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前,地震、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集中在板块边缘附近。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地质时期就可能如此。板块内部的大陆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普遍认为与大陆断裂有关,不过只有当断裂发展到横贯大陆断裂时,它们与板块边缘的关系才是明显的。本文有三个目的:第一,我们强调岩浆、构造和变质作用在大陆板块内部过去和现在都在活动,这些作用决不是只集中于板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自从板块构造理论被广泛接受以来,地质学者们认为,大陆边缘正在不断地向外扩展、增生。大陆边缘的增生可分两种类型:被动型和主动型。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南美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对于大西洋扩张脊向外扩展,但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它主要是通过河流搬运的碎屑物质的沉积,以及依赖于海洋生物骨骼和海相灰岩的沉积而增生。这套沉积岩层被认为是地槽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东南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晋宁旋回,南北板块碰撞,形成近东西向构造格局、转换块间带及交结盆地。加里东旋回至印支旋回,东南地壳由非成熟性地壳逐渐向稳定性大陆地壳过渡。陆壳的生长是以两个外隆为中心呈环带状向外扩张。燕山旋回,大陆破坏和改造,形成大陆边缘的流纹岩链。显示了地壳生长为多旋回前进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扬子板块东北缘存在四条主要的中元古代变质带,自南向北依次为江南变质带、沿江变质带、云台-张八岭变质带和连云港-泗阳变质带.它们分别为中元古代的古弧后盆地、火山岛弧、裂谷及弧前盆地,扬子板块东北缘中元古代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体系.苏(北)胶(南)变质造山带应解体,其中一部分属扬子大陆边缘体系.  相似文献   

5.
序言 刚性的岩石圈板块是瞬时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和变形的型式和关系过去已有研究;但是相互作用力的详细性质却远不了解。 应力的最好标志之一是地震的发生,如果承认板块刚性这个基本前题,那末同一板块边界之间的相互动力作用也可以传播到另  相似文献   

6.
欧亚大陆东南边缘的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为NNE-SN构造,EW向扩张-裂解、向东增生和大洋壳大陆化。在裂解过程中有新的岩浆构造地体形成。裂解带的地壳结构:下地壳有高速层、中地壳有中速层和低速层。  相似文献   

7.
所谓国际大陆桥是指两个相连大陆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堤坝带状构造把海洋分隔开的过渡区。国际大陆桥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发育阶段的演化可以根据其形成过程中岩石图板块边界上产生的地球动力环境进行分类。划分出了会聚-扩张型、扩张-会聚碰撞型,以及大陆板块范围内的国际大陆桥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构造演化,自1200Ma以来曾发生过两次碰撞、三次裂解。并有向东增生的构造岩浆地体。资料表明:①从中国大陆向东至日本、台湾均为人陆型地壳;②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大陆板块的各微板块之间地壳结构不同;③裂解带的形成是由于热点和地幔对流导致大陆解体;④裂解带均显示出高重力正异常,上地幔顶部波速低、具低速层、高热流区的“裂谷垫”性质;⑤增生的构造岩浆地体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与洋中脊玄武岩的性质有较大差异,裂解带的岩浆为大陆地幔的特征;⑥上地幔特征及岩浆分融、分异均显示出横向不连续。也显示山化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不连续。  相似文献   

9.
东南大陆的地质构造模型,具有欧亚大陆边缘向洋增生的独特形式。除外来地体之外,或以扩张、地幔上涌,洋壳向大陆地壳转化,并不断向洋增生;或是大陆分裂,地幔柱——热点物质不断注入变薄和破裂了的地壳,形成区域性新的生长构造层,构造岩浆地质体表现为有独特属性的“A型”花岗岩和流纹岩链。这些高DI值的富硅富碱富钠质岩石,出现在欧亚大陆边缘的重力梯度带上。裂解带的地壳结构模式是上地壳存在着重力不稳定的硅铝低速带;中地壳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的“类裂谷型”结构,P波速度为6.3~6.4km/s的中间壳层;在下地壳下部有速度为7.0~7.4km/s的壳——幔混合型高速层;随着“异常”的上地幔的形成,有大范围的热活动和壳——幔边界穹窿,穹窿的地盖比正常区为为薄。由于化学库和化学边界层的横向不连续,可划分出古老基底和后期地质发展史完全迥异的两个亚板块;和以壳层(或幔层)断裂为边界特点的八个地体;一个以分裂为主,并具热点径迹的最新生长构造层的扩张——裂解构造岩浆地体。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般都赞同Sn-W矿床与来源于大陆地壳部分熔融的花岗岩或流纹岩有关,其构造背景或是在会聚型板块的边缘,或是在陆内裂谷带. 锡和钨几乎总是以锡石、以钨铁矿-钨锰矿固溶体系列所代表的黑钨矿以及以白钨矿的形式产出,而伴生的硫化物矿物共生组合有很大变化。黄铁矿-磁铁矿是比较常见的,黄铜  相似文献   

