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湖北省石膏矿产资源丰富,历史开采遗留下大面积采空区,地面塌陷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开展有效的石膏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监测预警工作对防灾减灾救灾至关重要。传统的石膏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监测方法,如大地形变测量法、遥感测量法等,因其时效性有限难以提前预警。以荆门市A石膏矿为研究对象,引入微震自动监测技术用于该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预警,通过对微震信号分析,发出地面塌陷的预警信息。结果表明:2021年2月16日22:00—23:00时间段利用微震自动监测技术监测到大量的震动、微震事件,而地面塌陷于次日10:00才表现出来,即采空区地下塌陷源开始时间比地面塌陷显现早10 h,说明通过对微震事件和微震波形的分析和判断,可以提前发布采空区地面塌陷的预警信息,为救灾工作赢得充足的时间。微震自动监测技术在湖北省A石膏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预警中的成功应用,对我国其他石膏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预警具有示范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面塌陷是滦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通过对滦县地区由开采铁矿和岩溶作用引起的塌陷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面塌陷的稳定性区划,为滦县地区地面塌陷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地面油库建设,了解地面油库的整体承受压力能力,对地面油库的结构鲁棒性进行了评估。首先从人的行为、设施设备、环境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地面油库结构鲁棒性的因素,构建了地面油库结构鲁棒性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统计了以往各因素发生事故的概率以及造成伤害的概率,并根据结构鲁棒性评估指标函数进行计算,得到地面油库的结构鲁棒性评估等级;再针对评估流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而为该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提供了计算实例;最后给出了提高地面油库结构鲁棒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八大经济区域5月与7月CO地面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3年5月与7月全国76个城市CO地面小时浓度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我国八大经济区域春(5月)、夏(7月)季CO地面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发现,76个城市春夏季CO浓度日变化基本一致,1 d中CO最低浓度出现于傍晚17:00左右,但各个区域峰值出现的时间略不同,多数地区出现于早晨8:00—10:00,南部沿海地区出现于凌晨1:00;CO地面浓度季节变化明显,5月CO地面浓度高于7月,但西北地区7月CO地面浓度高于5月;西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春夏季CO地面浓度变化差异大,南部沿海地区季节变化小;黄河中游和北部沿海等地区CO地面浓度相对较高,东北地区CO地面浓度较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CO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2~2002年川渝地区地面气象资料和探空站高空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川渝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分布及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气温、降水量的关系,特别是夏季大气可降水量与旱涝年、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地面湿度参量拟合出川渝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地面露点温度的统计关系式。通过检验和比较证实所建立的经验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精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公害对策基本法的规定,地面下沉例为典型的公害之一.环境厅汇总了日本全国地面下沉的状况.根据调查和测定的结果,认为地面下沉的主要地区是36个都道府县的60个地区.下面着重介绍1984年地面下沉的状况和对策. 一、地面下沉的现状 1984年地面下沉2厘米(Cm)以上的地区由1983年的22个地区、面积594(千米~2)Km~2增加到31个地区、面积814KCm~2.其中地面下沉4Cm以上的地区数,由1983年的6个地区  相似文献   

7.
安丽娜  赵文廷  杜哲 《环境工程》2019,37(3):132-135
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主要受地面透气和透水性能的影响。以气体和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改进大气污染箱式模型,通过不同地面类型的透气、透水性试验,计算和分析了保定市主城区地面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城市房屋建设和地面硬化阻隔了大气与固体地球之间的气和水循环,降低了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保定市主城区混凝土地面和房屋覆盖区地面共占84. 6%,与裸地、水域、草地、林地相比,城市地面气体通量分别降低了82. 1%、81. 9%、83. 0%、84. 2%;水的入渗通量分别降低了84. 6%、0. 0%、84. 6%、84. 6%;水的蒸发通量分别降低了82. 9%、81. 5%、82. 4%、81. 8%。因此,地面类型变化使保定市主城区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也相应降低了81. 5%~84. 6%。由此可见,改善城市地面透气和透水性是大气污染防治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地面集输系统优化简化技术 1、集油系统 随着陆上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地面系统腐蚀状况严重、油水井的调整较大、负荷不均衡等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地面工艺系统规模庞大、生产运行费用和能耗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实施地面系统优化简化改造成为油田提高集输系统效率、降低能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煤矿的噪声污染主要分布在矿井下和地面工业区,以往人们仅重视井下噪声污染,而忽视了地面工业区的噪声污染。本次对地面工业区噪声污染的调查结果显示,地面工业区噪声源相对集中,车间内外噪声较高,但对居住区基本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潞安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及特征,并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依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分析结果,指出了该矿区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并在分析地面塌陷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矿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小型煤矿集中分布和多年、多煤层重复开采,地下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致使地面出现沉陷变形以至塌陷,造成居民房屋及地面设施不均匀沉降而损坏;矿坑的长期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降落漏斗的形成,并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的岩溶地面塌陷。