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USLE、CREAMS、EPIC、ANSWERS、AGNPS、Ann AGNPS、SWRRB、SWAT等常用的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历程,讨论了模型的基本组成、特点和现有问题。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在数据获取、模拟结果和模型引进本土化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对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发现: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将更多地作为大型流域集成管理模型的第一部分进行开发,并且向环境评估和管理等方面发展;新兴技术可促进模型优化,"3S"技术将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由于非点源污染产生机制的特殊性,导致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不易实行。而数学模型方法在这一领域尤其能够体现出它的优点,其中AGNPS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者之一。介绍了AGNPS模型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水文、侵蚀和化学污染物的迁移3部分。  相似文献   

3.
由于非点源污染产生机制的特殊性,导致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不易实行。而数学模型方法在这一领域尤其能够体现出它的优点,其中AGNPS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者之一。介绍了AGNPS模型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水文、侵蚀和化学污染物的迁移3部分。  相似文献   

4.
农业面源污染日渐严重,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综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植生滤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传输的原理,分析了植生滤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尤其是地下水水位波动对农业面源污染削减效率的影响。VFSMOD模型已被美国环保署推荐为可应用于流域规划植生滤带并有效评估其削减面源污染效率的模型,详细阐述了VFSMOD模型的机制、功能及全局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并针对植生滤带及VFSMOD模型的模拟技术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及研究展望,可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DPeRS)模型,量化西安市2020年农业空间面源污染负荷排放量和入河量,对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解析,识别出西安市农业空间主要面源污染类型,提出了针对性的面源污染防治建议。结果表明:西安市农业空间农田氮磷盈余量较大且分布范围广;面源污染排放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阎良区东部、高陵区东部、周至县和长安区平原地区、临潼区和蓝田县骊山丘陵地区,氮面源污染受农村生活影响较大,磷面源污染受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农业空间氮、磷面源污染入河量空间分布规律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高值区主要位于阎良区东部、临潼区中部和北部、蓝田县骊山丘陵地区、周至县中东部平原地区、秦岭浅山地区及部分峪道两侧。  相似文献   

6.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率逐年提高,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环境瓶颈。文章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特性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研究、面源污染模型研究、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研究与实践等。最后,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领域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点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滞后性和形成机理复杂等特征,目前以模型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介绍了比较著名的流域尺度的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模型、SWAT模型和输出系数模型。指出我国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以引进国外模型进行验证、应用为主。从研究区域上看,目前国内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多集中在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8.
对盘锦地区当前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指出水污染、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等是盘锦地区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并结合盘锦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针对当前的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有重点的开展农业自身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多元化筹措资金、增加资金投入等五项具体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遭遇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保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有必要对进入水源地内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防治。滨岸缓冲带能够有效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水源地保护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缓冲带的定义、结构、功能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等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滨岸缓冲带在饮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面源已经成为部分区域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为研究合肥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策,本文采用清单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在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空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优先区域。结果显示,合肥市农业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区为长丰县、肥东县和肥西县;重点控制区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和包河区;一般控制区为庐江县和巢湖市。针对不同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点,以"一区一策"为原则,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