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佳奕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19-22,64
根据技术统计,我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在生产与使用环节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均超过普通内燃机车辆的排放量。国内尚未对新能源汽车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规制,导致了市场竞争恶化、新能源技术停滞、过度占用国家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等问题。在新能源汽车排放问题上,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率先尝试规制并起到一定成效,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新能源汽车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法律规制,并探索和碳排放交易的衔接制度,服务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保障与经济全球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欧盟对共同体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及排放标准分两部分:一是自然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及其管理;二是欧盟氟化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这套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有效控制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了节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升级。我国现有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整体性、系统性、灵活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借鉴欧盟已有经验,我国应完善立法,注重体系性、整体性建设,灵活执行排放标准,尝试与绩效标准、排放权交易、能源发展战略衔接,引领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国家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根据国家政策及集团公司需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编制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工作方案》,设计开发了集团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平台。文章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四大步的工作流程;根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温室气体核算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对难点进行分析:核算边界差异较大、基础数据来源分散、数据填报量及核算量庞大。阐述了核算系统的设计思路及系统构架、主要功能,并介绍了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排放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多,如何准确地核算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概述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的演进与优化研究进展,重点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规范和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建议今后在城市不同类别的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演进过程及其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方法、温室气体排放的校正系数、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的优化模式及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法,全面考虑页岩气开发钻井、固井、水力压裂、放喷测试求产和生产阶段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排放量。结果表明:涪陵页岩气开发生命周期GHG排放量为12.27 gCO_2e/MJ,主要来自生产阶段的GHG排放。页岩气燃烧供能、甲烷泄漏(生产阶段)、柴油生产造成的GHG排放量较大,分别占总GHG的87.096 2%,4.930 4%,2.344 4%。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页岩气储层所处地域不同,采用的开发技术也不尽相同,GHG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单井产能是对页岩气生命周期GHG排放量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油气系统温室气体逃逸排放清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系统温室气体逃逸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在清单中统一考虑了油气系统可能存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清单中不仅包括了温室气体的逃逸排放(泄漏、排空),还考虑了能源燃烧中的气体排放,所考虑的温室气体种类既包括甲烷,也包括二氧化碳。采用的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层次方法(Tier3),即设备清单法、操作时间法和活动水平法三种计算方法,详细地将排放源分类进行估算。该国对数据的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不确定性分析以及在如何保证数据的持续性方面的作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法,建立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过程,并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2018年云南省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536万t CO_2当量,各州(市)间排放量差异明显,滇中经济发达地区和滇东北人口密度较高地区排放量明显高于滇西北地区。(2)2005—2018年,云南省生活垃圾处理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增长了191.3%,温室气体排放组成发生明显变化,CH4比重不断下降,CO_2比重不断增加。(3)城镇人口数量、生活垃圾处理量、经济发展水平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相关,其中人口数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龚昕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2,42(1):107-110
在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时代背景下,众多企业在核算排放量、制定自身碳中和目标和路径时可能陷入理解误区或进行无效的工作.结合对多个行业企业的碳中和方案调研结果和国内外温室气体相关政策、标准,从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减碳方案两个方面汇总了相关要求、常见误区,并提出了基于当前政策体系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排污权的初始配置是排污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排污初始配置中存在着理论依据缺乏、法律制度缺位、分配机制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实践中可通过确定排污权的性质,寻找排污权正当性依据;建立健全排污权分配的相关法律制度;多标准确定排污权人;建立以有偿分配为主、无偿分配为辅,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因地制宜的排污权分配方式来解决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城镇污水处理和减排的重要作用,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本研究基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及排放因子法,构建了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核算模型,并应用于国内典型的某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较高的环节,该环节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电耗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甲烷排放,其在整个温室气体排放系统内占比高达93.09%。污水处理厂可以采取减小曝气量的措施使溶解氧达到2 ~ 3 mg/L,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系统曝气电耗;另外,优化泵及鼓风机的运行,选用变频调速水泵等措施,可以降低污水提升环节能耗,达到温室气体间接减排的目的。污水处理厂还可以采取甲烷产能回收利用措施,将CH4燃烧产生的能量作为污水处理系统内的能源供应,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能耗,而且可以实现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化。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与碳排放权系包含关系,对碳排放权属性的定位主要集中在许可证论、用益物权论以及环境权论三个方面。通过对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公平问题的必要性分析,探析初始分配效率、分配模式的内在缺陷和行政权介入对初始分配公平的影响。从加强制度衔接、确定总量目标、主体资格审查和提高监测技术等方面予以完善,以实现初始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5.
排污权与碳排放权系包含关系,对碳排放权属性的定位主要集中在许可证论、用益物权论以及环境权论三个方面。通过对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公平问题的必要性分析,探析初始分配效率、分配模式的内在缺陷和行政权介入对初始分配公平的影响。从加强制度衔接、确定总量目标、主体资格审查和提高监测技术等方面予以完善,以实现初始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6.
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受环境现状、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各因素细化成污染物入河排放量、河段长度、人均GDP、地区开发指数、非农人口比例、贫困地区倾斜指数、人口总量、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等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综合模型。以淮河流域限排总量(COD、氨氮)为目标总量,以流域内各行政单元为主体,进行了初始分配模型的应用。在淮河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中环境现状、经济发展因素权重较大,而社会公平、科技水平权重较小。模型的分配结果既弥补了以往分配模型中片面强调某些原则的缺点,具有综合全面的特点,又通过指标权重的方式区分了影响大小不同因素的作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是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环节,是优化资源环境要素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法理和事理角度阐释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的理论内涵,指出政府主管部门作为排污权环境资源产权的监管主体和市场规划主体,其对排污权环境资源进行有偿配置的行政行为具有正当性。通过对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应用现状的实证探讨,指出目前该制度尚存在政策导向不明、缺乏法律依据或行政授权、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阻碍。为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应用,建议国家层面健全规范依据,加快推进政策法规制定,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指导帮扶;地方政府细化实施措施,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及主要标的物进行分类施策,明确排污权出让金的缴纳标准、资金使用及管理规则等;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风险预防、严格监管、履行正当程序,增强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2012,55(7):885-900
Regional allowance allocation not only matters for regional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also for fairness between regions or companies. It is important to work out a fair and reasonable allocation method to achieve China's goal of the gross control of pollutant discharge. This research developed an equity-based optimisation for a regional water pollutant discharge allowance allocation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considering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aking the Tai Lake Basin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optimised the present state of distribution on the basis of an assessment of fairness of the current discharge allowance allocation status. The optimised allowance allocation results of the Tai Lake Basin were distinct from other allocation methods, and reduced the inequity of regional allowance allocation. However, the stress of equity canno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both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targets. Connecting the allocation of discharge targets with a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wa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ba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9.
Damian Pitt 《Local Environment》2013,18(8):904-920
Data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show that single-family detached homes consume about 17% more energy per year than attached homes and roughly double that of units in large multi-family structures. While greater use of these compact housing types could reduce a community's energy use and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ost local climate action plans (CAPs) do not quantify those potential saving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he climate action planning process in the Town of Blacksburg, Virginia has addressed residential sector GHG emissions and demonstrates a methodology applied in that community for estimating potential GHG reductions from compact housing. It finds that in an aggressive compact housing scenario GHG emissions from new housing could be decreased by as much as 36%, without factoring in addi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or efficiency measur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related to implementing compact housing in futur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