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超高压静电抑制开放性尘源放电极形状和集尘极之间的相对几何尺寸是最基本的结构参数,对电场强度,有效驱进速度和收尘性能有很大影响,它是决定电晕放电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不同形状的电晕放电极放电特性的实验结果,可做为电场设计,电源电压等级及容量选定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放电极喷过饱和蒸汽静电除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放电极喷过饱和蒸汽的静电除尘新技术,以简易安全的高压绝缘方式,对各种难处理的粉尘实现了稳定而高效的干工静电收集。  相似文献   

3.
在湿式静电除尘器Ionizing wet scrubber(简称IWS(R))中,废气中的粉尘在-30 kV DC高压直流电场中充分荷电后,小部分粉尘吸附到电极上,为了达到较好的清灰效果,用循环水持续冲洗电极,随后大部分粉尘随气流进入填料Tellerette(R)塔中并吸附在填料表面;此时有毒、有腐蚀性和恶臭的气体也被吸收到填料塔中,然后也采用循环水流对填料进行连续冲洗,最终达到废气除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湿式静电除尘器Ionizing wet scrubber(简称IWS)中,废气中的粉尘在-30 kV DC高压直流电场中充分荷电后,小部分粉尘吸附到电极上,为了达到较好的清灰效果,用循环水持续冲洗电极,随后大部分粉尘随气流进入填料Tellerette塔中并吸附在填料表面;此时有毒、有腐蚀性和恶臭的气体也被吸收到填料塔中,然后也采用循环水流对填料进行连续冲洗,最终达到废气除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双区静电除尘器内流场分布、颗粒荷电及颗粒运动等难以直接测量的物理过程,构建了双区静电除尘过程完整的数值模型.采用泊松方程、电流连续性方程和匀强电场方程描述电场,采用N-S方程和雷诺应力标准湍流模型描述流场,采用拉格朗日法描述颗粒运动轨迹.通过截面风速与颗粒去除率的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在模拟内部流场和颗粒运动时的准确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区静电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对入口风速的变化非常敏感;颗粒荷电方式占比由颗粒粒径决定;荷电区内颗粒向极板的趋近过程由流体曳力和电场力共同完成,收尘区内的趋近过程则由电场力主导;入口流速通过改变颗粒前进速度和内部流场形态来影响颗粒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6.
静电除尘器具有处理烟气量大、除尘效率高、适用范围广、设备阻力低、使用简单可靠、运行维护费用低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工业粉尘治理领域应用广泛。电极作为静电除尘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对除尘效率有重要影响:电极的几何形状、极距等因素影响电场及流场特性,电场特性(电晕场强、空间电荷密度等)则决定了粉尘颗粒的荷电和捕集能力,而粉尘颗粒的荷电和捕集能力正是衡量电除尘器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对近年来为提高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而在极板上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及电极技术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附加阳极在改造碱回收炉电除尘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性分析了附加阳极在电收尘中的作用 ,阳极板、附加阳极和长针刺电晕极的极配使得一种更适应工况的电场分布得以建立 ,这种结构应用在造纸厂碱回收炉ZHF2 1- 10型静电除尘器的改造中 ,获得成功。改造中采用了阳极板、槽形附加阳极与长针刺电晕极的极配方式 ,所有与烟气接触的构件采用不锈钢制作 ,使改造后电除尘器在烟气温度低于 12 0℃时仍能正常、可靠和高效地工作 ,除尘效率高达 99%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负离子型、过滤型、静电型和静电与过滤复合型这四种常见类型的空气净化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横向电极极配的除尘效果的研究,提出采用横向电极极配的静电空气净化机,并在应用中增加了荷电电极,测试结果显示该机型可以净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烟雾、细菌和释放适量负离子,特别是对空气中的细菌具有高达90%的灭菌能力,该机型是全静电型,使用中无需更换任何过滤元件,可成为高效、节能、实用的新型静电空气净化机。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电场对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实现颗粒物超低排放要求,本试验采用喷雾与电场分区设计,搭建了预混喷雾湿式电除尘试验装置,以增强颗粒与液滴之间的凝聚作用,试验探究了电场电压、极板间距、电场风速、喷雾压力及入口浓度等参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尘效率随着电场电压增加,除尘效率提升,增幅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减小极板间距或电场风速,能够提高除尘效率,但降低了处理风量;随着喷雾压力增大,除尘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当压力值为6MPa时,除尘效果最佳;粉尘入口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程度较低,对于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最高达98.5%.综上,预混喷雾湿式电除尘效果相比单一喷雾或静电除尘具有显著的增强,对于颗粒物超低排放装置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沸腾炉百叶窗式脉冲静电除尘技术模拟实验,对模拟装置的电场分布,收法面积、除尘效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实验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北京地区空气中粒径分别为0.3μm、0.5μm以及1.0μm的细颗粒物进行了高频交流电凝并的实验研究。