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选用常用混凝剂对四种水样进行了混凝处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混凝pH对水中溶解态有机物的去除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pH对混凝处理去除水中溶解态有机物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含腐殖酸类有机物较多的水质,通过将混凝pH控制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  相似文献   

2.
猪场废水化学强化SBR生物除磷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单独生物或者化学工艺除磷功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磷效果不稳定的特点,提出采用化学法辅助除磷与生物除磷联合处理的方案,即化学强化SBR生物除磷的试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eSO4作为强化生物除磷的同步沉淀剂,不但出水中磷的含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处理后的猪场废水能够连续达标排放,而且由于化学除磷过程中铁盐的混凝作用,也有利于出水中CODCr及NH3-N等污染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有机物对水体的污染,是当前水质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有机物污染中可能存在致突变物、致畸物甚至致癌物的污染.本文以理论研究为依据,针对有机污染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在确定最佳混凝剂并分析了影响混凝效果因素的基础上,对高效混凝沉淀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化效能进行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藻水的效果和机理,采用U形管模拟深水循环装置对含有铜绿微囊藻的原水进行预加压,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测定了40~80 m深水循环混凝沉淀的处理效果,探究了深水循环除藻机理,并评价了水质安全性.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深度的加大,深水循环混凝沉淀效果越好;在投药量30 mg·L-1时,60~80 m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对藻类去除率达到95%以上,浑浊度小于1.6 NTU,处理效果比原水直接混凝沉淀、预氧化混凝沉淀显著提高.深水循环利于藻类去除的机理是,藻细胞内气囊受深水水压作用而坍塌破裂,气囊内气体透过细胞壁扩散进入水中,藻体失去气囊浮力,由上浮转而下沉.深水循环及混凝沉淀阶段水中的藻毒素、DOC均未增加,说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藻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二级出水水质对中试臭氧-微滤工艺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以膜微滤为主的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的处理过程中,二级出水水质可能对于微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发展有较强影响.为此考察了2座污水处理厂及1个中试处理设施的二级出水水质,包括常规水质指标、水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树脂吸附分离后不同有机物部分的荧光光谱所表征的有机物组分等对于死端微滤中TMP发展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物粒径分布对于微滤过程中的可逆污染有较大贡献;②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尤其是其中的腐殖质部分,对于微滤过程中的不可逆污染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应用强化混凝技术,降低原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机物和除浊能力明显优于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其适宜的投药量范围和pH值范围宽;聚硅酸硫酸铁在混凝过程中形成的矾花较大,沉降速度快,因而可缩短处理水在构筑物中的停留时间,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此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的最佳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针对浙江省绍兴县印染企业发展迅速,印染废水严重污染水质,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模型放大理论及强化凝聚过程措施,精心设计了适合于中、小型乡镇印染企业废水处理的FZ-1型组合处理设备。它集化学混凝、固液分离、氧化脱色和过滤等处理过程于一池,具有占地小、投资省、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结构紧凑和便于操作管理等特点。绍兴县和平印染厂一年多实际运转证明,是一组理想的物化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七十年代以来,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很快,各种水质净化新工艺应运而生。在进行饮用水深度处理时,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改进水中污染物的检测手段。目前,饮用水源的有机物污染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中用于评价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指标有BOD、OC、COD以及TOC等。在常规浓度范围内,这些指标能有效地评价水中有机物。但是,当污染物浓度低至几个毫克每升时,则对于它们的分析将有明显的误差。在饮用水污染治理技术中,为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以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强化混凝的处理方法,对微污染饮用水原水中微量砷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氧化剂用量、混凝剂投加量、砷初始浓度和原水浊度等因素对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除砷效果好于聚合氯化铝;在pH值为6~8,微污染原水砷浓度为0.1mg/L,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0.078mmol/L时,可使滤后水中砷浓度低于0.01mg/L.  相似文献   

