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日前 ,国务院发布第352号令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开始实施。据介绍 ,这个条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 ,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条例分为总则、作业场所的预防措施、劳动过程的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监督管理、罚则、附则共8章、71条 ,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务院发布《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相似文献   

2.
国外安全信息防护手套的选择美国OSHA修订了防护手套的标准。作为个体防护设施的一部分,该标准(Section29C.F.R1910.138)说明选择防护手套必须以有关工作任务、使用时间、危险性质的评价为基础。在防护手套选择方面的最新动态是开发专用软件...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价了采油厂生产过程中噪声的状况、噪声产生的原因、人员接触噪声的情况,提出了治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外安全信息本栏编辑蒋涛美国重新修改个体防护规则美国OSHA修订了于1994年7月5日生效的个体防护设施(PPE)规则(29CFR1910,subpartΙ)。这一修订的规则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工作场所。根据OSHA估计,修订的PPE标准将为110万个工...  相似文献   

5.
在川东北地区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当事故发生时,做好公众安全保障措施是确保员工及附近居民生命安全的根本。涉及含硫气井事故公众安全保障的直接途径有以下3种:疏散、就地避险和个体防护。本文针对就地避险选择的条件和应用过程中注意的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孤岛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工业噪声的主要来源,以及从噪声源、传播途径、个体防护等三个方面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并对治理前后的噪声情况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孤岛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工业噪声的主要来源,以及从噪声源、传播途径、个体防护等三个方面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并对治理前后的噪声情况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危险化学品泄漏特点、泄漏处置程序和原则,提出了泄漏事故现场人员个体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班组(岗位)化学事故应急预案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等几方面。其基本原则为:当化学事故发生时,班组人员应立即佩戴好防护器具,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做好事故处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在班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班组化学事故处理预案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控制事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班组化学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基本结构:1.岗位基本概况。2.设定危险目标模拟事故状态。如大量毒气泄漏、多人中毒、燃烧、爆炸、停水、停电等。3.报警…  相似文献   

10.
防毒面具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于凤清,滕大为(化工部劳保所)(青岛大学)防毒面具是用以保护劳动者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免受有毒气体、放射性气溶胶的直接伤害,将染毒空气过滤净化供人呼吸的自吸过滤式个体防护用品。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防毒面具至今约80年的时...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学名叫个体防护装备,人们都习惯叫我劳保用品.我的作用大家也都知道,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经常研究我的专家说,当预防措施还不能在绝对程度上杜绝和消除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时,佩戴好我就成为防御外来伤害、保证个人安全和健康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12.
对油泥砂集中流化焚烧处理生产单位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和来源、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正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2个定点检查结果超标外,其余检测值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正常。结论: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该装置发生职业伤害的可能性较小,应加强非常情况下、检维修情况下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3.
对某炼化企业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装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化学毒物、工频电场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粉尘、噪声防护设施需改进。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等措施的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噪声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化学毒物防护设施需改进。结论该企业在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交通运输和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房屋和桥梁等建筑物有的需要爆破拆除其全部或一部分,以便重建和改建。控制爆破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拆除方法,随着控制爆破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控爆拆除的安全性也日益在提高。但是由于拆除爆破大多是在人口稠密、交通频繁、建筑物林立的市区内进行的,加上控爆拆除对象部分参数的模糊性,所以即使是最完善的设计和施工,安全防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将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想的漏洞和事故。由于忽视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当而产生爆破事故的例子也时有报道,因此,搞…  相似文献   

16.
穿、戴和采用个体防护用品,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辅助性安全技术措施,但从大多数企业来看,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为:1.滥发防护用品,成为变相发放福利品和生活用品,使个体防护用品失去应有的防护价值。2乱发防护用品,工厂无论什么岗位按人头平均人手一份,造成用无所需,有而无用局面,对许多岗位防护用品失去了意义。3.不发或少发防护用品,工厂按人头平均把钱发给工人.使工人得一时“实惠”,失永久安全。4.劳保经费经常被挤占挪作他用。5.工厂以包代管,忽视了安全生产。6.防护用品进货渠道不畅,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某油田集输系统化学助剂中有毒物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含硫原油加工量的增多,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中毒事故频发,引起了整个行业的高度重视。针对硫化氢的应急防范,各企业不断加大投入,配置报警仪、防护器具,细化应急预案和管理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误区,本文对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提升艰险地区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安全装备保障水平,结合艰险地区作业环境特点和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安全装备配备现状,从气象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人文地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并依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最终按照"立足实际、重点优先、优化配置"原则提出了由个体防护、应急自救、人员定位、野外生存4类系统组成的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安全装备保障体系以及安全装备配备建议,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对作业人员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艰险地区地质调查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适用性差、安全装备系统化程度低、个体防护用品整体质量不高、安全装备更新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可为今后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安全装备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安全装备配备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毒气泄漏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基本处置原则 相关部门接到毒气事故报警后,必须携带足够的氧气、空气呼吸器及其他特种防毒器具,并为人员、车辆、个人防护装备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救援的同时应该迅速查明毒源,划定警戒区域,遵循"救人第一"的原则,积极抢救已中毒人员,疏散受毒气威胁的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