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11月29日傍晚,宜兴市归经乡境内的无锡第二钢铁厂炼铁一司的高炉炉火通红。此时,5号热风炉内灯火明亮,归经建筑公司的工人正加紧该热风炉大修,3名泥工乘着吊篮,在热风炉高处砌筑炉体。晚8时左右,突然有一股蒸汽与煤气混合的白色气体涌人5号热风炉内,自下而上升腾,整个热风炉内一片弥漫。瞬间,在吊篮内施工的3名泥工一氧化碳中毒,从16.5米的高处坠落炉底死亡。 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经宜兴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事故真相得以大白。 1986年11月28日下午,二钢厂炼铁车间召开了休风检修准备工作会议。会上,确定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主任、无锡…  相似文献   

2.
事故经过本钢炼铁厂1981年7月五高炉停炉大修。煤气系统见附图。在停炉控料前先“预休风”,割断炉顶φ800毫米放散阀帽和进行除尘器沙封。休风按长期休风程序进行,除尘器清净了沉灰。7点30分开始驱逐除尘器系统煤气,8点10分高炉炉顶点火休风完毕,9点整停止除尘器荒煤气管道蒸气,接着打开除尘器切断阀上人孔,在阀上进行煤气测  相似文献   

3.
孙宝银 《安全》2002,23(4):37-38
西林钢铁集团公司炼铁总厂2#高炉于2002年4月19日停炉,进行大修扩容改造,将原有的高炉扒倒重建,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西钢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不仅工期提前7天,同时,也达到了安全事故为零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炼铁高炉炉渣,大都采用“水冲渣沟”处理,如果高炉出渣过快,或遇高炉跑大流,部分铁水进入渣沟遇水时,极易发生爆炸事故。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高温炉渣或铁水(一般在1000℃左右)遇水时,水瞬间汽化、体积迅速膨胀而形成物理爆炸。威远钢铁厂炼铁高炉以前采用这种“水冲渣沟”处理炉渣,曾多次发生爆炸事故。有一次爆炸事故,气浪将渣沟上重1t的铁桥冲起20多米高,一块重25kg的铁块被抛出  相似文献   

5.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炼铁厂高炉一车间4#炉乙班炉前高昌利炼铁小组由12名职工组成 ,组长高昌利。主要担负着高炉卷称上料、冶炼和出铁任务。由于一炼铁厂装备陈旧、场地狭窄 ,加之炼铁生产的特点决定了该小组的作业环境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 ,为事故易发、多发区域。正是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 ,高昌利小组坚持以人为本 ,严格管理 ,取得了连续17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好成绩 ,连年被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小组 ,1997年 ,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小组”的称号。这个小组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顺职工思想情…  相似文献   

6.
三明钢铁厂炼铁高炉在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铅烟,造成职工铅中毒。这是由于购入的铁矿石中有较高的铅锌元素。 为了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彻底根治铅烟污染,1996年,结合l号高炉扩容改造工程,在炉前采用M型负压反吹大型布袋除尘设备,充分发挥大风量、高效率、自动控制的优势,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铅烟危害。 铁矿石含的铅杂质随料入炉,在高炉冶炼温度逐步升高情况下,由固态→液态→升华→氧化演变,在炉内以三种形式逸出:一是随煤气带出,燃烧后排入大气;二是以液体状态沉积于高炉砖衬之间,造成对砖衬的破坏;三是随渣、铁外排,呈铅烟扩散,使高炉周围的操作工人呼吸而中毒。 附表示出近年来高炉职工体检情况,可以看出铅中毒的比率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7.
1980年12月20日,武钢四号高炉小修时,直径6米多、重38吨的大钟突然从炉顶坠落到十多米以下的炉内检修平台上。正在炉内检修的12名工人中,6人死亡,6人受伤;正在大钟上检修的一名工人,随大钟一道落入炉内,受重伤。这种事故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生。初步调查表明,这是一起严重的技术责任事故。  相似文献   

8.
将高炉炼铁及炼钢时产生的含铁尘泥作为配料回用于烧结生产是目前较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些尘泥之中的重金属Zn和Pb可能会对烧结和后续的高炉炼铁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直接还原铁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综合对比,确定以转底炉为主要设备的煤基直接还原工艺较为适合处理炼铁及炼钢的含铁尘泥,并对转底炉工艺的原理及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该工艺和钢铁联合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二、高炉煤气生产 (回收)与净化安全高炉煤气生产(回收)净化的一般流程是:在热风炉被加热到1000℃左右的热风,通过混风调节以恒定温度送入高炉与炉料进行炼铁反应,产生含炉尘浓度10~40g/m~3的粗高炉煤气,通过上升管、下降管进入重  相似文献   

