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平寨水库上游水化学沿程变化情况,采用因子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及离子关系对比等经典地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平寨水库上游水化学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 - Ca型,沿程河段区-河库区-库区水化学呈现由SO4·Cl—Na·Ca·Mg型到HCO3·NO3 – Ca·Mg再到HCO3 - Ca·Mg型的演变特征。离子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高于夏季;空间上,除Na+和${rm{SO}}_4^{2-} $外,其余离子浓度整体表现为库区、河-库区大于各河段。Gibbs图表明水体水化学组成受岩石风化影响显著,离子关系对比图表明河段区水体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强,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四季水化学组分主要受自然盐岩风化以及较小程度的人类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系统采集了鄱阳湖周边地下水,分析测定各单元的水化学参数.结果表明,环鄱阳湖浅层地下水整体偏酸性,呈低矿化度,局部地区出现微咸水.环鄱阳湖浅层地下水丰、枯水期的优势阴离子为HCO3-,阳离子为Ca2+和Mg2+.运用SPSS软件做离子相关性分析,各离子间均呈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有相同的来源.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整体表现为HCO3-Ca-Mg型,丰水期相对于枯水期出现较多的NO3-型和SO42-型水体,局部区域优势阴离子改变,出现了NO3-型、Cl-型地下水,可能受到农业化肥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整体上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受当地岩石类型的影响比较大,个别地区受人为的活动干扰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选取某铀尾矿周边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地下水与排放水在主要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水化学类型及放射性元素铀和微量元素氟含量上的差异,探明铀尾矿库对其周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主要水化学成分为HCO3-和Na+,水化学类型以HCO3·Cl-Ca·Na为主,排放水主要水化学成分为SO42-和Ca2+,水化学类型以SO4-Ca为主.说明在主要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水化学类型上,可能尾矿库对地下水的影响不大;地下水中铀和氟含量分别超过美国EPA标准和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5.7%.可能是受矿山开釆产生的废石和铀尾矿库堆积的矿砂及pH的影响,说明尾矿库对地下水铀、氟含量的增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9年1月至7月伊犁喀什河流域的水化学测试数据,采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喀什河流域的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喀什河流域地表水呈弱碱性(7.77≤pH≤8.16),TDS介于184.8—588.12 mg·L−1之间,其浓度均值(243.48 mg·L−1)低于世界半干旱区地表水TDS的均值(370 mg·L−1),同时低于干旱区地表水TDS的均值(440 mg·L−1),但高于世界河流的均值(115 mg·L−1);阳离子以Ca2+为主,${rm{HCO}}_3^{-} $为其主要阴离子,两者分别占其相应离子总量的82.8%和82.6%;研究区主要离子浓度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高海拔流域冰雪融水占比高;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和HCO3-Ca型为主;地表水主要离子受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rm{HCO}}_3^{-} $、Mg2+、Ca2+与${rm{SO}}_4^{2-} $主要来自白云岩等碳酸岩盐的风化溶解,Na+与K+主要来自长石类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人类活动对离子组分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5.
6.
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左岸水量最大的支流.为了调查帕隆藏布江流域水体水质和水化学特征,分析了水体的常规指标,包括pH、电导率、含盐量(SAL)、总溶解固体(TDS)和溶解氧(DO)值.同时测定了水样和底泥样品中23种金属元素,Ca是水体中的主要阳离子,水体中离子的平均含量趋势符合Ca > Mg > Fe > K > Na > Mn > Zn > Ba > V > Pb > Cr > Ni > As > Cu > Co > Se > Hg > (Mo、Ag、Sb、Tl、Cd和Be).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质累积指数(Igeo)分别评价了水质和底泥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Cu、Se、As、Zn、Cd和Pb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仅Hg是潜在污染物质,Hg含量虽略高(最高达0.3 μg·L-1),但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限量;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Zn、Pb、Ni、Cu和Cd几乎不存在污染,As是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Cr.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帕隆藏布江流域水体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文地球化学的方法来探究拒马河流域的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从而为拒马河流域地下水的开采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对太行山山前河流拒马河不同河段水样的水温、pH值、电导率、重碳酸根离子进行了现场测定,对水样中的K+、Na+、Ca2+、Mg2+、Cl-、SO42-、NO3-等阴、阳离子以及D和18O进行了实验室测定.7种常规离子的特征分析表明,拒马河不同河段水样水化学类型属于低矿化度的Ca-Mg-HCO3型水;δD和δ18O沿程变化特征表明拒马河河水在径流的过程中,δD和δ18O两者均沿程逐渐变化,并且都出现了富集的现象;氘过量参数沿程变化特征表明拒马河河水在径流的过程中发生\"氧漂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水/岩相互作用和蒸发作用,并且径流速度从整体来看比较缓慢;补给来源分析表明拒马河不同河段由大气降水补给,其化学成分是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经地下循环中各种水化学作用和蒸发作用影响的结果;补给高程的计算表明研究区内拒马河河段的补给高程在58—908 m之间,推断补给区很可能是北京西南部的中—低山区.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夏季青海湖湖周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统计方法,结合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法,分析了青海湖夏季水体离子空间分布差异特征、水化学特征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从而揭示了自然过程和气候条件对青海湖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海湖夏季水体理化指标及其离子含量具有空间变化特征.布哈河入湖口和尕海处的离子含量与主湖区差异明显.与历史同期相比,夏季湖水中的pH、TDS和EC值有所降低;与冬季和封冻期湖水相比,青海湖夏季湖水中EC、TDS的含量升高,Cl-、Mg2+、Na+和K+的含量也分别升高了2.02 g·L-1、0.36 g·L-1、1.9 g·L-1、0.097 g·L-1,而Ca2+含量则降低了1.9 mg·L-1.