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常规晶硅电池组件在发电运行中存在光致衰减现象,经过对电池扩散工艺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提升电池少子寿命和方块电阻的工艺。经实验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解决组件运行中产生的光衰现象。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一般取决于其抵抗局部损伤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往往取决于许多因素,目前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判定方法。基于组件法建模原理将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节点离散为多个对受力有贡献的基本组件,然后通过集成组件来模拟节点的受力特性,并依此构建了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半刚性节点梁柱子结构的连续倒塌数值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与试验结果比较,节点组件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节点的断裂路径和受力发展过程,同时降低了计算成本。说明组件法在连续倒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作为连续倒塌研究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3.
针对含有光伏发电系统的微电网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光伏电池输出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征和光伏电池的基本数学方程,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光伏电池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为微电网中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池模块选择最佳光强和温度,进而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实用,能够很好地反映光伏电池实际特性,可为含有光伏发电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不耐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为了探明钢结构在火灾下的工作性能,对钢结构基本构件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梁柱节点是钢结构中十分关键的部位,在火灾下的可靠连接是保证钢结构火灾安全的重要前提。为了全面了解钢结构梁柱节点在火灾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从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和组件分析法三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节点抗火性能的研究进展。比较了高温下不同类型节点的力学性能,探讨了多种关键参数对节点在火灾下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不同类型节点的高温组件分析模型以及弯矩―转角曲线数学模型。分析表明:节点构造形式对钢框架火灾安全有较大影响;通过设置柱腹板加劲肋、提高螺栓强度等级以及增加连接件的厚度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抗火性能。最后剖析了钢结构梁柱节点抗火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框架‐摇摆墙作为一类高效的结构抗侧力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摇摆墙能够调控框架的层间侧向刚度,充分发挥抗侧力构件的性能,但由于摇摆墙自身缺乏回复力,发生侧向转动以后无法返回平衡位置,对框架有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预应力框架‐摇摆墙抗侧力体系。在框架梁中引入预应力使框架具有自复位能力,从而与摇摆墙协同工作并缓解摇摆墙的倾覆作用。发展了预应力框架‐摇摆墙结构节点核心区剪切块的定参方法,提出了结构的高效数值分析模型,设计了一栋 8 层常规框架‐摇摆墙结构和一栋预应力框架‐摇摆墙结构,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框架‐摇摆墙结构,预应力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峰值承载力更高,结构进入非线性阶段承载力没有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的自复位性能和延性破坏模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预应力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显著小于前者,基底剪力略大于前者, 两者的层间加速度响应接近,节点核心区始终处于弹性阶段。预应力框架‐摇摆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常规框架‐摇摆墙,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侧力体系在抗震地区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组件式GIS是GIS与组件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本文阐述了组件式GIS的特点,进而讨论了如何利用MapX控件开发具有时空变化的滑坡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发电厂 300 MW 机组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目前采用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串级控制方式,因对象工艺繁杂、时间延迟大,且扰动影响因素多(负荷、压力、给水温度和流量),导致模型辨识复杂、控制手段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提出一种带前馈补偿的主汽温度串级控制策略。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在负荷不稳定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8,(5):88-88
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院士课题组利用廉价碳酸钠和碳纳米管制备出无钠预填装"可呼吸"钠一二氧化碳电池。相关成果成为《研究》创刊号首篇发表文章。据介绍,"可呼吸"电池初级版本是锂一氧电池,放电时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充电时再放出氧气,因此被称为"可呼吸"电池。  相似文献   

9.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丁美、贾传坤教授团队联合多家科研团队,自主研发设计出了世界首款液流电池电极材料大尺度生长设备,并开发出了一种大规模储能钒电池专用的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可显著提高钒电池功率密度、能量效率和循环寿命,有效降低钒电池成本.这一技术有望为大规模储能液流电池的商业化电极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智能配电网已在我国飞速发展,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配电网电压跌落问题突出,提出了一种以超级电池为储能单元的动态电压恢复器(DVR)治理电压跌落的方法。在分析超级电池原理与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双向DC/DC并联式储能系统的超级电池等效模型,然后通过算例与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超级电池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力,满足智能配电网所要求的自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智能化变电站通信光缆施工任务,对光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施工工艺后,通信光缆达到了施工工艺标准,承载业务安全,运行可靠,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电电力甘肃酒泉发电厂1号炉脱硫系统烟气换热器换热元件严重损坏的问题,从波纹板箱结构、搪瓷喷涂工艺、蒸汽吹灰压力、烟气换热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分析结果表明: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换热元件波纹板箱压紧力不够和搪瓷喷涂工艺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为误操作责任事故,分析了银川东换流站联锁防误闭锁软、硬件实现方式,并与综自站微机防误系统实现方式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换流站联锁实现方式的优点及换流站引入微机防误系统的弊端。分析结果表明:换流站联锁防误系统软、硬件实现方式与综自站“五防”闭锁实现方式相比存在实时性好、可靠性高、人为干扰因素少、利于实现顺序控制和集中监控且使用便捷等优点。可考虑在部分综自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750 kV白-黄II回输电线路导线跳股现象为例,通过对扩径导线结构及关键架设技术特点的分析找出扩径导线跳股原因,提出了扩径导线在设计、加工制造、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加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改进,可以有效预防导线跳股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1台110 kV变压器油介质损耗因数增大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其原因是绝缘油老化引起的设备缺陷。为此,制定变压器油处理的工艺及验证试验方案,并付诸实施。结果表明:使用绝缘油的再生—净化处理工艺降低了绝缘油的介损指标,高压试验介质损耗合格,绝缘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夏电投西夏热电公司热网循环水泵富裕量过大,造成水泵节流损失大、扬程偏高、电机过载问题,依据泵的基本理论,经计算后确定了热网循环泵叶轮车削工艺改造方案。结果表明:改造后循环泵出口阀的节流损失及电机负载电流减小,节能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我国涝灾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区,其中6-7月的旱涝,大部分是由梅雨异常引起的。为了研究梅雨的影响因子,利用1954-2005年太阳黑子、江淮地区33站梅雨期降水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对江淮地区梅雨的影响。研究表明,梅雨量趋势系数的最大值中心位于杭州地区,而太阳活动与杭州地区的梅雨基本上没有关系。太阳活动对江淮地区梅雨量、梅雨强度的影响具有地域性。太阳活动与梅雨量的相关关系由北向南,依次呈现为负相关性、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太阳活动强的年份,江淮地区北部和南部梅雨量偏少,江淮中部梅雨量偏多;太阳活动与梅雨强度的相关关系由北向南,依次呈现正相关性、负相关性,太阳活动强的年份,江淮地区北部梅雨强度较强,江淮南部梅雨强度较弱。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谷年江淮地区普遍偏涝。  相似文献   

18.
上海气象参数与太阳活动和ENSO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2进小波的分解与重构技术分析了太阳活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0)与上海地区月降水量、月均气压和月均温度序列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频带)上太阳活动和ENS0对上海的月降水量、月均气压和月均温度有不同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ENS0活动对上海月降水量和月均气温的影响强于太阳活动的影响。结果还清楚表明和证实了在不同频带上太阳活动与ENS0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架空输电线路杆塔攀爬过程中防护措施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防坠模块上下杆塔的防坠落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在实践作业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宁夏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循环水浓缩倍率偏低,造成循环水排污量偏大的问题,通过对循环水及循环水补充水水质分析,结合目前循环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的改造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水浓缩倍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改造方案达到了改善循环冷却水水质和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