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2000-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地市级单位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使用归一化系数评价不同区域同一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有效的,但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却不具有可比性;地市级单位在应用规范的过程中发现,不能将"区"作为和"县"同级的评价单元;COD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应与区域降水的总量负相关,在对COD负荷进行评价时,应考虑的是区域的降水总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考《2007年度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环境质量报告书》[1],对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的考核指标达标情况、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测评情况、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概述,温郫都生态示范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指标要求,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国家考核指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定量测评结果为优,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示范区生态荷载超载。生态示范区建设对生态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力论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闵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闵行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压力源虽然逐年来有所增加,但是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支持力则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故闵行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较为理想的趋势在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2000-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地市级单位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使用归一化系数评价不同区域同一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有效的,但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却不具有可比性;地市级单位在应用规范的过程中发现,不能将“区”作为和“县”同级的评价单元; COD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应与区域降水的总量负相关,在对COD负荷进行评价时,应考虑的是区域的降水总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商洛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公共设施4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2007~2017年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2007~2017年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受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大,占40. 6%;其次为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和经济状况,分别占28. 8%和20. 8%。商洛市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评价值均呈现波动趋势,且有下降前兆;经济状况评价值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从总体趋势看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是逐渐上升的。显然,商洛市的社会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改善公共设施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居住和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在构建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对两者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取2004—2013年南通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得分,进而衡量两者的协调演变关系。结果表明,近十年间南通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波动起伏较大,尤其是自2010年起,协调度不断下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没有实现共同增长,且两者的差距不断扩大,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2018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逐步完成了全省范围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数据代替之前基于中等分辨率影像的解译数据的工作。通过2018年松潘县两套解译数据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对比分析,探讨数据应用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尽管保证了各自数据的准确率,两套数据土地利用/覆盖各生境类型面积仍有较大差异,并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相差较大。认为遥感产品的尺度效应及人机交互解译中制图者的经验、主观性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应探索适用于生态遥感监测的尺度转换方法并加强制图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15),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及污染负荷指数,对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状况以"良"为主,期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呈稳中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计算了2005—2011年焦作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对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2005—2010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43、0.38、0.45、0.45、0.56、0.58和0.64,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从不安全、临界安全到较安全状态。虽然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安全因素,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满意度的方法,评价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一般,自然环境较差.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生态系统的分类,分别计算了山东省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水库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山东省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上述各类型生态环境需水量之和。计算结果表明,山东省2000~2005年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342.64~345.01亿m^3。山东省2000~2005年生态环境需水保证率均小于50%,生态环境用水无法得到保证,且丰枯年份之间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双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本研究使用生态质量、环境质量以及经济发展指标构建协同发展指数,评估我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度,按照评估结果将337个城市分为协同增长、金色污染、绿色贫困和拮抗发展4种类型。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数优于生态环境质量。其中,金色污染类型城市数量最多(122个,占总面积的21.89%);绿色贫困类型城市面积占比最大(76个,占总面积的32.86%);拮抗发展类型城市65个,占总面积的30.26%;协同增长类型城市74个,占总面积的14.99%。通过量化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协同程度,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生态环境指标的各级评价标准作为训练样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BP网络模型。用训练好的BP网络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模糊识别评价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与环境质量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制度框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损害不同于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害,是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行为引发的区域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不利改变,其实质是个体经济利益对公共环境利益的侵蚀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过程,需采用公法手段综合利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方式使责任者承担修复或赔偿相应修复费用的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核心在于赋予特定主体代表公共环境利益进行索赔的权利,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制度框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框架由本体与配套制度构成,本体制度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内容与范围、索赔主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协商与诉讼程序,配套制度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社会化责任分担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点。在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城乡耦合系统理论,提出通过城镇规模和空间优化、功能完善提升生态环境管治。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型城镇体系下的生态环境管治应基于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努力夯实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约束的先导作用,并通过实施有效的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治策略、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管治效率、构建政企民共同参与的新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来提升生态环境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0年以来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针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这些研究中提出的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方向的政策建议。本文对已实现的建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N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  李新运  宫磊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2):114-115,121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非线性,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较为先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构建模型.以山东省17个地市2001年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生活和科教状况作为带分样本,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可划分为4类,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辖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网运行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山东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运行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山东省全部省辖市所有点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统一数据实时采集与多级多目标传输,全过程跟踪的质量控制与保证,全省统一数据确认、在线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茹  张晶晶  雷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500-501,533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已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了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的结果,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