10.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饮用原水中的As(III)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强化混凝的处理方法,对微污染饮用水原水中微量砷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氧化剂用量、混凝剂投加量、砷初始浓度和原水浊度等因素对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除砷效果好于聚合氯化铝;在pH值为6~8,微污染原水砷浓度为0.1mg/L,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0.078mmol/L时,可使滤后水中砷浓度低于0.01mg/L.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疆罗布泊钾盐矿区苦咸水高浊、高盐度和高硬度的水质特性,采用管道混凝+多介质过滤+精密过滤+反渗透除盐的工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高浊、高盐度和高硬度苦咸水中的悬浮物、浊度和TDS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矿区苦咸水经处理后TDS从8000mg/L降为30mg/L,二氧化硅增量小于20μg/L,处理后水质满足电厂发电机组补水要求,为严重缺水矿区高含盐劣质水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铁酸盐对2种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高铁酸盐对深圳2种原水水中藻类的去除效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以小球藻为主的东湖水时,单纯PAC混凝就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藻类,藻类去除率均在95%左右.在处理含藻量多,以颤藻为主的铁岗原水时,单纯PAC混凝除藻效果不理想,投加少量高铁酸盐进行预氧化,再投加PAC混凝,可使水中藻的去除率提高10%~20%,去除率高达97.85%.而且用高铁预氧化除藻法明显优于传统预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受原水水质、水力条件、混凝剂种类及混凝剂投加调控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混凝处理效果与混凝剂投加量之间往往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研究着眼于混凝机理、混凝剂特性及混凝过程水质、絮体信息采集与投药调控等方面,尚未能构建基于全混凝操作流程的、用以实现混凝效果预测的普适性理论.神经网络模型因其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近年来在混凝效果预测研究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混凝效果预测算法研究历史进行回顾与分析,总结神经网络模型在混凝效果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和脉络,深入分析不同数据来源与数据格式的优缺点,从实验装置、水质参数、投加控制和数据时序性、混凝剂构效研究与产品技术开发等方面,展望神经网络模型在混凝效果预测中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宁波市梅林水厂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和传统的混凝沉淀处理系统各净水工艺出水进行了致突变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除水源水中的致突变物效果明显优越于传统混凝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利用常规工艺对处理蓝藻水进行实验室实验和生产中实验研究,重点在除浊与除藻。通过进行无机混凝剂和有机助凝剂的选择实验,提高混凝效果,保证提高水质前提下节约药耗。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与超滤膜联用技术净化微污染水,考察该工艺净化COD、氯离子、浊度和铁离子的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1),混凝+超滤联用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净化有机物、浊度,对铁离子和氯离子也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出水中悬浮物、细菌和大肠菌群数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17.
DOM是自来水厂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质,其分子量分布亦是表征水质特性的重要手段。在各个季节不同水质条件下,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重庆主城区嘉陵江上下游两个水厂的原水,及深度处理各个处理阶段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原水中分子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 316~1 643道尔顿和480~577道尔顿两个较窄区域。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和超滤膜过滤系统两种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中,各个处理阶段出水中分子量的分布几无变化,一直处于稳定分布状态。相比常规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较大提高了原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和DOM的去除率;深度膜处理工艺对DOM的去除率的提高则相对有限,主要还是依赖混凝沉淀和砂滤池去除原水中DOM。  相似文献   

18.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过滤微污染水质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探讨微污染水质对过滤失效的影响及致因,并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CP)强化过滤微污染水质效能进行研究,试图提出水体污染条件下强化处理的概念。在不同污染水质条件下进行了生产性试验,采用多种常规和强化处理工艺对比的方法研究CP对微污染水质强化过滤的效能。研究中发现:CP强化过滤对微污染水中色度、浊度、藻类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理想,优于预氯化工艺等工艺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质安全的动态超声波强化混凝除藻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波辐射能够破坏蓝藻气囊,在水处理工艺中达到强化蓝藻混凝沉淀的效果.然而不适当的超声处理会进一步破坏蓝藻细胞,导致胞内毒素大量释放,加重水质污染负荷.本研究为获得水质安全的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方法,采用频率40~120 k Hz的超声波辐射蓝藻水,考察处理后蓝藻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及藻毒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频率68~120 k Hz、能量密度59.1~186.4 W·L-1的静态超声波作用10~15 s后进行混凝沉淀,藻类去除率达98%以上,且频率越高效果越好;然而各频率静态超声波作用5 s以上均会导致藻细胞内藻毒素释放.采用内衬吸声棉及动态超声方式,频率120 k Hz、能量密度38.5~196.6 W·L-1超声波作用7.5~30 s后,可避免胞内藻毒素释放,且能去除水中溶解性藻毒素18.7%~30.7%,混凝沉淀后藻类去除率97.0%以上,其它有机物也降低.  相似文献   

20.
再生水在储存、输配过程中微生物的再生长现象给再生水的利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再生水的生物稳定性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可同化有机碳(AOC)表征再生水生物稳定性,考察了混凝处理对北京市再生水厂二级出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二级出水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l)剂量为20~120 mg·L~(-1)混凝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不饱和有机物、含氮有机物(用UV254表征)的去除率分别为3%~30%和10%~36%,水样中荧光物质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分子量为3000~20000 Da的有机物容易被混凝过程去除,但分子量小于3000 Da的有机物在混凝过程中几乎不能被去除.二级出水经混凝处理后,AOC水平有升高的趋势.在PACl投加量为60 mg·L~(-1)时,混凝前后二级出水的AOC水平分别为48~485μg·L~(-1)和121~910μg·L~(-1),变化率为-4%~124%,说明混凝处理导致了水样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