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夏季湖水水化学组成受蒸发浓缩作用和岩石条件的影响,而盐度对水化学特征影响较大.(2)青海湖夏季水体的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湖水中Na+/(Na++Ca2+)和Cl-/(Cl-+HCO3-)的均值分别为0.99和0.87,表明青海湖夏季水中离子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离子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布哈河入湖口处的(Na++K+)/(Ca2++Mg2+)值最低,表明该处水化学主要受碳酸盐风化作用影响,而其他点位处的水化学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影响.(3)青海湖夏季水中δD和δ18O值(-42.2‰—11.5‰和-6.78‰—2.31‰)的分布特征和氘盈余值(d-excess=-6.98‰—12.1‰)表明,布哈河入湖口处(d-excess=12.1‰)受当地降水的影响较为强烈,而其他采样点处湖水中的δD和δ18O值受蒸发结晶作用影响较大;尕海的δD和δ18O值(分别为-4.80‰和0.15‰)相比其他点位较低,可能是受到底部地下水补给的影响.该研究为青海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煤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矿井突水水源识别及水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集伊敏矿区水样21组,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同位素、Schoeller图、Gibbs图及离子比例关系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矿区不同类型水样主要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主要为HCO3−,平均pH值为7.92,TDS平均值为420.59 mg·L−1;大气降水、地表水、第四系水以及Ⅰ含水层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型,它们之间联系密切,Ⅱ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和HCO3-Na型,Ⅲ含水层水与矿井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且Ⅲ含水层水与矿井水δD和δ18O平均值最接近,矿井水主要来源于Ⅲ含水层补给;伊敏矿区地下水及矿井水主要离子形成作用受岩石风化控制,主要离子来源于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并受到Ca2+、Mg2+、K+、Na+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其有机物污染状况需引起关注. 本研究采集了岷江上游和中游21个点位的河流底泥,采用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首次系统分析了岷江底泥中40种农药的赋存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农药的污染特征. 岷江上中游河流底泥中共检测出了8类35种农药,包括拟除虫聚酯类11种、有机磷类9种、有机氯类6种和二氯苯类3种,各农药检出浓度范围在0.2—633.9 ng·g−1 dw,其中拟除虫菊酯类和二氯苯类的浓度贡献为64.6%. 岷江上游(岷江源-都江堰)和中游(都江堰-岷江大桥)底泥中的农药种类和浓度均存在明显差异(9种vs. 35种;0.7—100.0 ng·g−1 dw vs. 0.2—633.9 ng·g−1 dw). 主成分分析表明上游和中游农药污染特征不同,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为引起差异的主要农药. 相关性分析表明岷江中拟除虫聚酯类农药可能存在相同的源,除农业面源污染外,城市公园绿地带来的农药面源污染应引起重视.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浓度在特定河段中随着河流流向降低,表明该类农药在岷江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2000—2007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珠峰自然保护区2000—2007年之间的植被时空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问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斜率计算获取了基于EVI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趋势,以及表现2000—2007年植被变化的矢量图层。利用GIS时间动画技术,建立了7个时间点内不同间隔的植被时空演化过程快照,并结合ArcEngine构建了植被变化监测的时序分析流程,提取和分析了植被变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依据年平均温和年降水量观测记录进行了植被变化的气候因子分析,依据道路、河流缓冲区的居民点密度与植被退化面积比例的相关性,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并讨论了不同植被退化区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驱动因子。拟合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从统计数据方面讨论了珠峰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的总体趋势以稳定为主,但植被退化趋势超过了变好趋势。同时,核心区植被变好趋势明显,实验区植被退化趋势严重。保护区南坡植被受气候变化干扰小,保持了大部分变好趋势;北坡由于降水减少造成湿地植被退化,对草地的长势带来消极作用。人类活动与植被状态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沟谷地带的破坏作用明显。并且,植被退化趋势与农业耕地面积扩大以及放牧影响关联紧密,而牲畜饲养与林业发展都未对保护区植被变化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落叶阔叶树异戊二烯排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封闭式采样方法及光离子化气体分析仪直接分析技术测定了12种北京市主要绿化树种的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结果表明:法国梧桐,龙爪槐、杨树和柳树为强异戊二烯排放树种; 相似文献
14.
15.
16.
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量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 Program)资料和我国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水文(1950-2000)和水质监测数据(1960-2000),研究了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质与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90年代后期,在黄河下游流量急剧减少和“断流”情况下,河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急剧增加,另外,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质参数随流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易溶解化合物水质指标的含量随流量增加而降低(如EC,Cl^-,SO4^2-等),难溶化合物水质指标的含量随流量增加而增加(悬浮物、总磷和粪大肠杆菌等);其他水质指标含量的变化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不明显,对部分水质指标与径流量关系进行拟合研究,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对峨眉山冷杉林土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模拟酸雨方法,考察了峨眉山不同区域冷杉生长正常区和受害区的土壤样品,在酸沉降影响下,土壤特性所发生的改变,测定了土壤酸碱度及主要元素含量。同时以未受到酸沉降侵蚀的贡嗄山土样作为对照点,探讨由酸沉降所造成的土壤酸化,进而引起土壤特性改变与冷杉生长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