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对较年青的碳酸盐的研究日益三维化。大西洋全新世礁厚度和生长速率方面积累的资料,促进了把生物群落接续和礁的形态与波浪作用的变异和海平面的变化之间联系起来的综合研究。就大堡礁来说,在大约6000到4000年前生长最为迅速,而在集群前期和当礁达到稳定的海平面及其以后,生长速度则较慢。 在做过很多研究的佛罗里达海湾,几个岛屿的全新世岩心说明,海侵或海退沉积作用与海平面的涨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与堆积作用的速率变化有关。在  相似文献   

2.
<正> 去年是在海底化学作用方面有很多新发现的一年,其中包括对成矿作用的直接观察。我们正慢慢地开始意识到发生在玄武岩壳、沉积岩与海水之间的大规模的交换作用。海底热流模式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表明,海水通过这种壳层到达几公里深处的对流作用对解释这种热模式是必要的。新近的研究指出,世界洋底甚至在年龄超过55百万年的海底,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具有活跃的对流系统。古地球的发展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假如在太古代多数自然现象是海底发生的,而且假如岩浆的产生是与较大的热量  相似文献   

3.
<正> 勘查地球化学,或地球化学探矿,是理论地球化学原理在矿物勘探中的实际应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各种可得到的地球物质(土壤、岩石、水、植物、空气和其他介质)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组分进行系统的测量。目的是鉴别与矿物的存在有关的化学模式。 这一应用学科最近25年来已发展成整个世界范围内矿物勘探计划的标准组成部分。在石油和地热勘探以及环境评价中,它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勘查地球化学对于政府资源估价计划,特别是在铀的潜在储量评价方面,以及对它们的工业利用所做的后续评价方面,  相似文献   

4.
第1期19均邢邪封盯邓““ 人,﹄用包裹体测定压力的方法···“,·················”··············一””‘’二’·‘’·’一’·‘’·‘’·‘’.”·”’‘’.‘”“’“”目前地球化学和岩石学中气液包裹体研究的趋势····················“·~·一·····“············……,·…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气液包裹体的气体·······1~…”.,.梦攀尸川产.:’’‘”,..”’‘..””’.“””.‘”‘’脚”‘”’显微镜下测定雕的新仪器~,声克斯麦卞(势咋‘““)显微…  相似文献   

5.
<正> 过去的四年中,在成矿作用方面取得了两个主要进展:海底“黑烟囱”(smoker)的发现和矿床模式概念的形成。第一个进展的取得是意想不到的。1978年,由法国、墨西哥和美国科学家联合组成的海洋考察队,在下加利福尼亚南面北纬21°海域勘探东太平洋隆起时发现了不活动的深海热液喷口,在其周围有Zn、Cu和Fe的硫化物沉积物,不久又首次发现了  相似文献   

6.
由于向下伏或周围地下水体系渗漏造成的损失,地形封闭的盆地可能在水文上是开放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渗漏损失对盆地内形成的蒸发盐矿物的矿物套和厚度可能起了相当大的控制作用。在确定蒸发盐矿床的厚度和矿物特征的过程中,水文上开放的盆地中的地下水流出量与流入量之比(流量比)象流入水的溶质组分一样重要。当达到稳态流量比时,就会形成由两、三种矿物组成的巨厚层,而不是形成由多种矿物组成的薄层。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南部高原的一个实例说明,钙芒硝、芒硝、石盐、白钠镁矾、杂卤石和六水泻盐的存在与否,都是由地下水渗漏的微小变化造成的。但是,本文提供的模式是通用的,适用于包括海水在内的地表水的任何溶质组分,而不适用于地下水。由于该模式适用于蒸发量大于沉淀量的地形上封闭的盆地的研究,为了确定地下水流量比概念,构筑了一种分析的集总参数的溶质质量平衡模式。已提出了溶质渗入封闭盆内地下水中去的三种机制是扩散、平流和密度驱动流。为了论证不同流量比对蒸发矿床厚度和矿物特征的影响,利用了PHRQPITZ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程序。所用的与该模式有关的溶质分析数据可用来挑选有远景盆地,并为制定钻探计划提供指导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 1981年的12个月中,有关蒸发岩及其构造环境,蒸发岩与其他沉积物,以及与烃聚集的关系的论文和著作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由于这些工作的结果,现在从其地层记录看来,已经包括大量形成于蒸发阶段(一部分为海相而另一部分为非海相成因)的沉积物。西伯利亚地质与地球物理部的Michall Zharkov撰写的《古生代盐类聚集历史》一书,着重讨论了整个古生代约350百万年间的蒸发岩聚积体的范围。进而,他把所有这些沉积物的地理位置放在板块构造和“最固定的”环境中加以比较。在关于板块构造的几个讨  相似文献   

