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EA 2 ,它能够在以苯酚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 ,其最高苯酚降解率为 394nmol/ (mg·min) .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 ,该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calcoaceti cus) .采用PCR扩增获得的该菌 16SrDNA片段 ,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 16S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醋酸钙不动杆菌同源性为 98% .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 ,PHEA 2归属变形细菌γ亚类、不动杆菌属、醋酸钙不动杆菌 .  相似文献   

2.
DDT降解菌株DB-1的分离、系统发育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农药厂下水道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够在好氧条件下降解DDT的细菌菌株DB-1,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B-1初步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sp).该菌株能在含酵母膏(40mg/L)的DDT(40mg/L)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降解DDT,10d降解率达到83.6%,菌株DB-1在25~30℃长势较好,最适生长pH值为8.0.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开发青霉素发酵菌渣堆肥资源化与无害化技术,采用传统的富集、分离、纯化等微生物学方法,在青霉素菌渣与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筛选出一株青霉素钠高效降解菌——PC-2,并对其进行形态表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微生物种属鉴定. 结果表明:菌株PC-2属螯合球菌属(Chelatococcus sp.),其能够利用青霉素钠为唯一碳源生长,但外加碳、氮源可显著提高菌株PC-2对青霉素钠的降解效率. 当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菌株PC-2接种量为14%、pH为6~8时,菌株PC-2在37 ℃下振荡培养6 h,对初始ρ(青霉素钠)为400 mg/L的青霉素钠的降解率可达98%以上. 自堆肥过程中获取高效青霉素钠降解菌PC-2,预示着其在菌渣堆肥过程中的应用潜力,也有助于深入开展青霉素制药菌渣的安全有效与无害化处理处置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株对氯苯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某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降解对氯苯胺的细菌PCA039菌株 ,该菌株能够以对氯苯胺为唯一碳源、氮源生长 .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 16SrDNA序列分析 ,该菌株初步鉴定为Diaphorobacter sp..进一步研究表明 ,该菌株的生长过程中 ,氯离子释放同步于对氯苯胺降解 ,并且氯离子的释放量与对氯苯胺的降解量相当 .其利用对氯苯胺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5,3d时间内的最适降解浓度为300mg/L(2.35mmol/L) .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 ,表明对氯苯胺经过苯胺双加氧酶初始氧化和羟基化后 ,芳环的裂解是由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催化.  相似文献   

5.
高活性高耐受甲醛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云  金晶  郑重  钟卫鸿  吴石金  邱乐泉  陈建孟 《环境科学》2010,31(10):2481-2486
以甲醛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甲醛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16SrDNA鉴定,该菌株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菌株降解甲醛的影响,得出该菌株降解甲醛的最适条件为:蛋白胨1.2g/L,KH2PO4 4g/L,K2HPO4 3g/L,MgSO4·7H2O 0.2g/L,微量元素母液0.1mL/L,温度30℃,pH值8.在最适降解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浓度甲醛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甲醛的耐受浓度可达6g/L,54h可将其降解86%,46h可将5g/L甲醛全部降解,35h可全部降解4g/L甲醛.  相似文献   

6.
利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富集培养基,从天津港6号码头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到1株多环芳烃降解细菌,命名为DHD,经16S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属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DHD能以多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萘、菲、蒽、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以菲为代表,通过摇瓶培养实验考察了该菌株降解多环芳烃的适宜培养条件为:酵母浸粉为氮源,初始pH 9.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为200 r/min。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耐盐的石油降解菌株YJ-8,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4%。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在NaCl浓度为5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为进一步增强该菌株耐受高浓度NaCl和降解石油烃的能力,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原油发酵液中可将表面张力降至27.5 mN/m,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74%,可耐受80 g/L浓度的NaCl。作为一株耐盐的石油烃高效降解菌,该菌在石油污染的盐渍化土壤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解菌SL-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28℃震荡培养10d后,菌株SL-1对5mg·L^-1苯并[a]芘的降解率为35.7%;同时测定该降解菌的生长曲线、降解率变化曲线、最佳培养条件;土壤修复试验表明,42d时,降解菌SL-1对苯并芘的降解率达到76.3%。  相似文献   

