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煤暴露环境发氟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石煤暴露环境中发氟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结合病情调查,采集发样进行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石煤暴露环境发氟含量个体差异显著,呈非正态分布,平均值为67.08±64.68μg/g,变异系数为96.42%;发氟含量同Ca、Mn、Se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Ti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子分析显示发氟含量分布除受体内生化反应控制外,与表生地球化学环境、膳食结构以及饮用水的水质等因子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磷肥厂周围12个村庄的人发、粮食和饮水硒、碘、氟进行了测定,利用改进的模糊数学中的群体识别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结果表明,受污染较重的几个村庄人体硒、碘、氟含量确实受到来自磷肥厂的大气高浓度硒、碘、氟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测定了黔西北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样品氟含量及氟的形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氟含量为314~3558mg/kg,平均为945mg/kg,高于全国土壤全氟平均含量(453mg/kg).不同类型供试土壤中全氟含量高低顺序为:棕壤和褐土(分别为1118和1114mg/kg)>黄棕壤(908mg/kg)>黄壤(681mg/kg).供试土壤中不同形态氟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平均含量为940mg/kg;其次为有机束缚态氟,平均含量为7.82mg/kg,处于氟污染较高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铁锰结合态氟也较高,平均含量3.99mg/kg;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均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98,1.14mg/kg.由此可见,土壤中氟形态大部分均以残余态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可被茶树叶吸收的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含量均不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可交换态氟只与水溶态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9**),而水溶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40*, 0.226*, 0.229*), 有机束缚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也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57**, 0.312**, 0.320**),水溶态氟与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氟形态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不明显,仅有机束缚态氟与土壤有机质呈弱负相关.本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氟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氟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1 前言云南磷资源极为丰富,由于开发造成污染,氟骨病的范围日趋扩大,可是一些未开发地区的氟骨病由于生活习惯不科学也十分突出,如昭通镇雄一带60%以上的人患有氟斑齿。研究横江氟背景值中发现,这一带地区的水氟含量为0.079~0.20ppm,比生活饮用水0.5~1.0ppm低;大气的平均含量也比0.007ppm卫生标准低;镇雄之所以成为全省氟齿斑的典型地区,研究认为,除  相似文献   

5.
宁夏贺兰山煤炭开采和煤层自燃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区近30年来开采强度加大,自燃程度趋重。本工作深入调查和系统测试了该区地表土和牧草等共计137件样品中的氟含量,结果显示:地表土中氟含量总均值为707±126μg/g,显著高于当地氟背景值;牧草氟含量为218±42μg/g,表明羊氟中毒可能与地表土及牧草高氟息息相关。地表土中硫酸盐均值为1771±130μg/g,而p H均值为5. 92±0. 82,与当地背景值相比,该区硫酸盐含量显著偏高,酸性明显较强。研究表明,贺兰山北段地表土存在酸污染及硫酸盐污染,并伴随氟污染,可能源于该区域采煤、用煤及煤层自燃历史悠久,导致氟化物、酸性硫酸盐沉降并存,随之污染牧草,进而引发羊氟中毒。  相似文献   

