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7年在西南农业大学生活区及重庆北碚郊区菜地设观测点研究了大气干、湿沉降物汞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雨水汞浓度随降雨持续时间延长和降雨强度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与当日降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大气沉降向生活区输入汞的总量显著高于菜地系统,其中输入到生活区中的汞,干沉降约为70%、湿沉降约为30%;而输入到菜地系统中的汞,干、湿沉降的输入量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2.
大气汞的自然来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气汞在全球汞循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大气汞的研究是近15年来汞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热点,其中大气汞的来源又是大气汞循环演化过程研究的关键。大气汞的来源分为人为源和自然源。与人为汞源不同,大气汞的自然来源影响因素较多,对其认识的复杂性更强,进行准确的认识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大气汞自然来源的研究工作,对大气汞的各种自然来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气汞对土壤─植物系统汞累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气汞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植物可吸收大气汞,也可吸收土壤汞,当植物汞源于气汞时,其地上部汞含量高于根部;源于土壤汞时,则根汞高于地上部汞。土壤汞累积的来源可能直接吸附大气汞,也来源于植物汞的输入。  相似文献   

4.
重庆大气汞初步调查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对重庆市大气汞调查结果表明,重庆渝中区及近郊区大气汞浓度范围为9.2~101.5ng/m3,平均34.4ng/m3;大气汞形态90%以上为气态汞;大气汞分布在工厂区及城市中心较高,城外较低,自然保护区最低。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大气颗粒汞污染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大流量大气采样器采集的TSP样品测定了长春市4个功能区及一个对照点的大气颗粒汞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颗粒汞体积浓度(Cv)与单位重量颗粒物上的汞含量(Cm)在时间上呈相似的变化趋势,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而在空间上则相反,Cv市区大于对照点,对Cm则对照点大于市区,说明了大气颗粒汞主要结合在细粒径的颗粒物上。TSP与大气颗粒汞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它是大气颗粒汞浓度的决定性因素;降水是影响大气颗粒汞的主要气象因子,燃煤与地面扬尘是大气颗粒汞的两个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大气汞的污染日益严重,本文从大气汞的形态、来源、行为过程、时空分布、监测方法及监测点位六个方面对这一污染物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并研究指出我国面临严峻的汞污染形势,国内大气汞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逐步开展我国大气汞的系统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TSP与降尘中汞含量及其对地面汞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99年8月-2000年1月,监测了长春市4个功能区及一个对照点的降尘与总悬浮颗粒物上的汞含量,通过对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降尘与TSP中的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燃煤释放出的汞及大气中的颗粒汞主要结合在细粒径粒物上,汞在大气颗粒物中呈富集状态,颗粒汞对地面汞的贡献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通过干沉降模型估算的大气颗粒汞对地面汞的贡献小于通过降尘直接测定的。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秋冬季节大气汞污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两次金汞齐一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厦门地区秋冬季节大气汞的污染状况作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地区大气中汞的浓度平均为11.037ng/m^3,其含量高于北半球大气气态总汞含量的背景值(1.5-2.0ng/m^3),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大气汞污染;在一定的采样区域,大气汞浓度与温度、太阳辐射量、大气压、空气湿度成正相关,与风速成负相关;气态汞的含量在80%左右,这与该地区的人为活动多有关,与其他地区报道的类似区域情况的汞污染状况相符;工业区,学校实验室周边区域,生产过程中以汞为原料的工厂等附近区域,大气中汞的含量较高,开阔区域的海边含量较低,交通繁忙区域最低(所选采样点与交通要道有一定的距离),这种浓度分布说明了大气中汞的存在具有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工业点源大气汞排放清单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包含工业点源位置、排放信息的2006年广东省环境统计数据和能源统计年鉴,编制了广东省2006年工业点源汞排放清单.利用该清单更新了1999年中国区大气汞排放清单中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点源清单数据内容.采用CMAQ-Hg模型基于同一气象、初始浓度和边界浓度输入条件对两套清单进行了更新效果评估.结果表明,使用包含工业点源位置及排放细节的bottom-up方法编制的排放清单有效提高了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更新清单前后,本地和跨省大气汞沉降增量差异的初步研究结果说明不同形态的大气汞具备不同的干、湿沉降特征.据此提出,需要尽快开展符合我国实际的各类工业源大气汞排放因子和排放形态因子更新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汞(Hg)是一种具有生物毒性、易挥发的有害金属元素。在大气中主要以气态单质汞Hg0的形态存在,具有较长的大气滞留时间,能随大气环流扩散到全球。多尺度监测大气Hg0的浓度对于评估《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履行效果极为关键。