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体化采出水处理装置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庆油田采出水处理站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为满足油田低成本开发的需求,研发了一体化采出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橇装化、集成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等特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经该装置处理后水质达标.处理过程不投加药剂、运行费用低、污泥产生量少,现场管理方便,适合边远中小型站场采出水处理.  相似文献   

2.
长庆油田针对井场撬装化混凝处理装置存在的机械搅拌撬吊装拉运繁复、搅拌能量分配不均匀、设备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原水提升泵+管道混合器+微涡流反应池+井下措施罐"的微涡流混凝工艺。结果表明,相比机械搅拌混凝工艺,微涡流混凝工艺投药量平均减少25%,夏季投药量减少4~5mg/L,冬季投药量减少7~9mg/L,混凝时间降至27min,该工艺能够促进混凝剂稳定反应,减少环境温度的冲击,提高低温环境下措施废液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四川化工厂从日本引进的大型化肥装置建成投产后,经短期运转,在换热器内发生了微生物结垢和腐蚀问题,给设备安全运转带来了严重影响,必须停产检修。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就有9台换热器泄漏或堵塞(多为油冷器),一年要停产30天以上,少生产化肥3万多吨,至少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绿色筒装厨余垃圾、蓝色筒装可回收的垃圾和黑色筒装不可回收垃圾。既然把垃圾桶分得这么清楚,那垃圾肯定也是要投到它们指定的"家"中。这种分类方法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给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5.
功率模块作为变流器的核心组件,由于体积庞大,重量较重,同时受到变流器单元柜体空间的限制,导致其安装及维护较为困难。本文设计了一种功率模块维护用装置,可以满足在不将模块拆装下柜的情况下,对模块器件进行维护,并针对模块在维护状态时,对模块维护用装置结构进行了静强度仿真分析并结合屈服安全系数判定方法,验证了该装置在模块维护装态时满足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处理站节能减排措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81~#天然气处理站为解决天然气放空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及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对原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文章介绍该处理站各套装置运行特点,分析了天然气放空的几种原因,并通过两个增压站停机检修期间流程改造、罐区天然气放空线改造、检修期间2套浅冷装置的流程优化等针对性措施,全年累计减少天然气放空3000×10~4Nm~3左右,增加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同时减少H_2S排放约524 kg。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污水处理中好氧阶段的可不停产检修的曝气系统,重点阐述了实现不停产检修的曝气系统的曝气器选用及下垂式曝气系统、上浮式曝气平台、漂浮式曝气悬链三种布气装置。该技术能够实现污水处理厂的不停产检修,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连续运行,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延长气田某净化厂的含甲醇污水预处理装置存在结垢严重、腐蚀等问题,利用离子色谱、XRD等方法对含甲醇污水及再生塔塔板垢样进行分析,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以含甲醇污水的总铁、浊度为考察的总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氧化剂、碱化剂、絮凝剂及助凝剂4种预处理药剂的最佳注入量,最后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含甲醇污水pH值偏低,矿化度较高,易结垢的Ca2+、Mg2+含量高;再生塔塔板垢样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含量(质量百分比)分别为64.32%和35.58%,说明大量存在的Ca2+ 、Mg2+是导致甲醇再生装置结垢腐蚀的主要原因。预处理药剂的最佳加量为氧化剂832.39mg/L,碱化 剂1108.64mg/L,絮凝剂889.01mg/L,助凝剂57.59mg/L,此时,预测的响应值为3.525。现场污水经优化 处理后pH值为7.4,浊度为6.8NTU,总铁含量为11.04mg/L,均达到预处理水质指标要求;现场的设备和管线结垢、堵塞情况明显好转,由原来的1个月检修两次,降至3个月左右检修1次。  相似文献   

9.
