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筑材料和制品燃烧性试验规范对保证建筑物内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极为重要的。笔者对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以及中国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规范进行分析、比较和综述。通过研究认为美国和加拿大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基本相似,他们主要针对材料的燃烧性、火焰传播进行检测;欧盟于2001年颁布了新的燃烧性分级体系,该分级体系包括专门针对铺地材料部分和针对其他所有建筑构件材料和产品部门;日本采用锥形量热计法(ISO5660)将内装饰材料分为不燃、准不燃和阻燃材料3个等级;我国对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包括不燃性试验方法、墙和天花板内装饰材料的三级分级体系和铺地材料两级分级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阻燃防护机织物是指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时能防止本身被点燃或延缓并终止燃烧的织物。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阻燃防护机织物主要由两种方法制成,一是用本质阻燃纤维直接织制;二是由普通非阻燃纤维织制,再经阻燃后整理制成。阻燃防护机织物属于功能性纺织品的一种,其作用是避免或降低穿着者受到高温或火焰灼伤的可能性。因此,该织物的首要性能指标是热防护性能。而力学耐久性不仅是功能性服用  相似文献   

3.
鄂大志  张明  邸曼  夏大维 《火灾科学》2020,29(2):115-120
利用火灾现场中燃烧物沉积物所特有的火灾原始信息,可以帮助火灾调查人员准确辨识与鉴别起火部位或起火点附近可燃物分部情况,辅助判断初始起火材料和起火部位的特点,通过燃烧模拟试验,开展了木材、化纤织物、棉织物、PVC制品、聚氨酯泡沫等常见固体可燃物燃烧沉积物微观形貌特征研究。首先,利用SEM 分析了不同材料沉积物中粒子分布、微观形貌等结构性差异。接着,进行了颗粒物的形貌学测量和组成成分测定。最终,得到了样本的量化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种固体可燃材料燃烧沉积物存在结构性差异,但并不显著;对组成粒子进行的形貌学测量和成分测定,可以量化区分材料属性。该方法可以为建立火灾现场起火部位可燃材料的燃烧时序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2002,(11):50-51
①按燃烧性,危险物品分为几类?按燃烧性,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品统称为危险物品,可分为以下7类:1.爆炸物品。凡是受到高热、摩擦、冲击等外力作用或受其他因素激发,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同时伴有巨大声响而爆炸的物质,就是爆炸物品。如:雷管、炸药、鞭炮药等。2.易燃和可燃液体。这类物质极易挥发和燃烧。如汽油、煤油、溶剂油等。3.易燃和助燃气体。这类物质受热、受冲击或遇火花能燃烧或发生爆炸,或有助燃能力,能扩大火灾。如氢、氯、煤气、乙炔等。4.自燃物品。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由于本身受空气氧…  相似文献   

5.
动力和照明用电,都要靠 配电线路来输送。如果线路设 计、安装不当,维修不善,就 会发生事故。 事故原因 据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 主主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短路(俗称碰线、混 线或连电)。当两根电线在某 一点碰在一起引起短路时,电 阻突然减少,电流骤然增大(比 正常电流增大30倍以上),从 而大大加速电子间的碰撞和分 子运动,以致产生大量热(比正 常发热量大约增大900倍以 上),使电线绝缘层燃烧,金属 熔化,引起附近可燃物起火。 形成短路的原因主要是:选用 的导线不符合环境要求,致使 其绝缘因受高温、潮湿或腐蚀 等作用而失去绝缘性能;裸导 …  相似文献   