6.
西南氟病区典型高氟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氟富集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阳市高氟土壤的成土母岩主要为三叠系松子坎组泥质灰岩与泥质白云岩。研究区内表层土壤最高值是全国均值的8.2倍,深层土壤最高值是全国均值的12倍。土壤中氟富集的主要原因为土壤粘粒组分吸收富集了基岩风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氟,在基岩氟含量较高的地区,这一过程导致土壤氟含量达到极高水平。在碳酸盐岩区发育程度不同的土壤氟含量差别较大,氟主要富集在土壤粘化层,土壤中含粘土矿物和非晶质矿物越多的层位,氟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7.
氟是人体和其他动物的必需元素,氟过量和氟缺乏都会影响到人体健康.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长期堆置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煤矸石中氟浓度水平和氟的形态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矸石中全氟含量平均值为364.87 mg/kg,远高于200 mg/kg的全球土壤氟含量平均水平;不同岩性的煤矸石中全氟含量(平均值)的排序为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砂岩>石膏岩;煤矸石中不同形态氟的含量排序为残余态>无定形铁铝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可交换态>结晶铁铝结合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电解铝厂氟污染对周边蔬菜的影响,通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凯里某电解铝厂周边蔬菜的氟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蔬菜的氟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铝厂周边蔬菜中氟的含量最高为76.94 mg/kg,最低为19.90 mg/kg,平均含量为42.98 mg/kg,都已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蔬菜中氟污染物最大容许含量,蔬菜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氟污染。不同种类蔬菜中的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叶菜类蔬菜氟含量为茄果类蔬菜氟含量的1.5倍,叶菜类蔬菜积累氟的能力比茄果类蔬菜强,更容易受到氟的污染。铝厂周边不同区域的蔬菜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氟污染,主要与铝厂的距离有关,距离铝厂越近,蔬菜受到氟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氟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易春瑶  汪丙国  靳孟贵 《环境科学》2013,34(8):3195-3204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典型区小麦-玉米农田土壤氟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方法,测定了采自该地区的耕作层土壤样品(0~30 cm)和剖面土壤样品氟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总氟含量为338.31~781.67 mg·kg-1,平均含量为430.46 mg·kg-1.耕作层土壤中不同形态氟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平均含量为402.73 mg·kg-1;其次为水溶态,平均含量为14.39 mg·kg-1,处于氟污染较高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再次为有机态和铁锰结合态,其平均含量分别为8.90 mg·kg-1和4.10 mg·kg-1;可交换态含量最低,其平均含量为0.33 mg·kg-1.耕作层土壤中水溶态氟含量与土壤pH、CEC呈正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呈负相关;铁锰结合态氟含量与土壤pH、CEC、土壤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对土壤水溶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影响最显著,土壤CEC对土壤总氟和残余态氟含量影响最为显著.土壤剖面总氟含量受土壤岩性变化控制,在包气带中呈现峰谷交替的变化特征;土壤剖面水溶态氟含量受土壤岩性变化较小,受土壤pH影响较大,各土壤剖面水溶态氟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在靠近地表0~100 cm处变化.本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氟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氟的迁移转化、土壤氟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燃煤氟中毒地区民用高氟煤的氟释放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模拟实验和农户家中的现场测定表明,室内空气氟含量与民用煤的氟含量呈正相关趋势(R=0.612, p<0.01);但在民用炉燃烧温度条件下的煤氟释放率却与煤氟含量无关.在200~1200℃范围内,煤氟释放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呈"S"型,即300℃时开始逐渐上升,700℃前较低,最高不超过31%,700℃至1000℃之间,则释放率迅速上升,随后较为缓慢,到1100℃至1200℃时,释放率接近100%,其整个释放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总体上,煤氟释放与煤氟的存在状态和煤中的矿物及化学组成有关,贵州烟煤、无烟煤氟的燃烧释放要比陕南石煤更快,前者的释放率在1100℃时就接近100%,而后者则到1200℃时才释放完全.民用炉的燃烧温度最高为1000℃左右,这时贵州烟煤、无烟煤样品的平均氟释放率为86.9%,而陕南石煤样品的平均氟释放率为80.6%.  相似文献   

11.
不同茶园土壤氟含量和茶叶冲泡过程中溶出氟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飞高  李丹 《环境科技》2009,22(3):26-29
通过对我国江西产茶区5个茶园土壤样品和茶树样品的采集,探讨了不同茶园茶树组织和茶园土壤氟含量.结果表明,氟主要集中在树叶上,尤其是落叶,落叶氟含量是嫩叶的2.5~4.0倍;土壤pH值影响了土壤和茶树样品的氟含量.使用2种方法(重复浸泡、持续浸泡)浸泡4种茶类(绿茶、黑茶、乌龙茶、砖茶).结果发现茶叶中的氟以水溶性为主,水溶性氟含量达到了53%~80%:持续浸泡茶叶释放出的氟比重复浸泡茶叶释放出的氟含量要大,砖茶释放出极高的氟;为了防止氟斑牙的发生,人体饮用茶水,每日消耗的绿茶、乌龙茶、黑荼、砖茶茶水分别不能超过5.9,10,5.4,1.8L.  相似文献   