10.
1.绪言高炉在出铁时,为防止烟尘扩散到出铁场外,本公司所属的各分厂都在出铁场安装了庞大的集尘设备。这种集尘设备的投资很大,而且转运费也很高。从节能的观点渴望改善收集烟尘的方法。这次趁水岛钢铁厂二高炉第三次大修的机会,研制了收缩式集尘罩。既降低了集尘用的风量也改善了出铁场内的劳动环境。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高炉是钢铁厂的核心设备,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等原料在炉内混合氧化燃烧还原得到铁。铁水是高温液态铁,遇水会发生爆炸并对操作人员造成灼烫伤害。本文对一起高温铁水造成的灼烫伤害事故进行分析,针对操作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减少此类伤害事故发生的建议,供读者借鉴。事故经过2014年5月3日7时10分,某钢铁厂高炉乙班职工赵某将2根氧气管放入铁水中进行熔化,但氧气管浮在铁水上未能熔化,该职工  相似文献   

12.
唐钢炼铁厂北区1#高炉扩容大修工程,是唐钢建安公司第二次采用高炉推移技术的综合性技改项目。主要包括高炉本体及附属设施的拆除,炉基、高炉框架局部保护性拆除,将新建2000立方米高炉整体推移就位,安装和恢复附属设施等项工作,计划工期45天。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比计划工期提前6天完成大修任务的情况下,再次实现轻伤以上事故为零的目标。这一切全得益于开工前的周密部署,为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飞啦,飞啦!我们的小白鸽。” 看,一只洁白的鸽子从高炉煤气洗涤塔里飞了出来,它“咕咕咕”地叫着飞越数十米高的炉顶,在雨后初晴的蓝天上翩翩飞舞。在青翠欲滴的姑苏山顶,它象瑶池飘来的一朵仙云,给吴县钢铁厂引颈仰望的工人们带来了欣慰:是啊,白鸽飞了,我们的抢修工程可以马上动手啦!其中跳得最高,拍手最响的是厂安全员张维德。 小张今年34岁,当安全员3年,年年被评为县、地、省先进生产者。为了生产安全,他汲取兄弟单位煤气中毒事故教训,上任以来一直坚持在煤气作业施工前先做鸽子试验,充分判明确无危险后,才允许生产人员进入操作。高炉…  相似文献   

14.
在高炉冶炼锰铁的过程中,对由于操作和长期亏料等原因引起炉凉以致炉缸凝结故障的处理,常规的办法是用氧气烧,但这要耗费大量人力、钢材和氧气等,如能恰当地辅之以炸药爆破,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们先后参加1#高炉炉缸凝结和5#高炉炉凉的处理,均取得显著成效。高炉炉缸虽说“凉了”、“凝结了”,但炉缸内的温度仍然高达1100~1200℃,甚至更高。因此,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为了确保爆破安全,又不致损坏炉体,必须做好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5.
《江苏劳动保护》2011,(2):34-34
安全工作是一个生产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所有的基层安全管理工作和实际操作都是在班组中完成的,所以,班组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江苏沙钢集团锡兴特钢有限公司炼铁分厂高炉车间1号高炉丙班正是这样一个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时刻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严防人身、设备事故发生的班组。  相似文献   

16.
韶钢2200 m3高炉投产运行近16年,处于炉役后期生产,受操作炉型不规则且炉缸保温性能极大下降等影响,高炉休风检修后,炉况恢复较困难。通过科学调剂精料管理、优化休风料加入方式、上下部操作制度并改进造渣制度和出铁模式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高炉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炉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炼铁生产中的粉尘产生于高炉原料系统、出铁场、煤气系统及喷煤制粉输粉系统。现就炼铁生产除尘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阐述如下。1 高炉煤气干法净化 高炉煤气中的含尘浓度由40~100g/m~3降至使用要求的5~6mg/m~3,要经过一系列的除尘净化过程。高炉煤气除尘净化的传统工艺为湿法除尘。然而湿法除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煤气洗涤水中含有氰化物及其他有机物,会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氰化物要用化学药物或引入水渣池,用冲渣水稀释后进行闭路循环,但冲渣过程中,微量氰化物会随蒸气扩散到大气中而污染大气。此外,湿法除尘使煤气的物理有效能(温度与压力)未得以充分利用。若采用干法除尘,就可提高高炉炉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1月6日,某钢铁集团与刘某签订了3号高炉中修工程施工合同和安全施工协议。此3号高炉2005年建成投产,已连续运行3年多时间。此次中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高炉停炉料的扒除、炉内耐火材料的拆除、热风炉耐火球的拆选装、炉顶设备检修更换等。工程采用包工期、包质量、包安全、包费用的包干制形式,总费用为736万元。  相似文献   

19.
浴室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之一。在浴室里洗澡也会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听起来好象有点奇怪。但事实上冶金工厂的浴室,由于管理不善,曾发生过不少人身伤亡事故。常见的有煤气中毒,其次是水箱开裂、爆炸,有毒气体中毒。这里根据冶金系统近几年来浴室发生的伤亡事故,作一初步分析。一、煤气中毒;我国炼铁厂的生活用蒸汽和高炉炉顶用蒸汽,有不少单位是用同一个汽源,同一个管道。高炉炉顶用蒸汽压力一般在2公斤/厘米~2以上,高炉炉顶煤气压  相似文献   

20.
承德建龙3#高炉第1代炉役后期,炉身冷却壁大量损坏,炉缸部分冷却壁水温差超高,炉底、炉基温度达到安全警戒线,炉壳多处开裂变形,依靠外部打水维持生产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加强高炉操作,设备维护管理等技术措施,保证了高炉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