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正6月1日,在第45个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夕,中国石油召开"绿色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石油2015年环境保护公报》,以及"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发展、油品质量升级和环保技术相关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石油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及成果,充分体现了国有能源企业的"绿色担当"。绿色发展,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石油践行央企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的重要体现。过去五年,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低碳发展·绿色生活"公益影像展上,"中国低碳榜样"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石油连续第三年成为"中国低碳榜样"企业获奖者。除中国石油外,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工商银行、德国威能、施耐德电气六个单位也获此殊荣,鲜活地展现了中国的低碳求索之路。第四届"低碳发展·绿色生活"公益影像展共征集近200幅照片,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向公众展出。来自中国石油的  相似文献   

3.
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上溢油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果处置不当还将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文章基于对大连"7.16"及BP"4.20"溢油污染事故处理方法分析,探讨了国内外海上溢油应急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结合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建设实际情况,探究了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建设和应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7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与低碳工作促进会暨2015年度能效"领跑者"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位列乙烯装置能效"领跑者"第三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等15家节能先进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节能优秀服务单位、1名节能突出贡献者和9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这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连续第5次发布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及指标,旨在推进石油石化工业绿色发展和  相似文献   

5.
<正>中石油2014海外油气作业当量连续两年超过1.2亿t,继续保持海外油气业务安全平稳、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再次迎来了"合作大年"。这一年,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伊拉克等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一系列油气"大单",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战略布局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污染管理减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保实现国家"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中国石油安排了十大减排工程。工程措施是实现污染减排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措施,管理减排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与"麦克斯韦妖"现象出发,结合KLEM模式,分析了管理减排的理论依据,并从管理角度提出了中国石油污染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继续保持管道建设技术国际领跑地位,掌握更多话语权,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石油将继续着力于科技创新驱动,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管道标准体系。"十二五"以来,中国石油油气管道设计获专利授权183项,形成标准219项。2013年,中国石油管道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的先导性,以推进油气管道装备国产化、加强管道建设技术储备为重点,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先后实现输油泵机组、关键阀门等14种油气管道关键设备进入首台套产品试制阶段,并将在西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集团总部和所属企业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文章首先探讨了数字化应急预案的概念,分析了中国石油对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的具体需求。其次,从总体框架、技术架构、内部接口三个方面对中国石油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进行了框架设计。最后,根据中国石油业务实际和信息化现状,提出了中国石油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00年"石油环境科学管理及相关技术"研讨会于2000年4月19日~23日在宁波镇海炼厂召开.与会代表共60余名分别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及海洋石油所属的40余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由于时间所限,经筛选,提交大会交流20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绿色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气厂以实现"科技、绿色、和谐"大气田为目标,在气田建设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的环境保护方针,通过学习先进环境管理经验,实施和推行绿色管理,并不断探索和创新,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统筹推进,对比国家近年来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推出的新要求,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还存在企业自行监测能力亟需加强、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有待提升、污染源在线监测未全要素覆盖等问题。文章结合目前国家生态环境部提出的系列要求,提出了推进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即加快构建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区域管理模式;统一监测技术标准等要求,保障监测数据有效整合与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中国石油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实现全环境要素覆盖,为下一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建设工作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石油这样的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除取决于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之外,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现场实施方案也尤为重要。文章从中国石油HSE信息系统现场实施策略、实施流程、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中国石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现场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准确地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并逐步建立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文章介绍了有关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HSSE(健康、安全、安保、环境)绩效管理水平,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在海外油气业务建设并推进HSSE绩效考核体系。结合海外实际情况,配套制定一系列制度,并就四类指标进行考核,即杜绝性指标、控制性指标、管理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经过与国际油气生产商(OGP)就亿工时死亡率、损工伤害率、总可记录伤害率对标比较,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HSSE绩效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海外油气业务推行HSSE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维持安全环保及社会安全业绩稳定,能够有效保障海外油气项目平稳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实施自愿协议式工业环境管理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综述了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的发展、特点及其成因,并且简要介绍了这种新的环境管理方式在欧盟国家的应用情况。该管理方法在欧盟国家的成功,证明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这种方式对解决政府“命令式”管理失灵起到十分有益的补充作用。在我国实施自愿协议式工业环境管理机遇大于风险,学习、改造并引进自愿协议式工业环境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我国工业环境管理水平,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独山子石化分公司ISO14001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主要做法和体会,着重分析了形成企业特色,保证贯标认证工作的实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 vast amount of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has been spent. Some people consider that this is necessary, and a reasonable price which human beings must pay fo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dustrialisation. Maybe it is true. But can people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etter when they have learned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One possible way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makes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e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fundamental idea is to develop and apply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in the phase of national industrialisation. This will help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chieve desired environmental effects more economically.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mentioned in the paper are of two kinds: appropriat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ropria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er will help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problems caused by industrialis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ter will enabl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keep an acceptable environmental quality within a controlled cost. In the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is clarified, and the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are proposed. The possibility of a realisation of developing the economy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t same time is then analys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is an optimal strategy when the real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China are considered. Finally, some of the initial appropria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which should be developed are suggested.Professor Ranjie Hou has recently been working as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in Karlsrube University,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相似文献   

18.
初级再生水回用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两个难题是腐蚀和微生物的控制。通过对锦西石化分公司初级再生水对各循环水场现用药剂的缓蚀阻垢效果及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综合评价,考察缓蚀阻垢性能、杀菌性能及药剂加药量的影响,并根据水质情况及药剂评价结果提出了初级再生水的最佳pH值及COD值范围,并根据水场及水质情况选出最优药剂,为合理加药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the Asian Pacific area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tinues and has probably increased since the Stockholm Conference of 1972. The causes for this continue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Asia are analyzed. The paper assesses the a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Agencies in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since Stockholm.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project on Economic Policies for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described, and advocated a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in a strategy moving towards economic-cum-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Drastic changes and bold initiatives are suggested and required to establish tru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Dr Harvey F. Ludwig is Chairman of SEATEC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Engineers. He is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this jour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