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下古生界地层中缺乏镜质体,焦沥青的反射率被用作热成熟作用的指标。根据一种制备有机质的新技术,人们有可能区分动物碎屑和固体沥青(包括焦沥青)的类型,从而获得比较精确的反射率直方图。对安第科斯蒂岛奥陶-志留系地层中有机质的研究表明,动物碎屑的反射率不同于固体沥青,而且几丁虫、笔石和虫牙,每组动物碎屑随着深度的增加,都有各自的反射率演化途径。这三组动物碎屑的演化曲线在对数标尺上是线性、强相关且收敛的。但是,固体沥青的反射率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是非线性的;固体沥青的反射率只是在反射率大于0.75%处才变成线性的。将动物碎屑和固体沥青之间的关系与镜质体-固体沥青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后表明,安第科斯蒂岛盆地的镜质体演化线应当与几丁虫和笔石的演化线近于平行,且在1—2%的范围内低0.4—0.8%。然而,虫牙和镜质体在1%时应具有同样的反射率,而虫牙的反射率在镜质体反射率为2%时应稍高(0.2%)。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有潜力生油岩的种种有机和无机的热成熟度指标,通常用来确定生油窗的位置(Héroux,et,al,1979)。这些有机质成熟度地球化学指标反映了时间和温度的累积效果,用上述指标确定的生油窗门槛值,只提供了一种静态信息,即只确定生油窗随时间变化后的目前位置。采用这些指标鉴别有潜力的生油岩时,明显或不明显地要作一些假设,如生油窗的位置应该是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对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大多数生物标志物异构化参数在 R~0约为0.7%时就达到热力学平衡,它们不能再指示有机质的热成熟度。Radke(1983)和Alexander(1984)等学者分别研究了二环和三环芳烃,提出甲基菲指标、烷基萘比值等参数可作为成熟度指标,且能指示较宽的成熟度变化范围。然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烷基萘比值的研究报道得并不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大海柱状沉积物岩芯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C/N指标综合分析,研究了营养盐变化垂向演化特征。根据有机指数评价法、有机氮评价法和沉积物总磷的评价标准评价了营养盐状况,并且结合粒度探寻其来源。结果表明:岩芯深部(39~28 cm)营养元素处于自然沉积状态;岩芯中下部(28~16 cm)OM与TN来源相同,营养指标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岩芯中上部(16~7 cm)OM和TN含量的减小在很大程度受到粗颗粒物质的影响,证实了降水量下降对该时期沉积物各项指标含量的影响;岩芯上部(7~1 cm)有机质数由尚清洁类型向有机污染类型转变,有机氮属于有机氮无染类型,总磷为重污染。C/N说明有机质以内源碎屑为主,各营养指标增加明显并处于较高的阶段,说明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加剧,因此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仍是大庆地区水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生油岩样品中的中性氮系列化合物含量和组成变化的系统研究 ,指出了含氮化合物的热演化规律和形成机制 ,含氮化合物是沉积有机质成岩演化的产物 ,其含量和组成明显受控于有机质成熟度 ;认为 1- / 4-甲基咔唑、苯并 [a]咔唑 /苯并 [c]咔唑等比值可作为成熟度参数。  相似文献   

