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如酸雨)或气候(二氧化碳的积聚、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长期影响不仅可能而且肯定将是21世纪人类资源方面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一、臭氧层空洞(一)状况1985年,科学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出现有美国大陆那样大的“空洞”。这个发现意味着臭氧  相似文献   

2.
传说远古时代,支擎苍天的柱子曾经轰然倒下,苍天裂口,大地分崩离析,烈火燃烧,洪水泛滥,凶猛的野兽吞食着无助的人类。是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以支撑四极,治理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得以生存,并延续至今。然而,今天的人类却又遇到了“类似”问题。1981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南极上空有一个很大的洞,这个洞叫“南极臭氧洞”。这个空洞大约有1 400万平方千米,此后科学家们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类似的空洞。1994年日本气象厅发布报告称,南极上空于同年9月出现了面积达2 400万平方千米的空洞,相当于…  相似文献   

3.
1985年10月,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1988年科学家们确认这个“空洞”是由于各种氟氯烃化合物排放积聚所致。在北半球也发现臭氧含量降低了3%左右。臭氧层耗减速度如此之快,将给人类带来具大的灾难。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臭氧层空洞进行了许多研究,现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臭氧层空洞研究的进展根据目前研究结果,臭氧洞的边界由两个区域交错部分决定。 (1)在该部分内,大量的CFCs(氟里昂)被破坏而释放出无机氯元素。 (2)该部分足够冷。  相似文献   

4.
关于臭氧空洞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已列入“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84年开始,南极春季(即9月至11月)平流层中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后,美国“雨云—7号”气象卫星观测到这个“洞”大如美国,高愈珠峰,臭氧已经被破坏掉一半以上,不仅如此,目前全球各个纬度平流层的臭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保护臭氧层已刻不容缓.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并设立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臭氧是地球大气的一种正常成分,含量仅占空气总量的百万分之几,且主要分布在上空10至40公里范围内,它的总量常以厚度来表示:cmSTP(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或Dobson单位(多布  相似文献   

5.
序:杞人忧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他不周载。火炽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乌攫(jue)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狡虫死,颛民生……见:《淮南子.览冥篇》也许是对女娲娘娘补天的壮举深信不疑,唯恐有一天天会再一次塌下来,所以在《列子.天瑞》中又记载:“杞国(今河南杞县)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无)所寄,废寝食者”。由此留下了一句著名成语:“杞人忧天”。从此,这位“忧天”的“杞人”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讥笑…  相似文献   

6.
《世界环境》2004,(5):1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头顶上的天空被捅了一个“洞”;90年代,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2000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当人类惊叹臭氧层出现空洞二十一世纪的生存环境潜存着忧患时,古城南京却发生了一起在我国口岸尚属首例的大宗化工废料入境事件。“其他燃料油”原是化工废弃物 1993年9月25日,南京港区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广州海运局的五千吨级货轮“石堡”轮。此轮仅载货6440件、1288吨桶袋的“其他燃料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对大气臭氧的损耗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研究,指出了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众所周知,大气臭氧层能够吸收99%由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它能对地球形成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线的强烈辐射。然而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臭氧层正在遭受破坏,臭氧层变得稀薄了,甚至出现了“空洞”,这不能不引起全球的关注。一、大气臭氧层破环的程度及其危害据1985年5月英国南极考察队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面积近于美国大陆的  相似文献   

9.
<正> 科学家已证实,地球臭氧层的大空洞头一次出现在澳洲南部上空.臭氧层上的大空洞通常是在每年下半年出现在南极的上空,可是澳大利亚的气象科学家们说,去年12月份臭氧层上的空洞向北移动,覆盖了澳洲的南部以及新西兰南方几个岛屿的广大地区.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在地球上人口稠密地区第一次暴露在臭氧层的空洞底下.去年12月初墨尔本地区所测得的臭氧层有三天减少了差不多12%;另外,有一个月的光景减少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电 最新观测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目前为 1700万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少 250万平方公里。   俄联邦高空气象中央观测台台长切尔尼科夫介绍说,南极上空今年开始形成臭氧层空洞的时间比 1999年提前了 12天,这种情况是由于地球大气同温层高度上出现的低温造成的。其结果是今年 9月南极上空出现了迄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创记录的 2830万平方公里。   俄通社-塔斯社援引切尔尼科夫的话说,自 9月份以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已开始缩小,到 10月 11日已减小到 2300~ 2400万平方公里,近日又进一步缩小到 17…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要求所有缔约国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极地臭氧层空洞。这三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三个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臭氧层破坏自19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  相似文献   

12.
忠言 《环境》2003,(2):4-5
1960年,福斯特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为“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敲响了全球环境安全的警钟。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性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此起彼伏;滥垦滥伐加速热带雨林消失,使“地球之肺”受到损害;臭氧层出现空洞和海平面上升,使人类生存环境出现“天塌地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正在夺走人类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物种锐减使人类相依为命的“朋友”越来越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退化,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环境基础正在动摇,这种退化与动摇,正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正如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托普费尔所指出的那样,有清晰的迹象表明,环境资源短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可能促成暴力冲突,在未来几十年,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3.
绿色短讯     
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破坏严重青藏高原上空夏季形成的臭氧低谷现象已引起世界关注。国际臭氧保护专家警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世界屋脊上空将继南北两极之后,出现世界第三个臭氧层空洞,并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环保专家认为,除工业国家排放的废气破坏了臭氧层外,热力和动力作用也是导致高原上空出现臭氧低谷的主要原因。西藏最近的一份环境调查报告说,西藏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气温升高现象表明,臭氧层稀薄造成高比例的紫外线照射量增大,加之积雪和岩石对紫外线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使西藏地区白内障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全国…  相似文献   

14.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臭氧层空洞越来越严重,酸雨的出现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多样急剧减少,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都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环境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一个极大的阻力,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臭氧层空洞越来越严重,酸雨的出现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多样急剧减少,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都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环境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一个极大的阻力,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事件都是化学工业惹的祸,以致于人们把化学工业当成了污染源,甚至谈“化”色变。  相似文献   

17.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类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保护臭氧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做了不懈努力.自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至今,已经召开了25次缔约方大会,超过191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议定书.中国于1991年加入该议定书后,积极履约,进行了大量关于ODS淘汰工作,当前还在进行加强地方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履约能力建设二期项目工作,加快提升中国的ODS物质淘汰工作进度.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的太阳活动23周的活跃猛烈期又来临,老大难的全球臭氧层又变稀薄,空洞面积又扩大,地球人类又有挥之不去的大麻烦。  相似文献   

19.
每月墙报     
《环境》1999,(8)
80年代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联合国环境署的组织协调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1987年)。目前,《蒙特利尔协定书》的缔约方已达到168个。通过此项公约,要求各国采取  相似文献   

20.
荷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认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北移,这一变化对地球表面所造成的危害现已影响到智利的中部和北部。最近一段时间,透过北移的臭氧层空洞危害智利中部和北部的强紫外线辐射有增无减,增加了当地居民在长期遭到烈日暴晒后使其皮肤受伤或患上皮肤癌的危险。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正在北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