本文以富盛煤矿为素材,针对该地区较为突出的采空地面塌陷及变形、矿坑疏排水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力图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淮南矿区地面变形的成因及现状,分析研究了矿区内各种地面变形的危害和所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地面变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铁法矿区地面沉陷及其对矿区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铁法矿区地面变形与塌陷详细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目前各矿井地面变形与沉降的现状及其对地面环境的影响,为将来地面变形与沉降的治理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九五”课题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和软件已通过国家鉴定。软件内容包括一组基础计算程序和适用于不同情况的5组总量模型程序组。基础程序计算组可以选择各种不同计算参数,确定大气污染物基础排放量和一些基础计算,考虑混合层和地形影响的单源地面浓度计算和颗粒物的地面浓度,计算区间可以任意选择,马上给出地面浓度和画出地面浓度曲线。总量控制计算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程度组计算区域大气总量。共有5组总量模型程序组。每组程度可以根据控制区地面浓度,按照软件提示自动或主动修正削减有关大气污染源,直到地面浓度达标…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防止公害法第二条:“随着生产活动和人类其它活动,广泛发生的地面下沉(采矿造成的地面下沉除外)给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损害”。因此,将这种地面下沉现象列为七大公害之一。地面下沉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形成过程缓慢,不易作到早期发现。 (2) 地面一旦下沉,难以恢复原貌。(即便把地下水位恢复到原有水平,地面高度也不能恢复)。 (3) 主要是由于开采地下水量过多,而地下水资源优良,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日本环境厅每年都要汇总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6.
青海瓦里关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地面O3 生成和变化机制,利用青海省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1994~2002 年的地面O3 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瓦里关CO数据及3 个相近高海拔全球背景站点Mauna Loa, Jungfraujoch, Izaña 的O3 和CO 资料,对瓦里关地面O3 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地面O3 浓度有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O3 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而其他3 个站点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与Izaña 站相似,瓦里关地面O3 的日变化幅度较小,日最小值出现在中午时分,最大值出现在晚上和凌晨.瓦里关地面O3 和CO 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19年7月15日,湖南株洲市攸县樟井村发生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地下水监测、水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岩溶地面塌陷区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及致灾因素。结果表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是由降雨主导,在地表覆盖层软化减强、岩溶气爆和渗流潜蚀效应等多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自然塌陷;地面塌陷位于断层、褶皱等构造密集发育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区域,区内岩溶强烈,广泛发育的溶洞、落水洞、泉、地下暗河等岩溶形迹为地面塌陷的形成提供了条件;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演化可分为降雨诱发的地表覆盖层土体软化减强和封盖增荷、降雨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引发的岩溶气爆、地下水渗流潜蚀加速顶板垮塌形成土洞、土洞扩大及顶板失稳4个阶段。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水土流失控制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控制大连市水土流失出发,结合大连市地表总体状况,根据水土流失通用方程,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分析原理,模拟计算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地面覆盖类型、地面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控制距离等方面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分别计算了不同地表条件下控制水土流失的理论经济点和理论敏感点;定量分析了不同地表作用因子对控制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地表作用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依次为地面覆盖率、地面覆盖类型和水土流失控制距离;控制水土流失最基本的地表条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78%,地面覆盖率不得低于41%,地面不得裸露,最基本的植被覆盖类型是草地,水土流失控制距离不得低于3 603 m.依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控制大连市水土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0年3月~2017年1月Terra卫星反演的最新版本C06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NCEP fnl全球业务分析数据、CMAP降水、CERES SYN1deg Ed4月平均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依据区域平均AOD距平的显著年际变化特征,将历年AOD划分为5个不同的污染等级,并探讨了不同污染等级的局地成因及其与季风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夏季中国东部地区AOD异常偏大与地面风速小、中高层季风环流系统不利于气溶胶扩散有关.气溶胶污染最重(最轻)时,气溶胶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气温、风速及降水存在密切联系;在其他污染等级下,除了与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有密切关系外,与其他量的联系并不明显.气溶胶污染严重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相对减小,地面气温异常偏低,低层大气冷却,地面风速减小,地面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变化特征;反之,气溶胶污染较轻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相对增加,地面气温异常偏高,低层大气加热,地面风速增大,地面降水呈现南少北多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空投装备着陆冲击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空投着陆冲击环境适应性。方法采用有限元、响应面和蒙特卡罗方法,预测空投着陆成功概率;研究不同垂直着陆速度、地面坡度和地面风速对空投着陆成功概率的影响;分析空投装备着陆冲击环境适应性数据,提出提高空投装备着陆冲击环境适应性的措施。结果垂直速度和地面风速对综合成功概率影响显著,地面坡度的变化对综合成功概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通过该方法,能够成功预测空投着陆成功概率,为空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