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降低多车碰撞事故仿真再现的难度并确保再现结果的可靠性,建立基于Pc-Crash的事故再现仿真分步方法。该方法将多车碰撞过程划分为多个独立的2车碰撞过程,对最开始的2车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后分别获得2车碰撞后的运动参数,进而定义新的2车碰撞仿真过程,重复此步骤,直至仿真中所有相关痕迹与事故现场痕迹相吻合为止。仿真再现一例3车碰撞事故。结果显示,基于Pc-Crash的事故再现仿真分步方法可用于仿真再现多车碰撞事故,且仿真车辆运动轨迹和损坏程度等痕迹均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仿真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正确识别交通事故中的机动车驾驶人,借助仿真软件,提出一种基于仿真的机动车驾驶人识别方法。先根据事故现场痕迹,借助Pc-Crash软件仿真车辆的运动轨迹;再根据Pc-Crash仿真所得速度、位置等信息,借助Madymo软件仿真乘员的运动;然后通过分析车辆运动轨迹、人体损伤和人体最终停止位置等仿真结果确定驾驶人。最后用该方法识别了一例2车侧面碰撞事故中的驾驶人,所得结果与警方调查结果一致。借助仿真方法并充分利用事故现场痕迹,能够识别机动车驾驶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Pc-Crash软件中Sequence模块与驾驶模型2种车辆侧滑事故仿真再现方法间的互通性,根据2种车辆侧滑事故仿真再现方法流程,分别再现同一典型单车侧滑事故,对比特定时刻及仿真全过程的输出参数值。结果发现,在0.967 s时,用不同方法所得车速、车头朝向、速度方向及车辆位置接近;2.780 s(仿真结束)时,除车速误差达2 km/h外,其他参数值均较接近;全过程仿真中,轮胎侧向力、横摆角速度、行驶速度、车头朝向等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表明2种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因2种方法均通过调整轮胎转角控制车辆运动,故轮胎转角随时间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2种车辆侧滑事故仿真再现方法具有良好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4.
为使事故再现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对事故再现中的计算过程进行优化。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和随机加权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事故再现蒙特卡罗优化算法。该算法以二维碰撞模型和车辆轨迹模型为计算模型,选择碰撞点位置、碰撞前速度、法向恢复系数为优化参数,以实际车辆碰撞后运动轨迹离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分别用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和Pc-Crash中的优化方法对一算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准确度和稳定性等方面优于Pc-Crash中的方法。利用改进的事故再现蒙特卡罗优化算法,不仅能获得最优的事故再现结果,还能获得再现结果落在任意区间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车人碰撞事故再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车人碰撞事故再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提高结果可信性为事故再现的核心。根据事故再现所需痕迹将再现方法分为6类,即"行人抛距"、"车辆制动距离"、"行人损伤"、"车辆变形"、"其他"以及"仿真"。通过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可综合利用这些方法获得客观、可信的事故再现结果。然后探讨提高车人碰撞事故再现结果可信性的新发展方向:开发国产、高精度的事故再现软件,研究事故再现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及研究痕迹间关系在事故再现中的应用。而其中仿真所得事故再现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车人碰撞事故再现区间不确定优化方法以及事故现场痕迹间关系为值得期待的新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于Pc-Crash软件的人-车碰撞事故仿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Pc-Crash软件为平台,仿真分析两例实际的人-车碰撞试验。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的吻合情况,并结合其他学者所提及的现象,总结了仿真中人-车接触部位、行人终止点位置及抛距、行人被车辆抛出后的运动情况等与实际情况的耦合程度的规律。发现利用Pc-Crash软件实现对人-车碰撞事故仿真时,人-车接触部位与实际情况可以耦合得很好,行人终止点位置一般总体抛距与实际情况差不多,而行人被车辆抛出后的运动情况则与实际不符,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建议。对更好地利用Pc-Crash软件实现对人-车碰撞事故的仿真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认定车辆碰撞事故的性质及责任,动态还原事故发生过程。提出1种逆向事故分析再现方法,经过坐标系旋转后构建确定方程组的车辆碰撞瞬间解析计算模型,并经过实车碰撞实验数据验证其计算精度与三维再现的准确性。利用Crashview软件对1起车辆追尾事故进行仿真分析,解析计算得出车辆碰撞瞬间车速和碰撞前行驶车速,实现事故二维过程重构和三维模拟再现。结果表明:计算分析车速与VDR记录车速误差在5%以内,模拟再现轨迹与事故现场实测痕迹基本吻合,所构建的方法可有效用于车辆追尾碰撞事故辅助分析鉴定,为事故过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再现多重复合性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以确定事故致因,提出逆向分步再现仿真方法。首先,鉴定分析所采集的少量事故信息,依据鉴定结果将复合事故划分为若干碰撞时序;然后,先仿真后端时序的碰撞过程,得出该时序碰撞前车辆运动状态,利用一致性约束方案判定再现过程的一致性,若一致,再以同样方式仿真前一碰撞时序,依此步骤逆向推进,直至事故仿真完毕,确定事故过程及致因;最后,以一起双时序复合事故的再现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再现双时序复合事故,且误差率较小;前期的事故信息采集及鉴定分析有利于正确判定事故形态。  相似文献   

9.