12.
杭嘉湖平原土壤中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杭嘉湖平原13个地区的耕层土壤(0~20cm)中氟元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中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氟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受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自然的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水溶态氟、交换态氟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施肥、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起很大作用.采用Kriging最优插值法得到了表层土壤氟含量的空间分布图,显示土壤氟元素的3种形态与土壤母质、pH值、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含量关系密切;全氟含量集中在200~300mg/kg;水溶态氟含量集中在0.5~1.0mg/kg;交换态氟含量集中在2.0~4.0mg/kg.全氟、水溶态氟、交换态氟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中、东部比西部高.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土壤氟异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贵州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250 000)项目成果,对贵阳中心区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全氟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①贵阳中心区土壤氟含量较高,表层、深层土壤氟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 143、1 438 mg/kg,且空间分布变化较大;氟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②不同类型土壤中氟含量变化较大,其中紫色土中含量(1 306 mg/kg)最高,水稻土次之,石灰土、粗骨土、黄壤等差别较小,其含量范围在1 099~1 167 mg/kg之间. ③土壤氟含量与其母岩呈显著正相关性,且土壤中氟含量较母岩更高,表明风化成土过程中存在一定富集,土壤氟与成土母岩之间具有一定继承性. ④土壤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存在局部氟污染(异常),污染区、警戒区、安全区和清洁区所占比例分别为13.6%、62.2%、19.2%和5.0%. ⑤生态环境效应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局部土壤受氟污染区的油菜和稻谷样品中氟含量范围分别为1.86~2.68和10.40~13.50 mg/kg,同时地下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氟污染.因此,贵阳中心区土壤氟含量较高,局部土壤已受到氟污染,可能会对农产品质量、饮水安全及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政府部门及科研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丰沛铜地氟病区大气环境中氟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石灰滤纸法和滤膜电极法测试了徐州丰沛铜地区大气环境中的氟含量,结果表明:由城区至城效到农村,大气环境中的氟含量趋向下降,采煤、煤的燃烧和铝厂等企业是大气中氟的主要污染源,该区地氟病与大气环境中的氟含量未见明显联系,不属燃煤污染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理洱源县氟中毒区高氟温泉水中氟含量控制方法,文章采用羟基磷酸钙离子交换法和黏土、明矾吸附法进行温泉水中除氟。结果表明,采用羟基磷酸钙离子交换法进行温泉水中除氟,分别在24、79、92℃温泉水样中按照1.67 g/L比例加入羟基磷酸钙,温泉水样中的氟含量由5.28μg/m L到4.55、3.30和2.62μg/m L,将水样温度调节到当地沸点92℃,除氟后水样的含氟量仍高达2.62μg/m L,超过国家饮水氟含量标准(1.0μg/m L,GB 5749-2006)。采用的黏土和明矾吸附法进行温泉水中除氟,在室温稳定的情况下,加入标准量、1.5倍量、2倍量、3倍量除氟剂,温泉水中氟含量由5.28μg/m L分别降至0.95、0.33、0.12、0.08μg/m L;当加入除氟剂量保持不变,在室温(24℃)、50、79℃时氟含量由5.28μg/m L分别降至0.95、0.75、0.73μg/m L;当除氟剂量和作用温度均保持不变,加入标准除氟剂量在室温条件下分别静置30 min和12 h,温泉水中氟含量由5.28μg/m L分别降至0.87、0.91μg/m L。以上采用黏土和明矾去除洱源当地温泉水中氟试验中,改变添加除氟试剂量、温度以及静置时间等条件时,除氟量和除氟率有所变化,但是除氟后的温泉水中氟含量均低于1.0μg/m L,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中氟的含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全国主要产煤的26个省、市和自治区根据各煤田的地质储量、成煤时期和煤变质程度,兼顾各矿区的煤炭产量,采集305个煤样,用高温热水解-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了全部样品的氟含量.煤中的氟主要以无机形态赋存,氟含量和变质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成煤时代等单一因素对氟含量的影响可能为其它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掩盖,对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具体的研究研究了各省、市和自治区的煤氟含量的分布,有必要重新审视、甄别燃煤型氟中毒区氟的来源.全国煤的氟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90%的样品含氟范围为47~347mg/kg,宜用几何平均值136mg/kg作为全国平均煤氟含量.与世界煤相比,中国煤氟含量并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包裹法对民用高氟石煤氟硫污染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钙基固氟剂包裹石煤以降低氟硫污染的方法.8 户使用包裹钙基固氟剂石煤的农家和 8 户使用普通石煤的农家的比较结果表明,包裹固氟剂石煤组比普通石煤组燃煤氟释放率平均降低了 44.7%(P<0.05);室内空气氟含量下降了 85.7%(P<0.01);室内空气 SO2含量降低了 75%(P<0.05).放置条件较一致的 4 个玉米、辣椒样品氟含量的比较表明,使用包裹固氟剂石煤农户家的玉米、辣椒样品的氟含量分别比使用普通石煤的下降了 50%和 53%.  相似文献   

18.
土壤的苏打盐渍化与地方性氟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野外样品的分析和理论分析两方面证明,在苏打盐渍化过程中,土壤溶液的pH值增高,K~ 、Na~ 、HCO_3~-、CO_3~(2-)含量增加,这将导致水溶性氟在土壤中的集聚并形成高氟地下水.阐明了在我国北方苏打盐渍化区与潜水高氟型地方性氟病区一致的原因.潜水高氟型地方性氟病区往往发生过古代苏打盐渍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积聚的水溶性氟是现代高氟地下水中氟的重要来源.中更新世是我国北方风化壳和土壤中水溶性氟积聚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蔡荟梅  彭传燚  陈静  侯如燕  宛晓春 《环境科学》2013,34(11):4440-4446
采用盆栽实验和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外源添加水溶性氟在茶园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转化及不同赋存形态氟对茶树氟富集的贡献.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本底各赋存形态氟含量随时间的变异很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外源水溶性氟进入土壤后迅速向各个形态转化,10 mg·kg-1氟处理下,水溶性氟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有机束缚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可交换态氟含量处理前后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残余态氟含量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00mg·kg-1氟处理下,水溶性氟、铁锰结合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可交换态氟含量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前后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残余态氟含量则为上升的趋势,与10 mg·kg-1氟处理表现有差异.0~10 mg·kg-1氟处理内,茶树根、茎和叶中总氟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10~100 mg·kg-1氟处理内,则变化不显著(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氟形态对茶树根、茎和叶中水溶性氟和总氟的积累贡献有差异,叶片总氟含量与土壤中水溶性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和残渣态氟含量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而叶片水溶性氟含量与土壤各赋存形态氟含量没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0.
徐州地氟病区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徐州地区地氟病区环境及食物链中氟含量与分布的研究,探讨了地氟病的成因,建立了徐州地区地氟病区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指出降氟改水或更换饮用水源是地氟病防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