6.
<正> 七十年代以来,用孢粉颜色指标确定有机质成熟度是国外石油公司在研究生油岩时广泛开展的项目。近两年来,国内的一些石油普查勘探部门陆续引进了这一方法。当前,我国正在寻找深部油气资源,并开展大陆架找油研究,这就愈加需要尽快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为了探索沉积物中油气生成潜力,采用了各种指标来研究生油岩的油气成熟度,孢粉颜色是讨论有机质成熟度和评价生油岩的重要指标之一。此方法具有获得结果快、设备简便、费用少等优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已确立,时间和温度是成油作用中及随后石油裂解为甲烷的过程中的重要因素。1971年,N.V.洛帕廷(Lopatin)在苏联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一个简单的、能够把时间和温度效应用于计算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方法。他研究了一种成熟度的“时间-温度指标”来定量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是油气地质勘探中一项重要工作。作者以表格形式概括了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考虑到源岩有机质性质及岩性对成熟度评价的影响,除了选用镜质体反射率之外,在反射率受抑制和缺之镜质体的情况下,也应开展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珠江口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OM)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等地球化学参数,并对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有机质来自大陆(52%)和水生(48%)混合来源;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主要为水生来源(93%). 珠江口陆源有机质含量〔w(T-OC)为5.4  mg/g〕远远高于邻近海域(0.49  mg/g),近年来珠江口TOC和陆源有机质(T-OC)的平均沉积通量分别为5.57和2.2~3.6 mg/(cm2·a),说明珠江河口接受了大量的陆源有机物的输入,这是由于自20世纪后期的几十年以来,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造成大量土地开垦,以及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所致. 珠江口和邻近海域的水生有机质沉积通量在近年均呈增加趋势,在珠江口达到最大值3.6 mg/(cm2·a),说明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促使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涉及活生物或碎屑碳质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常常用来解释富有机质沉积层中金属元素的优先富集,以及某些沉积矿床中各种有机组分与金属元素的伴生关系。尽管观点上的某些差异取决于所考虑的金属(Pb-Zn-Cu,U,Au)及地球化学环境或地质背景,但是有关涉及有机质的金属富集机理的观点或多或少与矿石沉淀的成因模式趋同发展。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和活生物富集各种金属的能力,首次使得研究人员重视生物聚集过程。其次,对腐殖酸和海洋物质的吸附特性和配位体特征的评价,使得人们强调金属螯合机理。对有机质有限的交换阳离子能力的认识和对主要元素与微量元素争夺螯合位置的认识,使得人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还原反应上。硫酸盐与有机质形成的还原硫类型,基本上被认定为许多金属的大吸收器(sink):形成金属硫化物后直接沉淀,与金属硫化物共沉淀或还原非亲铜元素。然而,生物和非生物途径的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发展条件(有机质、温度)仍有争议。同样,有机质直接还原金属(没有任何硫类型参与)的可能性也知之甚少。所有的机理在表生富集过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长期以来,同生矿床被认为是沉积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例如,含铜页岩、碳酸盐岩型Zn-Pb矿)。然而,岩相学,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资料以及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结果都表明,  相似文献   

11.
此术语由福克(1959)引入,表示灰岩某种组分的一个概括性的通用名词。指来自沉积盆地内受侵蚀的准同生沉积物的经过某种改造(如破碎、磨蚀等)的碎屑,这种碎屑又在该  相似文献   

12.
边缘海是陆地和大洋的连接带,是陆源物质向开阔海输送的主要途径,在全球碳循环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示踪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可以为有机碳的分布、降解、迁移和转化等研究提供基础。本文从高等植物类脂化合物(如长链正构烷烃、正构烷醇、脂肪酸、甾醇等)、维管植物木质素和土壤有机质支链和类异戊二烯四醚(BIT)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基于化学生物标志物示踪边缘海陆源有机质来源的研究进展。指出以包含木质素、BIT等指标在内的多重示踪方法和多端元模型是指示边缘海沉积有机质来源的良好方法,能够提供比单指标方法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森峰的地层为一套古生代浅变质沉积碎屑岩系.通过与邻区的对比,作者将这套地层命名为文森峰组.它主要由杂色的石英砂岩、石榴子石石英砂岩组成,还有少量粉砂质泥岩、砾岩和大理岩,总厚度大于650m,自下而上可分五个岩性段.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并含有丰富的石榴子石,一定量的伊利石.砂岩分选性良好,成熟度高,原生沉积构造发育,属浅海滨岸相沉积.  相似文献   