8.
<正> 无论谁,只要参观过或甚至飞越过像圣弗朗西斯科湾南端那样的盐池,都会意识到在蒸发岩环境中能出现高的生物生产率。然而,大多数地质学家并不明瞭在蒸发岩沉积中此种有机质可以产生烃。而这正是Douglas Kirkland和Robert Evans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年会(丹佛)上提出的一篇有关蒸发岩环境的产烃潜力的论文的主题,这篇论文已在美国石油地  相似文献   

9.
<正> 1979年5月在意大利帕多瓦,国际地科联(IUGS)火成岩委员会(Systematies of Igneous Rocks——SIR)在其主席A.Streckeisen(瑞士)教授主持下开了一次会,参加会议的有美国、苏联、英国、澳大利亚、波兰、匈牙利、阿根廷、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会议主要讨论了火山岩,特别是火成碎屑岩的命名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向全世界征询意见的一个题目。会议同意火成碎屑和火成碎屑堆积物的分类,应以非岩石成因特征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苯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早年国外除意大利Vigliani及土耳其Aksoy等曾有过一些报告外,近年有关流行病学系统调查资料少见。为探求苯致白血病的规律,于1982年对我市42个工厂接苯作业工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美籍中国科学家毛河光博士于1941年6月18日出生于上海,当他七岁时随其家庭去台湾。1959年进入台湾大学地质系并于1963年取得学士学位。1964年他到美国罗泽斯特大学研究院成为W·巴西特和T·高桥的研究生。当时他的两位导师正计划把刚刚由美国国家标准局V·瓦尔根布尔格(V.Valkenburg)等人发明的金刚石窗口压腔移植过来,并建立一个研究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的性质的实验室。毛河光对这一新技术很有兴趣并立即显示出他的出色的工作才能,使他的  相似文献   

12.
在1979—1980年的冬季,我们试测了北京降水的酸度,其主要结果见附表。 由所得结果可见,整个冬季采暖期降水的pH值,除一次外,全部在6以上。未受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均一化风速月值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79-2014年中国2268个台站地面风速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面风速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变化速率为-0.142 m/s/10 a;四个季节中春季平均风速下降趋势(-0.18 m/s/10 a)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季节,其次依次为冬季(-0.135 m/s/10 a)、夏季(-0.13 m/s/10 a)及秋季(-0.129 m/s/10 a);研究选取的台站中约82%的台站风速呈现下降趋势;划分的七个区域中,高原区和东北区风速下降趋势最明显,华北区下降趋势最小,但都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中国地面风速在1980s下降趋势最显著(-0.235 m/s/10 a),1990s下降趋势减缓(-0.112 m/s/10 a),2000-2014年下降趋势最小,为-0.099 m/s/10 a;研究期间地面风速与地面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期中国气温变暖可能导致风速减弱。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一个工厂密集的工业城市。为了弄清重庆的降水酸度问题,我们分析了重庆市某观察点1979年9月至1980年3月间,降水样品55个,分析了降水的酸度、硫酸根,以及铅和两次降水中大气二氧化硫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近50年潜在蒸发的变化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利用彭曼-蒙梯斯公式和常规气象资料计算中国北方地区潜在蒸发(也称蒸发力)变化,分析实测蒸发皿蒸发的变化,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潜在蒸发和蒸发皿蒸发呈波动下降趋势。日照百分率、风速下降和湿度增加影响了潜在蒸散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从能量观点来说,太阳总辐射的下降是潜在蒸发和蒸发皿蒸发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湿度增加和人类对于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下降。因太阳总辐射的下降引起潜在蒸发的减小量约占总潜在蒸发减小量的78%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比试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葛葛依土壤蒸发与E601-B水面蒸发变化规律。文中还分析了两种蒸发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模拟蒸发浓缩分离装置对煤化工分渗透浓水进行实验,掌握了其溶液沸点温升、蒸发体积浓缩比极限、蒸发浓缩过程现象等,为后续废水处理与系统设计可以提供有效参考;证明MVR蒸发对煤化工反渗透浓水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美国伊利诺大学Kenneth Bowman的研究,在1979年~1988年间,平流层内的臭氧浓度平均下降5%。在两极上空,臭氧浓度下降为30%~40%。当Antarctica上空出现季节性的臭氧空洞时,则下降为  相似文献   

20.
表面电势是研究单分子膜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介绍了表面电势的定义、模型,总结了其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应用,并探讨了表面电势在水分蒸发抑制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当单分子膜受风吹、沙尘、下雨、温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干扰时,会导致水体表面单分子膜遭到破坏,降低其稳定性,甚至丧失水分蒸发抑制效果。可通过测量膜表面的电势来追踪观察该分子膜的结构、物质组成变化以及分子膜的铺展和修复能力,进而可大大促进水分蒸发抑制剂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