9.
一株菲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仉磊  袁红莉 《环境科学》2005,26(1):159-163
利用平板熏蒸和双氧加合酶活性测定的方法 ,从大庆油田水体中筛选出 1株对菲具有降解活性的细菌 ,Phx1.在LB培养基中 ,能将浓度为 10 0 μg/mL的菲在 2 4h内完全降解 .与无机盐培养基相比 ,LB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能促进此菌对菲的降解 ,尤其能促进对中间产物的进一步转化 .经质粒消除证明 ,Phx1具有 2个质粒 ,且较大的 1个对菲的降解是必须的 .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 ,16SrDNA序列分析 ,鉴定Phx1为土壤杆菌属细菌 ,其 16SrDNA序列与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UP 3、Agrobacterium albertimagni的相似性最高 ,分别达到 97 8%和 96 6 % ,但对向日葵的致瘤实验为阴性 .  相似文献   

10.
多菌灵降解菌株djl-6-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处理多菌灵废水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多菌灵降解菌djl-6-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DNA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聚类分析等鉴定其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sp.).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7.0.可利用多菌灵为唯一碳源、氮源进行生长,以0.01%多菌灵为唯一氮源时,降解速率平均可达77.78mg/(L·d).Cu2+对djl-6-2降解多菌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优势菌群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的微生物净化效能,对整个处理装置的各反应池中的降解菌群进行了筛选。共分离出45株菌,分别属于14个属。并测定出芽孢杆菌在曝气池、二沉法和排水口三处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烟道气生物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烟道气生物脱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烟道气生物法脱硫与资源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主要优势技术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州某湖水体细菌污染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近年来苏州某湖水体中细菌污染状况,对部分水质理化因素与细菌数量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研究了该湖水体中细菌的分布,变化情况,并讨论了利用微生物数量作为指标对湖泊的污染状况和富营养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光合细菌作为一种优势菌种可以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发挥的作用,谈及到同时在处理中低浓度废水中与其它优势菌种协同处理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其产品应用所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寻求高效经济的脱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加氢脱硫法(HDS)相比,生物脱硫法(BDS)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采集的含有微生物菌种的样品,以溶于煤油中的硫醇为唯一硫源,在温和条件下,通过细菌适宜的代谢过程进行脱硫。对采得的部分菌种进行初步筛选,并对菌种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初探。实验表明,18号菌种在温度30℃、初始pH7~7.5的条件下,选择培养基A,采用透气性好的封口膜塞进行培养,达到最佳脱硫率为15.4%。该菌种能使煤油中的部分有机硫转化成水溶性硫而被脱除。  相似文献   

16.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反硝化段菌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焦化废水反硝化段的试样进行了细菌数量及菌相分析研究,对反硝化细菌在反硝化段生态环境中的分布进行了探讨。试验共分离出23株菌株,分别属于7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为主要优势菌,分别占总鉴定菌数的39.1%和21.7%,反硝化细菌共有11株,占总鉴定菌数47.8%。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中铁、锰的存在形式及去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中铁、锰存在形式复杂 ,铁锰超标产生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通过研究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现有除铁除锰技术进行比较 ,阐明了生物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经特定脱脂处理后的毛发作载体,固定脱色混合菌。依赖毛发自身营养,不需外加营养物质,对印染和化工有色废水作脱色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pH和温度下,废水脱色率可稳定在85%以上;在低温或大于32℃时,仍可保持较高的脱色率,并可同时去除废水中的硫化物、氰化物、酚类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其去除率>80%。  相似文献   

19.
诺卡氏菌属对对苯二甲酸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耀仙  李路 《福建环境》2003,20(6):27-29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驯化出一株能降解对苯二甲酸(TA)的诺卡氏菌属(文中称细菌A),经复壮后,接种于TA液体培养基中。研究证明,该细菌对TA废水CODCr的最大去除率可达49.46%。综合考虑不同氮源对细菌A的TA降解率和去除废水CODCr效率的影响,氯化铵是最佳的氮源。  相似文献   

20.
耐低温苯酚降解菌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耐低温菌在15℃水温条件下对不同浓度苯酚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在低温下可降解苯酚,当菌体质量浓度一定时,苯酚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苯酚初始浓度有关。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在48 h内可完全降解,菌株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酚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苯酚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浓度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