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盘塘红壤实验区为例,在阐明湘北环湖低丘红壤区土壤形成、类型及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该区土壤资源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土壤地理研究工作六十年──庆贺席承藩先生八十华诞周明枞,杜国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席承藩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土壤地理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土壤资源调查、制图、分类、自然区划和区域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主持和...  相似文献   

3.
涔天河水库灌区土壤资源特点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涔天河水库灌区土壤资源现状,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土壤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滇池在昆明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滇池流域中地貌结构和水文结构与滇池流域相似的典型小流域-豹子洞水库流域,分析其土壤资源的分类,形成,演化和特征,并提出了该地区土壤资源的利用应以发展经济林和生态林为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实行科学施肥和合理轮间作,以加强水土保持,减少滇池面源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江地区20年来农业土壤资源缩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对江苏沿江地区1984~2003年城镇扩张侵占农业土壤资源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4~2000年,江苏沿江地区农业土壤资源缩减主要围绕重要城市,缩减图斑面积大,且区域分布相对平衡。2001~2003年,农业土壤资源缩减速率显著增快且各地市呈不平衡发展,除南京外主要集中在常州、江阴、泰兴、常熟地区。20年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土壤资源缩减了891%,缩减面积达到 190 713 hm2,所有土壤类型均受到城镇扩张影响,其中水稻土被侵占的面积最大。该区域农业土壤资源按肥力质量可分为5等,1984~2000年,Ⅰ~Ⅴ等土壤资源受城镇扩张影响程度依次降低。2001~2003年,Ⅰ、Ⅲ等土壤资源受城镇扩张影响程度明显降低,而Ⅱ、Ⅳ、Ⅴ等土壤资源受城镇扩张影响程度增加,按受影响程度排序变为Ⅴ、Ⅱ、Ⅳ、Ⅲ、Ⅰ。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对周边土壤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土壤资源产生巨大压力。因而对粮食安全与环境生态健康带来严峻挑战,作为一种非再生性自然资源,土壤的各种功能在城市化过程中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下转化,演变和消失,那么,寻求城市化过程中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环境友好的模式下协调土壤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谋发挥土壤生态,生产和社会,经济功能,也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最终实现可持续城市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农业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土地后备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剖了土壤肥力演化机制和土壤资源保护的关系,介绍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特征与土壤资源压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乡交互作用界面,根据其形成机制可划分为不同类型,而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土地利用形式在时间序列上的强烈可变性是所有边缘带类型的重要共有特征。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带土壤资源压力日趋严峻,一方面,土地利用的非农流转导致土壤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面积快速萎缩,直接威胁农业生产和区域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三废”物质向城市边缘带的扩散和集聚导致土壤环境容量明显下降,土壤质量严重退化,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开展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壤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针对湘西洛塔岩溶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特点,在调查、分析洛塔自然条件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实施了13处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通过系统总结洛塔地区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与方法及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功经验,提出了以岩溶水小流域为单元对岩溶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5种模式:①地下河堵洞引水开发利用模式;②地下河出口及岩溶大泉引水开发利用模式;③凿引水隧洞拦截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④地表地下联合水库开发利用模式;⑤表层岩溶泉开发利用模式。通过对失败工程的案例分析,认为在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查清工程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经济技术支持的可行性,然后采取相适应的开采方式与方法。岩溶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5种模式的提出,为在湘西实施“水源〖DK1〗·土地〖DK1〗·生态”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的结果,论证了江汉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区和地下水单元的富水性,水质,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地征,地下水开发利用合理井距,单井开采水量,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各省区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在内的基础资源优势度。对非物质性的气候资源采用气候资源综合指数法予以评价。将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进行线性加权以比较基础资源优势度。中国资源优势差异明显。云南、内蒙古、四川、新疆、黑龙江、贵州等省份资源优势明显,由于资源组合状况良好,云南省资源优势最明显。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海南、浙江等省市资源优势不明显,其中上海市最弱。对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进行了对比研究。经济优势较明显的省份资源优势往往并不好,而资源优势较明显的省份经济优势却很微弱。经济发展重心与资源赋存重心显著错位。经济优势不仅受资源分布的限制,同时还受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条件的影响。资源价值补偿机制不健全等也是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之一。最后提出资源丰富地区如何发挥资源优势,而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何降低或解除资源约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economic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poor counties. The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different paths of gaining economic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counties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and those that lack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tatus of poor countries, we suggest that counties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should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ir resources, exploit and protect them to develop their economy, and that counties with a lack of resources should build up their intangible assets and establish a government with entrepreneurship spirit based on their actual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理论的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源理论(RBT)。