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川中丘陵地区农村沼气发展现状与对策——以蓬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惠民的工程.发展农村沼气,不仅能够推动种养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可以改善农村用能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这一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蓬安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池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蓬安县在沼气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  相似文献   

2.
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地下建设沼气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的农村能源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建设沼气环境工程、学校改厕治污工程,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在尤溪新农村建设中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污染来源,以及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环境意识差、管理混乱、环境治理资金不足等主要问题。同时结合胶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提出了编制农村生态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农业、实行农业清洁生产等解决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叶》2022,(Z1):5-6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作为八个标志性战役之一,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青岛市农村黑臭水体现状,采用遥感识别、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具有规模小、封闭坑塘为主、水质超标、污染成因复杂等特点;存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养殖废弃物治理不彻底、农业面源治理较薄弱、内源治理不到位、历史遗留污染未解决、基层专业力量不足等问题;建议从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全面实施陆源与内源综合污染防控措施、提高农村水体生态功能、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等方面实施水体治理。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农村黑臭水体调查及治理提供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的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的污染。主要对临沂市河东区2006—2008年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一直是水源地保护中的薄弱环节,在对全疆182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污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以便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建设,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了缓解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山东省加大了对农村户用沼气建没的投资力度。为了更好地进行山东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绩效评价,确定影响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绩效的因素,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于山东省农村地区的户用沼气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山东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4类19个主要特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化处理并确定其权重,从而建立了山东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0%受访户采用家庭分散式浅井取水、100%的用户取水后以漂白粉消毒,但消毒剂的投加不规范。当地政府从未组织对水质进行安全检测,农村缺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缺少健全的供水管理制度并且饮水安全意识薄弱。可以从加大水利资金投入推进集约化供水、引进权责明晰的多元化管理制度、建立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污染综合整治等方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水安全后续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干厕革命     
<正>2015年8月19日至22日,第五届国际干厕大会在芬兰第三大城市坦佩雷举行。约有40多个国家的近200位代表参加。那么,推广现代干厕对保护环境有哪些好处呢?笔者就此采访了大会主办方——芬兰全球干厕协会项目经理萨利·胡坦恩女士。唯一关于干厕的国际论坛胡坦恩女士介绍,国际干厕大会由非营利组织芬兰全球干厕协会于2003年发起,目的是推广和交流干厕应用的技术和知识。大会每3年在芬兰城市坦佩雷举行一次。首届国际干厕大会是2003年召开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07,(8):19-19
生态创建对于城市的生态建设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作为国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首批试点省,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杭州市制定了《关于推进杭州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下一步整体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思路和方法;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上海闵行区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左右,并逐步改善"纳入40项民生指标之一,成为"十一五"期间闵行区落实民生的一项约束性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创建力度,黑龙江双鸭山市政府把2007年确定为生态环境建设年,决定全面推动《双鸭山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北京密云县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创建生态县.  相似文献   

12.
正缺少主体性的"新农村建设"就只能变成换一种方式的"旧农村破坏",而"美丽乡村"也只能停留于为旅游业打造的少数盆景。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特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一起恶化并相互交织,而复合性污染在当今世界的农村中也最为严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众多的污染主体和缺失的环境监管保护机构共同形成了共犯体系。如何改造破碎化而又非常低效的治理体系、接纳农民的组织化参与,已经成为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3.
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漳浦县农村饮用水源地的调查,分析了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指出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畜禽养殖、农村生活面源和农业生产面源的污染,并针对这些污染因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社河流域水质进行现状评价,确定其主要污染物;利用经验系数法及环境统计数据,从生活源、畜禽养殖源、农田源、工业源等方面,分析社河流域污染物来源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面源污染是社河流域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2015年面源污染中畜禽养殖占比最大,但占比在不断减少;其次是农村生活源与农田排放源,占比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胜  陈行  郭光辉 《四川环境》2009,28(4):65-68,73
通过大量的调查、监测四川省农村的生活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湖库和小流域污染的现状,本文对农村环境污染分散面广、污染源种类多、污染负荷重、治理技术滞后、治理资金不足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业信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户是农业信息消费与需求的重要主体之一,他们对信息化的认知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在对甘肃地区农户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耕地面积、农田水利条件等因素对农户认知农业农村信息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苏州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苏州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对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对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滩水库进行污染源调查及水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库水质和营养盐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滩水库流域CODCr、NH3-N、TN和TP产生量分别为3664.23 t/a、280.37 t/a、335.49 t/a和74.96 t/a,水库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旅游污染3个方面,其污染物产生量占总污染负荷的93%以上;水质分析表明,自2006年后,黑龙滩水库水质逐渐好转,但2010后CODMn有上升趋势,2012年主要超标因子为CODMn和TP;2004年~2012年,黑龙滩水库营养状况由贫营养向中营养发展,并在2010年~2012年稳定在中营养状态,水库富营养化整体呈现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回收对减少垃圾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6省1 11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垃圾销售价格对垃圾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垃圾销售价格对纸制品类、塑料制品类垃圾的回收量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当这两类垃圾的回收价格增加0.1元.kg-1,我国农村每年纸制品、塑料制品垃圾分别可以增加回收61.52万t和34.45万t。为了减少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污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议政府在制定农村垃圾回收、处理等政策时,可以考虑通过对回收品的价格补贴等手段,来增加纸制品、塑料制品垃圾回收。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按照各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建设高效益,高功能和形成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它是在吸收一切有利于农村发展生产力的新技术的同时,摒弃了有害于环境和导致农业生态恶化的弊端。建设生态农业是使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和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园户村乡各级干部和村民,在科技示范乡建设的进程中,发展农业生产,自觉和不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