由于操作简易且不易受恶劣环境影响,被动采样器是现有大气Hg0主动监测技术的有效补充。近期研究表明被动采样器(MerPAS)采集到的大气Hg0可以同时应用于汞浓度与稳定汞同位素的分析。鉴于MerPAS在大气汞的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MerPAS的结构、原理以及其在大气Hg0浓度和同位素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通过实地采集天津市市区的大气汞来验证其汞浓度和同位素测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MerPAS能够准确地监测大气汞的浓度,并很好地保存大气Hg0的同位素信号,特别是非质量分馏信号。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大气环境由于受人为活动影响,具有较高大气汞浓度和时空分布不均一特征。植被叶片虽具有较强富集大气汞的能力,但能否指示城市大气汞时空变化,目前尚有存疑。本文通过连续监测新疆乌鲁木齐市区内6个采样点5种常见树种叶片,在生长季(2019年5~10月)内的汞浓度,分析树叶汞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进而寻找潜在的最优树种叶片,反演乌鲁木齐大气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城市内的局地污染能够显著提高叶片汞浓度;树种叶片对大气汞浓度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P<0.01);落叶阔叶树的叶汞浓度与叶片生长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即叶片在整个生长期不断积累大气汞;而针叶汞浓度一年之内与生长时间无显著关系。考虑到圆冠榆叶片对大气汞浓度敏感性较高且分布范围更广,圆冠榆作为乌鲁木齐城市大气汞的生物监测器较为合适。本研究为研究城市大气汞浓度生物监测提供了典型的案例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碳质分析(OC/EC)、离子色谱分析(IC)、程序升温脱附分析(TPD)、成像分析等综合分析手段,对内蒙古乌达-乌斯太工业园大气细颗粒物中汞的具体存在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达-乌斯太工业园PM2.5中Hg含量与有机碳(OC)、元素碳(EC)、Cl-和NO3-含量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1、<0.1、0.854和0.745.PM2.5中的汞以无机态为主,且可能以HgCl2、HgS、HgO和Hg(NO32·H2O为主要存在形态.PM2.5中汞含量相对富集区多分布在高Hg0浓度,高氯和高酸(硝酸)区域,表明排氯、排酸等工业活动与PM2.5中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疆典型绿洲盆地经济发展背景下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潜在健康风险,通过采集样品,测试了其中重金属Zn、Cr、Hg、As、Pb、Cd和Cu含量,然后结合富集因子(EF)、地累积指数(Igeo)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年降尘通量平均值为298.23g/m2,各月降尘平均值为24.85g/m2,从年内分配来看,艾比湖流域冬半年(2013年8月~2014年2月)大气降尘通量明显大于夏半年 (2014年3~7月),富集系数计算表明,艾比湖流域大气降尘中重金属Cu、Cr和As,主要来自于流域自然地质背景;降尘中重金属Pb、Cd和Hg主要受人为污染因素的影响.地积累指数评价表明艾比湖流域大气降尘中重金属As、Cr、Cu和Zn的无污染等级在全年各月所占比例最大;重金属Pb、Cd和Hg轻污染等级较大,中度污染也占有一定比率.健康风险评价表明艾比湖流域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概率均较低,不会对流域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兰州城市污染大气温度层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兰州市区和郊区大气温度廓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城市热岛效应使低层大气中上部(200—600m)增温大于郊区,200m以下因污染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温小于郊区。用白天兰州低层大气中部的增温和大气混浊度资料做相关统计,证实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城区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为弄清长春市城区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特征,于2006年5月26日—2007年6月12日采用被动采样技术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共收集大气干湿沉降样品24件,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分析了其w(As),w(Hg),w(Cd),w(Cu),w(Pb),w(Zn)和w(Cr). 结果表明:长春市大气干湿沉降样品中w(As),w(Cd),w(Cr),w(Cu),w(Hg),w(Pb)和w(Zn)分别为38.9,2.24,92.3,76.2,0.27,115.2和462 mg/kg,均明显高于表层土壤,且w(Cu),w(Hg),w(Pb)和w(Zn)在采暖期均显著低于非采暖期;经估算,As,Cd,Cr,Cu,Hg,Pb和Zn大气年干湿沉降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79,0.25,10.67,8.22,0.030,12.31和48.15 mg/(m2·a),明显高于北美和欧洲,且As,Cd和Cr在采暖期的日均干湿沉降量高于非采暖期;根据目前的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速率估算,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有可能造成长春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Zn的累积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The increasing levels of mercury (Hg) found in the atmosphere arising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have been the object of great concer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Brazil is the seventh country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mercury in the atmosphere. The major input of Hg to ecosystems is