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下环境伦理与原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伦理也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分野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的鼎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是合理吸收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它要求人们在对待环境的行为中必须善待自然、关注未来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2.
3.
彭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10-1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动力、方式、调控四个方面,分析“天人合一”观巨大的道德指导价值,并从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出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理论架构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春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9-13
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构架的根据.主要体现在:从自然内在价值论与自然权利论的角度出发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提供了合理性证明:通过对人与自然间伦理关系的确定、道德原则规范的制定及对人类道德境界的全新诠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道德观支持;通过对“环境公正”理论的深入阐发.丰富和完善了“公正”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机制:人地关系矛盾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国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3):7-9
人地关系是非线性,非对称的关系;人地矛盾的激是人类利益 劝的结果,核心是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争夺。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类自觉调控和法律制约。 相似文献
6.
7.
20世纪以来,一系列具有全球性质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日益凸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无论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或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还是从消费的公平性角度来分析,纵欲享乐的消费主义方式都有很多无法回避的罪责,它不仅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正是通过对工业文明消费观的反思和批判,可持续消费伦理应运而生。可持续消费通过控制自身的消费保护资源、降低污染强度实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伦理目标;通过节制过分的物质欲望、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增进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伦理关怀;通过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强化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伦理责任,可持续消费所具有的三维伦理向度,使其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消费方式的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成为人类应对危机理性的自觉和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飞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3):34-37
本文在“良性发展论:可持展超越与丰富”一文基础上,对良性发展的五大战略目标的指代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一一作了图解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人地协同论: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地协同论是在陆地系统科学、非线性系统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数理模型,它以社会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交界面性质及其演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本文根据系统生态学理论,提出了关于可持续生存的数学定义。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晓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1)
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情,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献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1):16-20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已被世界公认是一种保护自然资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把对维持生物种类的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都归功于较为传统的封闭式保护。事实证明这已导致保护与持续发展长期处于矛盾状态而得不到解决。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以来,打破了长期以来对自然保护区的封闭式管理。强调通过保护自然资源而发展和利用资源,并使这些资源能够持续发展。注重把自然保护与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示范、环境教育与当地人民的参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德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2):46-48
本文从西部大开发的深远意义出发 ,探讨西部大开发的约束条件 ,进而讨论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理念 ,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论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必要的伦理学基础,并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的价值、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理论观点,这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地球表层的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浦汉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4):11-16
包括非生物、生物和人的地球表层巨系统,是人的生存环境,它是进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只有认识并遵守地球表层的进化规律,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18.
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概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龚建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3):5-9
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哲学、伦理、生态学、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深刻背景,并从“天-人”、“人-地”和“人-人”关系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蓄滞洪区复合系统为评价对象,在对相关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洪湖蓄滞洪区为实例,对其发展资本、发展水平、防洪情势和综合发展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洪湖蓄滞洪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评价结果表明:洪湖蓄滞洪区的发展资本和发展水平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防洪情势为风险型,是洪湖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洪湖蓄滞洪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社会经济与防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加强防洪子系统的发展,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多个层次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新秩序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文化力 ,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战略主导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教、生态、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市场经济、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