探讨了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文章依据资源状况特征。将贫困县域分为资源丰富型和瓷源缺乏型两类.分别提出和分析了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不同路径。资源丰富型县域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开发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产品等。来发展贫困县域的经济。同时,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发展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应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以建立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和企业家为主,创建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准确地评价地区农业资源,对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将地区农业资源分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结构特征、不同样点差异及满足易于收集、便于数量表示和定量处理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区位商法等评价方法,对南京地区的主要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部小区的农业资源具有整体优势,南部和中部的资源利用较为合理,北部小区则具有较为丰富的后备资源。最后,根据各地资源要素的不同组合,简要给出了较适宜的开发途径,为该地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Individual species coexisting in the herb-dwarf shrub layer of a mature southern taiga birch forest were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limitation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or localization of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deficient resources. The results made it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species coexistence in multispecific communities for herbaceous and dwarf shrub species of the forest phytocenosis studied.  相似文献   

16.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区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力发展水平、能力和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个地区问题,更应是资源保障问题,因而对我国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测度研究较少,且现有评价方法不能同时兼顾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难题,该研究将正态云模型引入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综合评价。从资源、经济、环境(含人口)三方面构建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正态云模型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不仅使得指标特点得以保真,而且各指标权重的计算量也大大减少,提高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湖南省2010—2015年间的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测度。结果显示,6年间,湖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状态虽然始终处于III级(一般)状态,但可持续力综合值从2.600 0上升到3.070 8,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水平有日趋增加态势;个别评价指标仍处于较弱状态,单位GDP能耗量、万元工业产值中矿业产值比率、人口密度单因子得分值均2.5,表明这些指标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该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本方法在定量评价中能兼顾随机性和模糊性,且计算过程简便,结果可靠,能为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examines how the Kandozi indigenous group governs access to fish and timber for sale and evaluates their perceptions of sustainability of those natural resources. The Kandozi occupy a biodiverse tropical forest in the northern Peruvian Amazon with lakes and seasonally flooded areas.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access to resources were used to explore current processes that shape access and the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ir benefit from natural resourc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kinship, land tenure, the legal framework, and knowledge all shaped access with some differences due to the dissimilar natures of fish and timber.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is and similar systems are dependent upon the moment at which the analysis is done, because of the changing needs of people over time, in addition to changes in external factors and the natural variations that occur in the resources used. The range of 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processes that shape access, and the historically contingent characteristic of access and its evolution over time,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a give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18.
关于资源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再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资源性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衰退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罗田等28个县(市)和神农架林区桑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共收集桑树种质资源561份,经鉴定有9个桑种和1个变种。介绍了湖北省桑树资源的分布、生态型、桑属中种的检索、桑种的染色体倍数、应用价值的评估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长江渔业资源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长江渔业资源管理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我国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着重在立法上从不同层面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长江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初步形成了长江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从而有效遏制了长江渔业资源不断遭到破坏的趋势,最大限度保证其可持续利用。阐述了长江渔业资源现状、地位及破坏长江渔业资源的几种因素、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肯定长江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在保护长江渔业资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其不足之处。长江渔业资源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立法工作的不完善,决定了长江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还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随着长江渔业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立法力度的加大,长江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也必将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