11.
江西北部成矿地质环境与成矿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江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沿海前陆推覆冲断带,与扬子、华夏古板块结合带叠加部位。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具有“多次成矿叠加、燕山期最强”;“块、带”成矿分区,块体边缘深断裂带聚矿,沿前陆推覆冲断带“向洋”分带;走滑剪切、扭动与推覆构造复合控岩控矿;岩浆多层次造浆、多层次就位成矿;大型矿集区产布环境的偏在性等成矿特征。具有较大的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南大陆沿海自175Ma到75Ma间火山活动具有干行与垂直火山带的迁移性。高钾钙碱性系列,英安岩一流纹岩组合与双峰式火山岩不同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构造应力处在挤压后松驰剪切一拉张环境。中酸性岩浆起源于中下地壳。线形与环形火山构造交织是区域火山构造总体格局,火山岩带实质上是火山构造洼地带。火山活动是在华夏与下场子板块碰撞后、叠置在不同基底构造单元之上,岩浆作用以及Ag、Pb、Zn、Sn、Cu成矿作用具分区性。中国东南大陆沿海火山带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火山带比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属于陆缘与板内过渡性质,陆上断陷一剪切拉张型火山带。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是与华北、杨子齐名的中国三大块体之一,是连接中亚与太平洋西岸(中国东部)的桥■,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作者认为,塔里木板块是在前震旦系结品基底的基础上,主体部分经历了古生代稳定的陆台,中、新生代陆内盆地的演化阶段;边缘部分经历了新元古代一古生代一小生代的陆完增生和相邻洋壳的消亡。在局部地区和某些阶段,由于地壳发展的不均衡,曾发牛过裂谷、裂陷柏和扭壳断裂带。依据这一构造认识划分了赋存于塔里木板块基底构造层、中间构造层、上都构造层、古生代裂谷系、中一新生代超壳断裂排、被动边缘和陆壳增生区小的成矿系列。其中,石油、天然气、钾盐、金刚石、铜、稀有金属、铅、铸和宝玉石等多种矿产均具有非常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寒武—奥陶纪,中国南方发育着一个壮观的大陆斜坡。斜坡规模长约二干多公里、宽几十至几百公里,在其范围内,拥有各种各样的大中小型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特别是磷、钒、钡、钼、镍、铜、金、银、锰、石煤和油气。据研究:该斜坡带有八大类沉积物类型即岩崩、滑移、滑塌沉积等和三种横向沉积模式,所谓缓坡、加积型边缘和跌积型边缘,还有四种垂向演化类型,即推进式、后退式、直立式、淹没式。斜坡带的生物群落属台地和盆地的混合型,或者互相渗透的过渡型,此外,尚有一些特有的生物种属和遗迹化石。该斜坡带有沉积单斜构造、重力滑动构造、同沉积断裂构造和隆起构造四种重要的构造形式。 寒武—奥陶纪华南不存在“江南古陆”,应为一长期持续下降的深水斜坡一陆隆环境。华南古大陆边缘曾经历了裂谷作用(?—Z_1)、被动大陆边缘(Z_2—O_1)和闭合造山(O_2—S)三个阶段。作者对斜坡带中的沉积磷矿、重品石矿、石煤矿、锰矿、金银矿化层及油气资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华南古大陆斜坡带是十分有利的成矿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构造沉积学资料为依据,论述了中国东南部的古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并根据基底构造格局和板块运动方式,提出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大陆碰撞有内在联系的成因机制论,并认为岩浆活动的时空演化及岩浆系列与板块碰撞的方式和时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 大陆富钾的岩浆(其K_2O>Na_2O,而SiO_2含量在基性—中性范围内)曾经普遍地被当作是一个板块内部的构造现象。虽然这个概念仍然受到拥护,但现在认为,有些岩浆是与深部消亡构造有关。在本文中,为了论证富钾的火山活动和深部与消亡带有关的  相似文献   

17.
从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而对亚洲大陆东部火山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弱,其大地构造环境相应地从活动大陆边缘(Ⅰ、Ⅱ旋回火山活动)而转变为类裂谷大陆边缘(Ⅲ、Ⅳ旋回火山活动),后者可能是正在演化着的中国东部新生代大陆裂谷在中生代时期的雏形。 研究表明,从早到晚,火山岩岩石的碱度,K_2O/Na_2O比值越来越大,岩浆来源越来越深。火山活动的这种规律性变化与由早期挤压为主转变为晚期拉张为主的区域应力状态变化有关,而区域应力状态变化则又是太平洋板块消减带向东迁移,本区应力松驰和地幔均衡上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尼加拉瓜含金石英脉和某些可能源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石英脉产于新生代大陆边缘玄武岩和玄武岩质安山岩带中,该岩带是因属于科科斯板块的洋壳俯冲到加勒比板块的前中生代硅铝壳之下而形成的。尼加拉瓜东北部的火山岩显示出演化最充分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其受到了前新生代基底的强烈影响。与此相反,经检测表明,尼加拉瓜中部和西部的火山岩却未受到基底的影响。因此,尼加拉瓜这些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虚随着洋底玄武岩和前中生代陆壳这两个铝源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践金属含量、构造走向和铅同位素组成,可将尼加拉瓜含金石英脉分为H类…  相似文献   

19.
缺气环境中,金属从海水、古卤水或热水溶液中被吸附和沉淀而发生积聚。在后来的变质和岩浆作用过程中,金属重新活化,形成矿床。这种矿化类型主要受缺氧环境的构造背景类型控制。被动边缘的碳质沉积岩只含有铀、钒和钼的次经济富集;含铜黑色页岩和海底喷流型矿化则限于大陆裂谷和拉拗槽环境或活动边缘的弧后盆地;变质矿床主要与碰撞边缘有关,但也出现于其它的构造环境类型。含铜黑色页岩的形成,受地球演化过程中超大陆裂开时低海平面期的控制。在高海平面期,黑色页岩中积聚的铀和钒含量增高;含铜和含铀黑色页岩矿床中岩性控制明显;相反,多金属矿化的产出并不取决于碳质沉积物的岩性成熟性。  相似文献   

20.
江汉地区表层与深部构造有明显的差异。表层褶皱紧密,推覆构造发育;深层褶皱开阔,虽然也有推覆,但发育程度远不及表层。这种差异性可扩展到整个扬子区。在扬子板块内,泥盆系以上各层可能适宜油和气的生成,但泥盆系以下的震旦——志留系,厚度大,埋藏深,似应以找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