through atmospheric deposition (wet and dry), being transported in the atmosphere over large distances. The forest biomes are of strong importance in the atmosphere/soil cycling of elemental Hg through foliar uptake and subsequent transference to the soil through litter,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as sink of this element. Soil microarthropods are keys to understanding the soil ecosystem, and for such purpos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soil fauna of two Units of Forest Conserv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Rio de Janeiro, inwhich one of the areas suffer quite interference from petrochemicals and industrial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other area almost exempts of these perturb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and litter of the Atlantic Forest in Brazil tend to stock high mercury concentrations, which could affect the abundance and richness of soil fauna, endangering its biodiversity and thereby the functioning of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最近几十年中国大气汞的排放、分布、传输和沉降方面的研究.中国人为源每年汞排放量为世界最高,达到500~700t左右,超过全球人为排放量的25%~30%,并以每年4.2%的速度增加.通过已有观测和模型估算,中国来自自然地表过程(包括裸露地、地表水和森林土壤等)的汞排放量与人为源汞排放量相当,不容忽视.中国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大气汞浓度分布和变化范围很大,城市地区的总气态汞(TGM)浓度是北美和欧洲地区相似城市类型TGM的1.5~5倍左右;中国城市颗粒态汞(PHg)浓度比北美和欧洲地区高出2个数量级;中国沿海地区和偏远的背景区TGM、PHg和活性汞(RGM)低于中国内地城市地区,但是也明显高于背景值和北美和欧洲地区.相应地,高含量的大气汞浓度导致大量的大气汞沉降到地表,城市地区和背景区大气汞沉降分别比北美地区高出1~2个数量级和1~2倍.  相似文献   

18.
The increasing levels of mercury (Hg) found in the atmosphere arising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have been the object of great concer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Brazil is the seventh country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mercury in the atmosphere. The major input of Hg to ecosystems is through atmospheric deposition (wet and dry), being transported in the atmosphere over large distances. The forest biomes are of strong importance in the atmosphere/soil cycling of elemental Hg through foliar uptake and subsequent transference to the soil through litter,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as sink of this element. Soil microarthropods are keys to understanding the soil ecosystem, and for such purpos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soil fauna of two Units of Forest Conserv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Rio de Janeiro, inwhich one of the areas suffer quite interference from petrochemicals and industrial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other area almost exempts of these perturb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and litter of the Atlantic Forest in Brazil tend to stock high mercury concentrations, which could affect the abundance and richness of soil fauna, endangering its biodiversity and thereby the functioning of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区大气降尘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在青岛市区采集大气降尘、土壤样品各89件,并分析化验了样品中Cd、Cr、Cu、Hg、Ni、Pb、Zn等的含量.在这些分析化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青岛市区大气降尘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市南市北崂山区大气降尘重金属Cd、Cr、Cu、Hg、Pb、Zn平均值的含量最高,比李沧城阳区和黄岛区污染严重.大气降尘重金属平均值与相应土壤比,除市南市北崂山区大气降尘Hg的平均含量低于土壤均值外,其它均高于土壤.整体来看青岛市区大气降尘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差异不大,危害较小;但如果市南、崂山和城阳区大气降尘Cr、Pb一直保持这种高浓度,则有4个采样点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且不同途径、不同种类的大气降尘重金属累积将明显加大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