为给汽车-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提供初始碰撞车速与碰撞位置的预估值,基于Pc-Crash软件所获得的仿真试验数据及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得到碰撞车速、车辆制动距离与汽车-骑车人静止位置间距离、汽车-摩托车静止位置间距离、摩托车-骑车人静止位置间距离的回归关系模型。用案例对所得模型进行演示及验证。结果表明,相关模型中决定系数大于0.993,而剩余标准差小于0.003,回归关系显著;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所得预估碰撞车速、车辆制动距离与借助Pc-Crash软件再现得到的结果很接近,相对误差均小于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13起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案例,运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Pc-Crash进行事故重建,分析车型、碰撞类型和碰撞速度对碰撞过程中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与汽车车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不同碰撞类型情况下,骑车人的动力学响应随着碰撞速度的变化有所差异;在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头部损伤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电池热失控引起的电动汽车自燃事故起因,降低事故发生率,统计梳理2020年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概况,并基于动力电池失效机制和车辆运行数据,提出一种融合事故阶段安全参数关联分析、事故现场调查和全生命周期数据一致性分析的事故多维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深入剖析一起电动汽车起火事故.研究结果表明:事故多维分析方法可通过探究事故...  相似文献   

12.
燃气系统发生泄漏,如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应急救援,极易引发严重的事故后果,因此,准确确定应急响应等级,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工作是控制燃气系统泄漏事故后果严重性的关键。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分析并确定了影响燃气系统泄漏事故后果严重性的主要因素,对各因素严重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引入了可拓工程方法,建立了燃气系统泄漏事故后果严重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阐述了评价步骤和方法。当各影响因素分属不同等级时,根据所建模型能综合确定燃气系统泄漏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级,依此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分级响应。该方法能够克服人为评判失误,有利于指导有效事故救援,控制事故影响范围。运用该模型对一事故案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用于确定应急救援响应等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事故车辆影响下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构建考虑车辆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给定冲突区域长度下不同进车率和不同事故持续时间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车辆会诱发交通瓶颈,对城市交通产生显著干扰并形成拥堵带,且拥堵带向事故车辆上游传递。不同事故持续时间下交通流演化存在差异,道路平均车流量、车流平均密度随着事故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车辆平均速度随之减小。当道路中车辆较少(pin=0.3)且事故持续时间达到15 min时,交通处于严重拥堵状态;当道路中车辆较多(pin=0.5)、事故持续时间达到5 min时,交通即处于严重拥堵状态。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交通事故处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剖析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致因,在利用最优尺度分析法诊断交通事故形态致因共线性的基础上,筛选关键影响因素,构建无序多分类Logit交通事故致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并选择100个交通事故样本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该模型相对误差仅为4.0%,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致因.研究结果表明:路侧及中央隔离设施、照明是事...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分析不同车型碰撞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2007-2016年人车碰撞事故数据为样本,将其分为小轿车、SUV、货车碰撞行人事故3类,以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交通参与者属性、道路、环境条件和事故特征为候选自变量,分别建立累计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人、车、路和环境因素对人车碰撞事故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及事故表征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事故统计分析的角度,对2001—2006年我国化工企业发生事故的设备、事故介质进行分析;对设备发生事故的规律以及事故介质的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对在火灾爆炸事故调查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事故表征物:爆炸抛射物、火灾爆炸容器、喷溅物和烟尘及烟熏痕迹的特征进行分析;从定量、半定量化的角度,对事故原因进行探讨,事故分析结果,对于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