王国远 《四川环境》2001,20(3):51-53
用增压装置给天然气增压是四川各气田在挖潜增产过程中常采用的方法,如何有效治理增压装置的噪声是各气田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川西北气矿在增压装置噪声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及治理效果,对增压装置噪声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放空天然气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成为气田节能减排的关注重点之一。文章结合气田放空天然气排放特点,着重探讨国内外回收利用现状,在分析西南油气田减排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减排技术建议,包括:开发井口放空气撬装式回收装置,开展增压机放空天然气减排技术研究,开展火炬气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对此类技术群的继续开发与应用,为气田下一步减排行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原油生产过程中伴生气的性质和特点,归纳出目前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技术及其适应性。通过应用"燃料加热"、"轻烃回收"、"燃气发电"三种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针对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及利用提出了下一步展望:完善混输工艺,优化集气管网,合理调配气量,从而消除伴生气排放污染,达到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2.
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各生活小区锅炉90%的能源用于小区采暖供热,锅炉供热能耗大,效率低。为降低供热能耗,2012年1月对庆城基地锅炉系统中的SZL14--1.0/95/70型号锅炉使用固硫节煤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对比。试验证明:通过添加新型固硫节煤剂能改善炉膛燃烧氛围、促进燃烧完全,降低炉渣含碳量,提高热效率7%,节煤率12%。同时,固硫效果明显,烟尘排放CO、SO2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硫化氢(H2S)的危害,提出了含H2S油田地面工程设计思路。在长庆油田现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针对硫化氢的危害,通过采用地面工艺全流程密闭、选用抗硫工艺设备、管材等工艺技术,实现油田安全清洁生产,确保油田安全、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油田井场废水高效絮凝剂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长庆油田井场废水特点,研制了三种适合于长庆油田井场废水处理的絮凝剂。将研发的絮凝剂与普通PAM分析进行对比,新型絮凝剂对色度及石油类的去除比常规PAM去除率提高了50%左右,悬浮物及COD的去除率亦分别提高了20%和30%。现场应用表明,研发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长庆油房庄油田水经过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矿化度、较多的悬浮物及残留油,同时其SRB严重超标。现场处理水质不稳定,在进行回注时与地层的配伍性较差。针对这些情况,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技术。对成垢离子调整剂、水质净化剂和成垢离子钝化剂进行了筛选,并对含油污水的成垢离子含量及比例进行了调整。运用这种技术,使油房庄油田水经处理后达到回注水的标准,且提高了与地层的配伍性。同时提出了新型水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为防治油气泄漏事件,长庆油田以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为对象,按照层级防护、标本兼治、数字预警、分级响应、就地控制的原则,建设油气泄漏防治体系,明确和落实油田公司、厂处、作业区、生产岗位四个层级的防治范围和职责,构建系统参数预警报警、阀门截断、基础防护三道防线,全面提升安全环保的防范能力和水平。保证事故状态下,能够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进行最有效的处置,实现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质量安全环保巡察是长庆油田分公司QHSE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升级版的管理体系审核方式,在长庆油田已初见成效。推行“六个三”运行模式,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问题突出单位、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深察管理渎职、监督失职、岗位失责和承包商失信等问题,突出风险管控、质量管理、承包商管理等方面,正向查落实,查压力传导、责任落实,逆向追责任,追溯问题根源,查找管理症结,准确追责问责,倒逼责任归位,达到持续改进QHSE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清洁生产审计在井下生产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庆石油勘探局于2003年在多个生产作业领域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文中对井下作业试油A队的清洁生产审计工作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摸清了试油A队的生产、能耗、产污和排污现状,得出了9个可行的非投资、低费方案和2个中、高费方案,并全部实施。该项工作使全队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明显提高,生产环境进一步改观,达到了审计的目标,取得的两项技术专利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持续的清洁生产审计,将在以后的的工作中继续进行试点,以不断完善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及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分析长庆油田采出水系统内污泥处理现状,介绍负压排泥和撬装离心脱水组合技术处理污泥的原理、流程及运行情况。该工艺流程在密闭状态下运行,占地少,污泥脱水率稳定,为油田采出水系统污泥处理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做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长庆油田学一联合站油田采出水经三级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回注指标,但不久水质变浑浊,并伴有大量的红棕色沉淀物生成。取样分析,红棕色沉淀物为氢氧化铁,水中pH值为6.0~6.5,铁含量在50~100mg/L。文章针对含铁量过高为主的高矿化度油田采出水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