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可测算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通过现场技术改造,可使低于标准要求的功率因数达标,实现节电目的。本文分析了无功补偿的作用和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着重论述了低压电网和异步电动机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结合应用实例说明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提高低压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已成为节电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油田配电网为油井举升、油田注水、油气集输加工处理等生产提供动力,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配电网会产生一定的电能损耗。本文重点从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电容器等环节入手,针对目前的技术现状,分析存在的节电潜力,从而为油田配电网优化设计、降低损耗、提高效率找到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常用的一项节能技术,它能够减少电网无功电流、降低线路和变压器损耗,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本文通过重点对几种自动跟踪无功补偿技术的分析,结合埕海110kV变电站建设工程的需要,提出无功补偿技术的优化方案,为变电站无功补偿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需电力也成倍增加,由于坑口电站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发展,电网中无功电力的需要比例日益增加,因此,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报、节约电能是各级用电管理部门时刻关注的问题。一、无功电力补偿足节电技术的一种好形式。(1)无功电力的作用。由电网供给负载的电功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使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的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的功率称为有功功率;另一部分是由电能在电源和电感性负载之间交替往返的电功率,这叫无功功率,也就是通常称的“无功电力”,无功功率并不作功,但却不是“无…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介绍某化工企业供配电情况与负荷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供配电功率因数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对企业用电设备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计算了无功补偿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集成度高、能耗量大的津滨轻轨系统,滨海快速公司将节能降耗纳入公司发展战略,通过对供电系统功能分析、无功补偿节能分析、中压环网电压等级的合理性分析,先后引进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电力监控等先进的节能技术,着力为天津市民打造安全舒适、低碳经济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7.
油田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原油的提升、处理、集输、脱水、注水等都需要消耗电力来完成。本文介绍了油田配电系统能耗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配电系统节约能耗的意义,重点对油田配电线路的经济运行、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无功补偿的优化设置、电动机的经济运行、照明设备节能、谐波治理措施和电能监测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配电系统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为油田节电降耗工作提供了一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并且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如何实现节能发展,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电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的能源支柱,推广和应用电力节能技术,对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种情况,提出了一些无功补偿方案并介绍了有源滤波器的原理和特点与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配电网[35KV(6KV)配电线路---变压器---380V 线路---用户]中,我们考虑节能时往往仅想到的是有功节电,计算的是电能损耗,而忽略了由于油田配电网中大量存在着感性负载,导致了大量无功功率在电网的流动,致使无功功率消耗也相应地增大.对于运行中的重载荷配电线路、变压器、异步电动机上的无功功率消耗要比有功功率损耗大得多,所以有必要就此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抑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着动态无功补偿在汽车装焊车间的运用,以华利公司焊装课生产线低压电力系统改造为例,介绍了装焊车间使用动态无功补偿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天津轻轨根据电力系统特点,利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轻轨负荷及电缆的仿真模型,按照主变电所满载、轻载和接近空载3种状态进行仿真计算,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照,计算出无功补偿容量。对轻轨变电所35kV电压侧的3种动态无功补偿方案进行了经济性比较,最后得出集中式补偿是最经济的。并进行建设和安装,每年节约能源费用1000万元。在节约大量能源的同时,CO2年减排量达到6220吨。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是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探索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当前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发展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建立从"补偿路径、补偿工具、补偿方式"出发构建的"三层统一"生态补偿机制,其中政府,市场,民众"三主体,五方向"的补偿路径是此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层次;资本是此生态补...  相似文献   

13.
沈渊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132-132,137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最大限度地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做好节约用电工作,是当前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概述了企业节约用电的重要意义,并从无功补偿应用、科学管理、技术改造三个方面,来就企业节约用电工作的开展途径做出分析论述,意在为企业节电工作的现实开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县级农村电网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县级供电企业的节电工作对策应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双管齐下,着重加强技术改造。在优化电网结构、更新改造高耗能设备、加强无功补偿、狠抓钱损管理等诸方面齐抓共管,合理、节约地使用电能,以缓解目前电力供应不足的紧张局面,满足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LED路灯与传统主流路灯——高压钠灯的比较,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1)LED路灯节能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多;(2)LED路灯功率因数高,一般不需无功补偿;(3)LED路灯的色温不是劣势;(4)LED路灯配电线路截面不宜减小;(5)LED路灯标准不统一阻碍其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演进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环境污染严峻形势逐渐凸显,流域生态补偿作为调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及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被广泛关注和应用,我国各地区在不同尺度上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水环境特征从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逐渐转变到水环境质量局部改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省内扩展到跨省,政策目标从单一转向综合,标准核算方法不断丰富,补偿方式逐步探索创新。本文通过梳理近20年来的政策文件和实践案例,结合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典型案例分析,认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顶层设计制度框架日益完善,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实现流域全覆盖、政策目标较为局限、补偿标准合理性不足、补偿机制与流域管理衔接不够、补偿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亟须总结归纳实践经验,补齐政策短板。建议从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因地制宜设置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政策目标、尽快研究制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技术标准、探索建立综合性流域管理机构、鼓励创新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五个方面出发,尽快推动建立稳定长效的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国区域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利益主体(谁补偿、补给谁)、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多少)及补偿方式与渠道等是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核心。中国生态补偿实践格局存在省域差异,在补偿类型上,涉及综合型、森林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等各个方面,且省级差异较大;在补偿形式上,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施的生态补偿和省域政府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是中国各省域生态补偿利益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补偿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广东等省的补偿水平相对较高,而新疆、西藏、甘肃、贵州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较低;在补偿方式与渠道上,财政转移支付在各省普遍采用,赔偿金、资源价值费、资源税在各省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在补偿利益主体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农户”的生态补偿利益格局在全国各省均有,“企业-农户、企业-地方政府”作为补充。之所以在不同省域之间会存在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这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导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资源禀赋及地域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众对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既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客观性,同时需要从政策、管理、公众参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以管控与协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直埋供热管道在设计、施工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国内很多新建、改扩建的供热管网大多采用直埋敷设技术。《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的颁布执行,为直埋供热管道的设计和安装起到了可靠的保障。2011年,《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的颁布执行,为直埋敷设无补偿敷设方式的设计应用提供了依据。目前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已广泛应用,直埋敷设无补偿敷设方式从初投资、管网运行的节能型、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与有补偿敷设相比都有较大优势,因此无补偿预应力安装的先进供热管道敷设方式亟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补偿标准是节水灌溉技术补偿政策的核心,也是促进农户技术采用的关键内容。论文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通过选择实验调研和RPL(Random Parameters Logit)模型估计,量化了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外部效益,并结合特定技术与农户谈判能力讨论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民勤县城乡居民均希望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技术采用的外部效益约为1 052.25元/hm2;以膜下滴灌技术为例,合理的补偿标准应在789.15元/hm2左右。从现行政策看,过低的补贴标准难以保障农户切身利益,导致政策响应不足。据此建议,完善成本收益核算体系,将技术采用的外部效益纳入补偿标准的核算中,提升补偿政策的公平性,同时也要根据技术类型及其采用面积进行精准化补偿,保障资金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国内外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2011年9月对威海、深圳、厦门等3个沿海城市有关海洋生态补偿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从概念界定、研究内容、补偿标准的确定、资金来源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问题和建议,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