山也葱葱,地也葱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自从人的出现,地球也就出现了灾难——人类在世代的延续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利益,世世代代吞噬了绿地——把树砍了,把草翻了……人口居住的相对集中,城市规模的日益发展,土地身价百倍,一切的绿地不是用来进行房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