分别研究了荷电电压、空气的污染程度、交流电电压、交流电频率以及平均气流速度对细颗粒物电凝并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作为颗粒源进行的高频交流电凝并实验研究效果明显,对0.3μm、0.5μm以及1.0μm粒径的细颗粒物,最高凝并效率分别可达65%、62%、55%;荷电电压的增加,可以使细颗粒物的电凝并效率增加,并且当荷电电压U115 k V时,荷电量达到饱和,电凝并效率趋于平缓;在相同荷电电压的情况下,细颗粒物浓度较高(空气污染程度为严重污染)时的凝并效率低于低浓度(空气优)时;交流电的电压对凝并的效率影响不大;交流电频率的增加,凝并效率增加;实验通道内的平均气流速度越大,电凝并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探源电子垃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你知道我们身边已经积累了多少电子垃圾吗?你知道这些电子垃圾背后的肮脏交易吗?你知道目前这些电子垃圾是如何被处理的吗?你知道谁在为这些不负责任的处理买单吗?  相似文献   

13.
电偶极子的各向异性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电磁源的辐射特性及其规律。方法基于电磁场的方向多长度标准理论,建立各向异性介质中标量势的达朗伯方程,求解微分方程得到推迟形式的标量势和矢量势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与现有文献比较验证该表达式正确性。结果得到了电各向异性介质中电偶极子的辐射电磁场,当介质为各向同性介质时,所得辐射场与现有文献完全一致,数值仿真了电偶极的辐射特性和结果的物理机制。结论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电偶极的辐射特性具有各向异性特性,在某一方向观测时,与该方向垂直方向的介电常数越大,辐射越强。为各向异性介质如磁化等离子体等介质中雷达、天线的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电收尘器的目标管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收尘器投用初期收尘效果较好,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因管理原因致出口粉尘排放总量增加,生产实践中将电收尘器相对回围窑的运转率作为电收尘器目标管理的考核指标,落实配套措施,调动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出口粉量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日常出行工具中所占的比例增长迅速,但其废旧蓄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废弃铅酸电池中的铅、镉等有毒重金属以及酸液等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引发人体代谢、生殖及神经等方面的疾病.我国的铅酸电池回收企业以小厂居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环保措施不力等问题.采取政府参与和市场化相结合、监管处罚与鼓励扶持相结合的途径、积极推进新型环保电池研发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低阻、中温、大流量”除尘系统工艺在电炉上的应用,以及除尘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性能特点和所采用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关键技术的理论依据、设计原则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从事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介绍了电力工程地下水评价,探讨了电力工程地下水评价等级的评价,分析了前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对地下水评价过程中的评价等级划分、项目所在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水文地质试验及参数计算、地下水污染源确定及影响预测、污染防治措施的确定等方面构建出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框架,提出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思路,并以完成审批的电力工程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1)为材料,探索了影响其电转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等鞭金藻电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真空抽滤法收集藻体获得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离心收集法;藻体收集的最适缓冲液为1.0 mmol/L HEPES(pH7.5)(含0.5 mol/L蔗糖);相同电场强度下,对数早期的藻细胞存活率最高,早、中、晚期的半致死电场强度分别为0.82~1.63 kV/cm、0.79~1.34 kV/cm、0.54~1.18 kV/cm;最佳脉冲时间为5 ms;冰浴时间为10 min。通过电击转化法向球等鞭金藻中导入质粒pCAMBIA2301,并对转基因球等鞭金藻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和GUS荧光定量分析,检测pCaMV 35S启动下的GUS报告基因的表达。得到转基因球等鞭金藻的GUS活性为0.52 nmolMU/(min.mg)。通过PCR方法检测固体平板上的单藻落,结果显示转化藻株能够检测到nptII基因。本研究建立了等鞭金藻的电转化体系,为外源基因的导入及其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弥渡台地电场观测电极进行埋深处理,将原来埋深1.5 m电极深埋到5.0 m。改进后,三个测道长、短极距一致性较好,差值减少到个位数,相关性达到高度相关。通过电极埋深处理前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地电场观测中,若将电极做深埋处理,则可以有效抑制来自地表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