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化工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和职工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影响职工职业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对策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某石化企业近两年的日常检测数据,并结合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及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分析了该企业的职业卫生检测现状.  相似文献   

3.
职业危害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从扬尘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机构振动、噪声到电碰辐 射等,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从广义的职业危害上理解,久坐桌前伏案劳动的办公室一 族,频繁使用电脑和以电脑为业的人,家庭装修及装饰材料生产等都易受职业危害的侵扰, 轻则损害健康,重则夺人性命。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一些环保型产品也应运而生。 环保工作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也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下面笔者就职业危害与环境保护 的关系作如下浅析。一、职业病及其防治尘肺病是职业病中主要常见病之一。山东省有17000多尘肺病人,是…  相似文献   

4.
石化行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化行业生产过程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生产工艺伴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工业粉尘、噪声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副产品大多为危险化学品,劳动环境中存在许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因此,做好职业健康防护,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将是石化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某石油化工企业橡胶生产装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了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油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其危害程度,为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对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该油田化学毒物总的超标率为0.25%,其中采油厂超标率为0.35%:粉尘检测均未超标;噪声强度总的超标率为34.0%。其中采油厂、原稳厂、销售储运系统、工程技术中心噪声超标率分别为38.3%,26.9%,15.2%,25.0%。结论该油田的化学毒物及粉尘浓度绝大多数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但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存在设计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尚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职业暴露评估模型、新加坡化学毒物半定量暴露评估模型、石化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评估炼化企业4种作业活动职业暴露情况,通过3种方法对比,探索适用于炼化企业的职业暴露评估方法。方法:选取4种典型的炼化作业活动分别使用3种模型进行暴露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日本模型:除密闭采样作业暴露等级为1级外,其余作业暴露等级均为2级;新加坡模型:除巡检作业暴露等级为3级外,其余作业暴露等级均为2级;石化企业模型:非密闭采样和切水、检尺作业暴露等级为3级,巡检、密闭采样和切水作业暴露等级为2级。结论:日本模型和新加坡模型在炼化企业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石化企业模型暴露评估结果更接近现场化学毒物的实际浓度分布和作业人员实际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研究表明钨尘是微毒粉尘.和无接尘史工人比较,钨尘作业工人未见明显职业危害.建议我国钨尘卫生标准定为6mg/m3.  相似文献   

9.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硫化氢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产品中含有一定的硫组分,油田企业在进行油气开采、储运、处理等过程中经常遇到自然产生的H2S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H2S,介绍了H2S的特性及对人员和生产设备的危害性,分析了H2S存在于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印发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测定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正确选择个体采样中的采样对象和样本数量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举例说明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选取采样对象、数量及随机确定采样对象的基本步骤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仅对家具生产中涂装环节VOCs的来源进行分析,且主要关注的是家具制造完成之后释放的VOCs及其对室内空气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完整家具制造过程中VOCs的来源进行探究,并引入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运用改进的概率风险评估模型,对家具制造过程中贴皮、喷底漆、喷面漆、清洗、喷胶、粘棉、巡检等工序9个工位的工人进行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并筛选出对健康风险影响较大的暴露参数.结果表明,喷底漆、喷面漆工序使用的各类油漆、稀释剂和固化剂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丁酮、环己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等VOCs,贴皮工序、喷胶工序、粘棉工序使用的胶水类化学原料会产生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清洗工序用到的脱漆剂会产生二氯甲烷;暴露于苯和二氯甲烷的各工位致癌风险值均超过10~(-6),除暴露于苯的擦色、喷底漆和巡检工位外,其它各工位超过10~(-6)的概率皆大于95%,喷面漆工人的苯致癌风险最大,为3.07×10~(-6)±1.73×10~(-6),贴皮工人的二氯甲烷致癌风险最大,为5.14×10~(-6)±2.70×10~(-6),另外,各工位中只有喷面漆工人的非致癌风险大于1;暴露持续时间(ED)、致癌物的浓度(C)、呼吸速率(InhR)、暴露时间(ET)、暴露频率(EF)是对致癌风险影响较大的参数,体重(BW)对致癌风险具有负敏感度.除浓度外,对非致癌风险结果影响较大的暴露参数依次为:暴露持续时间(ED)、暴露时间(ET)、暴露频率(EF).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促进现场职业病防护,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方法:运用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对某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卫生学评价。结果:有毒物质检测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天然气压缩机处噪声达94.3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改进噪声防护设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家具制造业是典型的高污染低附加值、工艺相对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较为严重的行业,是我国VOCs防治的重点行业.本文以典型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具制造业VOCs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研究,获取了典型企业VOCs排放浓度水平和成分谱,分析了家具制造业VOCs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封边、底漆、底色、面漆和晾干等车间VOCs浓度范围为9. 18~181. 58 mg·m-3,处理设施出口VOCs浓度为30. 64~155. 94 mg·m-3,处理效率为7. 43%~67. 14%;车间主要VOCs物种为芳香烃、酯类和醛酮类物质;排气筒主要VOCs物种为酯类和芳香烃,其次为烷烃类物质;行业主要VOCs物质为乙酸仲丁酯、甲苯、间-二甲苯、甲缩醛和乙苯等.车间和排气筒VOCs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分别为258. 01 mg·m-3和289. 14 mg·m-3,平均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分别为148. 66 mg·m-3和165. 31 mg·m-3,各排放环节中对OFP和SOAFP贡献最大的皆为芳香烃类物质,封边车间的OFP和SOAFP较大,应加强控制.车间边界VOCs中主要恶臭物质为乙酸仲丁酯、间-二甲苯、乙酸丁酯、对-二甲苯、乙苯、1-乙基-3-甲基苯、邻-二甲苯和甲苯,厂界VOCs几乎不产生恶臭污染.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芳香烃和酯类物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酯专用料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与作业工人健康的关系,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某聚酯专用料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据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现场检测浓度和强度,结合作业人员近3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对照分析。结果作业现场各类化学危害因素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限值标准,噪声检测强度超出限值要求;近3年职业健康结果表明,听力下降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血压升高和肝功能异常人数增加。结论作业工人听力下降受噪声影响较明显,乙醛、乙二醇、联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肝功能和血压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油田奥陶系油藏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对该项目在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结果类比场所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本项目在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辅助用室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员工"三违"行为的5种类型及其实质、表现形式、易发人群,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可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有效制止员工违章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某油田海上油藏开发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在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提出了补充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