14.
选择5个南海表层沉积物及其非水解有机质(NHC)级分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元素分析、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技术及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表征,同时研究了其对菲和壬基酚的吸附行为.沉积有机质的有机碳含量与吸附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沉积有机质在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沉积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和微孔体积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微孔填充机理在菲和壬基酚的吸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NHC级分的表面羧酸碳含量与其对菲和壬基酚的吸附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沉积有机质与π供体之间存在较强的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沉积有机质和HOCs间的多种作用机理(疏水作用、微孔填充和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沉积有机质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吸附机制,对于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对沉积矿床中石油和矿物的寻找,以及大陆坡、大陆架和海岸带建筑工程向工程师们提出的挑战,不断地促使人们对碎屑沉积学进行非常活跃的研究。对现代碎屑系统的研究似乎超过对古代碎屑系统的研究。然而,这种观察可能有点受到下列事实的渲染,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富营养化条件下草型湖区水生植物碎屑快速沉积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组成及营养状态的影响,选取太湖胥口湾为研究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探究沉积物中色素、碳、氮、磷及生物易降解物质的组成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胥口湾沉积物中色素、碳、氮、磷及生物易降解物质整体表现为表层富集特征,主要集中在沉积物表层15 cm;沉积物中氮负荷高于磷负荷,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沉积物TN含量在127. 2~2 092. 8 mg·kg~(-1),沉积物TP含量在222. 1~528. 4 mg·kg~(-1),水生植物分布区(1 033. 6 mg·kg~(-1))氮负荷显著高于无植被区(325. 2 mg·kg~(-1)).沉积物中生物易降解物质以糖类(3. 7 mg·g-1)为主,其次是脂类(2. 8 mg·g-1)和蛋白质(2. 3 mg·g-1);水生植物碎屑残体是沉积物中营养盐和易降解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水生植物分布区沉积物中色素、碳、氮、磷及生物易降解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无植被区(P 0. 01);胥口湾沉积物逐渐由中营养状态向富营养状态过渡,整体已经趋向于富营养化状态,在今后的湖泊管理和调控过程中需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次生沥青的红外光谱对于次生沥青的光谱鉴定,必须具有纯原生形态的标准光谱。次生沥青主要在从到(对于不同的有机质类型)变质阶段的不同同生形态沥青背景上碰到。沥青运移形式的研究和鉴定应从认证自身现象开始到运  相似文献   

18.
<正> 大量的资料支持这样一个概念,即未变质的沉积碳酸岩中的铅锌矿床是由正常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生成的。尽管如此,对这些矿床仍然有许多问题难以解释。这些问题包括金属和硫化物的来源、沉淀机制、沉淀环境,尤其是硫化物沉淀的时间问题。许多矿床,包括经典的美国密西西比流域型矿床,一般都含有沥青,这样就提供了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途径和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也许关于有机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用它作为监测主岩和矿体中的温度变化的指示剂的问题,以及这种有机质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  相似文献   

19.
<正> 孢粉颜色指数是油气勘探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室计划研制提供此项指标测定用的全套标祥。 确定生油岩成熟度和石油演化阶段是油气勘探中地质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普查勘探中划分成岩阶段、确定生油岩有机质的变质程度和油、气生成与破坏的界限虽已有很多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但是孢粉的颜色指数却是其中最简单、实用和比较有效的,现已为各国石油公司普遍采用于评价生油岩的成熟度,只需有一台普通显微镜和一套孢粉色级标样就可建立这项指  相似文献   

20.
有机质在自然界(大气圈、水圈、地壳等)中分布十分普遍。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内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它们在地球史中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演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有机质的演化直接影响到大气圈、水圈、地壳能量的演化。由于有机质参与地质作用影响到元素分散和富集。有机质是组成可燃性矿产的物质基础,象石油、煤、油页岩等。有机质对沉积放射性铀矿床、沉积有色金属(铜、钴、镍、钒等等)矿床的形成以及对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