6.
1 检测目的 混凝土材质恶化是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受环境条件、化学腐蚀、火灾及长期高温作用、碱骨料反应,造成混凝土开裂、酥松、起鼓、剥落、强度下降,并导致钢筋锈蚀、耐久性下降。因此,混凝土材质恶化检测是评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原因及程度,预测剩余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检测内容 (1)构件所处环境情况的分类; (2)化学介质侵蚀损伤检测; (3)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4)冻融损伤检测; (5)火灾及长期高温作用损伤检测; (6)碱骨料反应损伤检测。 3 环境情况的分类及测区布置 3.1 环境情况的分类 室外构件可分成三类:室外淋雨构件;室外不淋雨构件;室外靠近建筑物通风口的构件。 室内构件可按所处环境温度和湿度情况分类。环境温度分类:①正常室温;②小于60℃;③大于60℃。环境湿度分类:①干燥环境;②正常室内空气湿度,无水;③经常有水的环境,如雨水、生产用水;④50%~80%的时间浸泡在水中,或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⑤80%以上时间浸泡在水中,或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烟道火灾的发展蔓延决定于烟道内不同部位沉积油垢的热解燃烧特性。利用气质联用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典型中式厨房烟道入口及出口部位的油垢进行了主要成分和热解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烟道不同部位油垢的热解燃烧性能差异很大,位于出口部位的油垢,其主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小,热分解起始温度和起火温度低,热解燃烧第一阶段活化能低,会首先起火;位于入口部位的油垢,其综合燃烧性能高,燃烧猛烈,氧气的供给量对燃烧影响不大。烟道火灾防治工作需综合考虑入口部位与出口部位油垢的不同热解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棕垫材料在火灾中的热解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为20℃/min时,空气气氛下燃烧过程表现为两步反应,在335℃和470℃出现失重峰,总失重率为95%,两阶段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08.95 kJ/mol和261.15 kJ/mol;氮气气氛下热解表现为一步反应,在335℃出现失重峰,失重率为80%,反应活化能为103.24 kJ/mol。随升温速率增加,棕垫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失重峰值温度及主阶段热解结束温度均向高温侧移动。燃烧过程中低温段活化能增大,高温段则降低;热解过程中活化能增大;反应级数不变。研究表明,棕垫材料与常见生物质可燃物具有类似的热解燃烧性能,其潜在火灾危险性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甲烷燃烧具有环境污染小、放热量大等优点,但甲烷燃烧转化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研究甲烷燃烧过程的转化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涡耗散模型,运用有限容积法建立甲烷和空气非预混燃烧与扩散数学模型。针对具有3个小挡板,一个喷嘴的圆柱型燃烧器进行数值研究。结论:随着不同入口空气速度的逐渐增加,甲烷-空气非预混燃烧反应不充分,在轴向距离2 m处,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然而氧气增多,甲烷燃烧的转化率变低;随着不同入口甲烷速度的逐渐增加,甲烷-空气非预混燃烧反应充分,转化率变高;随着不同入口甲烷温度的增加,氧气浓度增加,甲烷-空气非预混燃烧反应不充分,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细永雾与酥油池火相互作用的初始阶段,或细水雾不能有效抑制酥油池火时,往往会发生火焰燃烧被强化的现象.为了深入认识这一现象的发生机理,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水滴撞击到不同温度酥油表面的动力学过程.试验中水滴的初始直径为(2.61±0 1)mm,韦伯散为77.9;酥油温度变化范围为200~300℃.整个碰撞过程采用Phctron Fastcam高速摄影仪进行拍摄记录.结果表明:水滴撞击到高温酥油油池时,水滴会迅速蒸发并在酥油中生成气泡,气泡上升到酥油-空气交界面时破裂,或者在油池内部发生蒸汽爆炸导致酥油液滴或酥油液桂飞溅;当酥油温度达到300℃时,水滴进入酥油后114ms左右即发生剧烈的蒸汽爆炸,大量高温酥油被溅起,这应该是导致细水雾熄灭酥油池火时发生火焰燃烧被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设计模拟燃烧试验方法,考察分析水泥混凝土、AC、SMA和OGFC几种路面材料的防火性能.结果表明: 设计制备的OGFC路面逃逸汽油量最大,较水泥混凝土路面,燃烧时间缩短一半,逃逸汽油量高达89%,路表温度控制在200 ℃以下,空气温度不足50 ℃,明显优于其他沥青路面材料甚至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高黏度改性沥青配制的OGFC面层路用性能优良,可以有效防止汽油燃烧,适于作为大型公路隧道沥青面层材料.  相似文献   

12.
液化气钢瓶一旦起火,首先要侦察火情,查明判断情况:查明是个体钢瓶燃烧还是群体钢瓶燃烧;查明钢瓶处于何种状态燃烧(是立还是卧,火焰是向上还是向下还是向侧等);查明钢瓶角阀是否完好;查明钢瓶已燃烧时间或钢瓶受火焰辐射的时间;查明钢瓶有无爆炸征兆(很重要的一项,容易造成施救伤亡事故)。注意:钢瓶在火焰直接作用下,持续燃烧约三分钟,就有爆炸危险。  相似文献   

13.
施倚 《劳动保护》2014,(8):119-119
<正>主持人:我们企业是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危险物品,请问: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危险物品分为哪几类?深圳任济民任济民先生:按燃烧特性,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品统称为危险品。可分为以下7类:1.爆炸物品。凡是受到高热、摩擦、冲击等外力作用或受其他因  相似文献   

