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灾博览》2013,(3):6
2013年5月6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和副局长赵和平在地震局办公大楼会见了新加坡民防部队总监叶伟德一行,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其他话题进行了交流,就深化中新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并探讨了下一步合作计划。陈建民局长代表中国地震局感谢新加坡民防部队一直以来对中国地震局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肯定了第一批武警工化中队救援骨干赴新加坡民防学院培训的成效,并详细介绍了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的应急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市民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趋势,对我市化学灾害事故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构建民防应急救援体系作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震应急救援需求 现代化城市建设以交通立体化、通讯、水、电、气、排污网络化及交通、房屋向高层多功能化发展为一大特征。人口高度密集、财富日益聚集为第二大特征;这些均使城市面对灾害愈加脆弱,即增加了灾害的易损性。地震是突发性自然灾害,整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往往只有  相似文献   

4.
控制论在城市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董华  吕坤  乔海涛 《灾害学》2003,18(3):1-5
为改善目前城市灾害防治职能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相互协调困难的现状,基于对城市灾害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控制论指导城市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的构想,并对开环、闭环和前馈-反馈控制模型在城市灾害防治体系及其子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特点,灾害应急救援的关键是灾害发生后的快速反应。及时快捷的灾情信息对于及时制定救援策略,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卫星遥感和载人航空遥感在获取灾害信息时受时空分辨率、外界环境和使用成本的影响,其在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限制。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具有实时性强、机动灵活、影像分辨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且能够在高危地区作业。介绍了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的构成及其在灾害应急救援方面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这一系统在四川5.12大地震救灾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了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优势,并提出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缺陷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6.
李谭  张悦仙 《灾害学》2020,(3):154-156+161
为解决传统军事救援系统监测方法实时性差,难以满足监测需求的问题,设计一种严重台风灾害发生后多样化军事救援系统实时监测方法。利用聚类算法,对多样化军事救援系统数据拟合,定义风险因子,将其作为军事救援系统风险的一般模型,并依据故障树建树规则,对实时得到的多样化军事救援系统数据度量,判断军事救援系统的干扰性,得到多样化军事救援系统的情况,以此完成多样化军事救援系统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预防和减轻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灾害危险性是防灾减灾中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剧烈、致命的,亟待开展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风险研究.通过对低温暴雪冰冻灾害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用灾害链理论来研究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暴雪冰冻灾害问题.介绍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的致灾原因、形成过程和主要灾害链类型,最后论述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地震会导致建筑倒塌,引发次生灾害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间传播。与建筑倒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次生灾害链研究,是评估城市抗震韧性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发展震后灾害链“建筑群倒塌?瓦砾堵塞致道路交通系统性能退化-消防系统功能下降”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建筑倒塌瓦砾分布、道路交通系统通行效率与可达性、以及消防系统响应覆盖率与响应时间,建立了“建筑群?道路交通?消防”多系统灾害链量化分析方法。其中,引入有限元消失单元再现技术,预测了地震下带填充墙混凝土框架倒塌瓦砾的完整分布。其次,采用此方法分析了假想强震下上海市某区域震后的情景。最后,提出城市抗震韧性提升建议。研究表明:建立的方法可快速预测建筑倒塌瓦砾堵塞范围,评估震后道路交通系统和消防系统性能水平。按此方法得到算例区域震后路网总通行时间最多增加26%,路网节点可达性最多降低43%;消防站响应覆盖率下降可达28%,响应时间最多增加32%。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发生机理的分析,绘制了地震次生灾害演化的因果回路图和存量流量图。在此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 PLE,对城市地震次生灾害演化过程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及仿真,得出了不同防震抗灾能力下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情况,为城市防震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年暴雨资料、城市建成区平均高程数据和城市排水管网资料的考察,以及对城市暴雨灾害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的分析,制定了适用于长沙市的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长沙市现有建成区798个地块的暴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将其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3个类别。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长沙市暴雨灾害风险区的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更新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地下集水库、建立雨水自排系统和建设紧急排涝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灾害现场救援大批伤员分类的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温世浩  周亚平  戴阳 《灾害学》2007,22(1):138-140