14.
李恩成 《安全》2012,33(8):36-37
1地下建筑防火分区的技术措施在地上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 1.1扩大非商业建筑地下防火分区面积的可行性 对于防火分区面积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绝大部分建筑物给出的地上部分面积均大于地下部分,比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一类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为1000m2,二类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为1500m2,地下室防火分区面积为500m2;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物防火分区面积为2500m2,地下室为500m2.但是对于地下商业建筑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达2000m2.而其他类型的地下建筑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其防火分区面积最大也就是1000m2.  相似文献   

15.
夏季的高温恶劣环境是对爱车最大的考验。高温天气爱车易出现如下故障:1.润滑油容易变质和烧损;2.零件磨损加剧;3.发动机充气系数下降;4.制动性能变差;5.供油系统产生气阻;6.可燃混合气燃烧不正常。为此,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影响多孔球形材料阻火抑爆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气体爆炸模拟软件FLACS建立多孔球形结构中湍流燃烧模型,对填充多孔球形材料后丙烷/空气预混气体燃烧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球形材料能够有效衰减爆燃压力波、阻隔火焰传播,起到阻火抑爆作用,且压力波衰减程度和火焰阻隔效果与多孔球形材料的尺寸、孔径及填充密度密切相关。当多孔球形材料的直径为25 mm、孔径为3 mm、填充密度为20层时,压力波衰减程度最大,火焰阻隔效果最明显,说明直径和孔径越小,填充密度越大,材料的阻火抑爆性能越强。  相似文献   

17.
焊割作业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这是因为焊割作业是在高温燃烧下进行的明火作业:电焊的燃烧温度在5000~7000℃,气焊(割)的燃烧温度在3000℃以上,而焊割作业主要有电焊和气焊两种工艺.在作业过程中除了金属本身具有传热的性能,还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和金属熔渣(俗称焊渣、熔珠),一旦这些高温熔渣溅落到易燃可燃物上或遇到易燃气体很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最惨痛的案例莫过于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市王成太等4名无证上岗的电焊工在东都商厦地下一层违章焊接该层与地下2层分隔铁板时,电焊熔渣溅落到地下2层的可燃物上引发火灾,造成309人死亡.而1993年2月14日,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家具厅在装修过程中,违章焊接,未按要求清理作业现场的泡沫塑料、地板革、化纤地毯、海绵床垫等可燃物,引发火灾,造成81人死亡,53人受伤.  相似文献   

18.
电器电器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因为水和泡沫都能导电。应选用二氧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或者干沙土进行扑救,而且要与电器设备和电线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油锅油锅起火时,千万不能用水浇。因为水遇到热油会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扑救方法是,迅速将切好的冷菜沿边倒入锅内,火就自动熄灭了。另一种方法是用锅盖或能遮住油锅的大块湿布盖到起火的油锅上,使燃烧的油火接触不到空气缺氧熄灭。燃料油、油漆家中贮存的燃料油或油漆起火千万不能用水浇,应用泡沫、干粉或1211灭火器或沙土进行…  相似文献   

19.
夹层电缆引发火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现代建筑夹层中贮藏大量未加金属导管防护的电线电缆所引发的火灾效应.在一个全尺寸燃烧套房模型中进行了起火室和顶棚夹层空间电缆火灾的实验研究,并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实验中烟气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明火源可以加强电缆的火灾功率;通风状况对夹层电缆火灾的温度场、烟气遮光度和火灾功率有明显影响.电缆燃烧产物中主要毒性气体为CO.电缆在夹层燃烧时,CO和CO2浓度均高于目标室和起火室中的浓度.而夹层毒气最为集中,其CO浓度远远超出OSHA和IDLH标准.电缆在夹层燃烧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BVR多芯铜导线过电流故障下燃烧及火焰传播特征,采用堆栈技术分析导线受热形变,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故障导线发热、熔断及绝缘燃烧现象,研究导线发热形变、熔断时间及燃烧时火焰传播速度与电流值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I=136 A时,导线不发生熔断,只有当高温线芯直接接触周围可燃物才可引发火灾;当I=153 A时,导线会发生熔断现象,且熔断时间随过电流值升高而缩短;当I=204 A时,导线发生熔断,断路电弧引燃周围热解气体,火焰前沿迅速蔓延至导线两端,平均火焰前沿传播速度达2.2 m/s,平均明火持续时间达8.2 s,整根导线无需外界可燃物即可发生明火燃烧。研究结果可为起火原因认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