为及时准确地处理灾害现场的大批伤员,首先需要迅速实施伤员分类,因而各级参加灾害医学救援的救治机构,都应成立由受过分类训练的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组成的伤员分类组织,并配备必要的分类、急救器材。灾害医学救援应有统一的分类标准、规范的分类方法、统一的分类标志,才能使伤员分类工作进行得既快速又准确,使多数伤员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灾害演化网络的风险分析方法,针对城市暴雨灾害的演化过程进行了风险分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北方城市暴雨灾害演化网络模型,将危机事件分为三个等级,并探讨了事件级别和出入度的关系;分析城市暴雨灾害链演化特点和暴雨危机事件后果蔓延规律,得到关键危机事件和演化链。结果表明,交通堵塞是我国北方城市暴雨灾害系统中关键危机事件;暴雨灾害演化系统存在短链、长直链和循环链三种结构,其中循环链中的危机事件互为因果,可自行激化,是灾害演化网络控制的关键结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27日北京时间06时54分(当地时间05时54分),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日惹地区(南纬7.65度,东经109.85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截至6月5日已有5782人死亡,3.3万多人受伤,数千间房屋倒塌,34.3万人无家可归。预计伤亡人数还会增  相似文献   

14.
15.
厦门市在中国地震局指导帮助下,于2001年11月在厦门公安消防支队和市政有关联动单位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分队。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和针对性训练,现已基本具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实践证明,在中心城市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分队是十分必要的。组建地震应急分队,主要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防震减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特色,群众业余测报组织通过观察地下水、气体和动植物等地震异常现象为专业地震部门进行短临预报提供参考资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传统,并曾经为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群测群防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巢湖流域灾害链成因机制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巢湖流域灾害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流域"为边界条件,自然和人文因素叠加下的灾害链作用机制和成因机理,着重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上来制定区域减灾对策,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从流域内灾害产生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过渡区环境以及灾害产生的文化与经济四方面原因,分析灾害链产生的三条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了该流域减灾防灾必须以关键点为中心,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上下协同控制的六条减灾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1.TheEconomicandSocialCouncil,byresolution199963of30July1999entitled"InternationalDecadeforNaturalDisasterReduction:successorarrangements",requestedtheSecretaryGeneraltoreporttotheGeneralAssemblyatitsfiftyfourthsessiononthe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是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年。自中央决定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以来,全国地震系统各单位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中国地震局的工作部署,加强领导,制订规划,强化措施,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为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做好2010年的普法工作,中国地震局按照中央的要求,对2010年防震减灾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20.
The delay in receiving authorisation for the despatch of SMART significantly reduced our overall effectiveness. The majority of injured survivors were extracted during this time and our special expertise could have saved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lives. The episode has provided SMART with unique experience for a British medical team and this knowledge should not be wasted. In contrast to other major western countries the British response was fragmented. We have no central stockpile of equipment and no official response team. The British who responded we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even when from the same service. The quality of the individual British teams was as good as any and often better. However, the ability of other nations to coordinate their response centrally and draw from a pool of workers already used to working together, improved both their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ere are great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on during any disaster and these increase with the scale of the disaster. Incoming rescue workers were given false or misleading information and rumour was widespread. Even when few people were found alive rescue workers expressed a strong need for a medical presence in case they discovered an injured person or they them selves became ill or injured. We were told repeatedly by experienced rescuers that we were the first team of British senior doctors they had met at the front line of a disaster and they were extremely pleased to see us. Transport was a major problem both in terms of vehicles and local knowledge. It was not thought to be within the remit of a medical team to make provision for food and shelter and this was confirmed in Moscow prior to departure for Yerevan. In retrospect this was a mistake and reduced the time we could stay at the front line. If we had not equipped ourselves with special clothing we could not have gone to the front line. A medical team must be part of larger team of rescue workers. Within this unit there will be provision for food, shelter,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medical and surgical equi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