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以来,人们对生命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珍视与关爱。当人类遭受到来自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难时,我们体会到人类本身的无力与渺小,而作为大自然的另一种生灵--野生生物,当它们面对来自人类的侵袭、捕杀甚至惨不忍睹的虐待时,它们"情何以堪"?我们也许应该在追逐利益与高贵的人性时多一些悲悯,不断唤起对另一种生命的救援……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神奇而无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大自然母亲般的养育,就没有人类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但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也不为当代人所独有,而是当代与前世和后代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爆发过无数次民族之间、宗教派别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消除隔阂,寻求共识,管控风险,相向而行才能维护和平,避免杀戮。同样在人类发展史上,我们还经历过人与自然界的战争,那是我们视大自然为对立物,无视自然规律而一味地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所致。初期,在一定范围内,人类曾凯旋而归,然而如恩格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无私地赐于人类巨大的财富,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大自然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存在。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人类与大自然不能和平共处,环境则会翻脸不认人,从朋友变为敌人。再进一步说,如果环境发生重大突变,恶化到不允许任何生物存在的程度,环境也将决定人类社会的灭亡。 过去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在人类发展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历了异常严峻的考验,疯狂肆虐的“非典”让人类再一次虚心反省,从新认识生活,审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文明、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的发展的关系等。哪些要延续、发展,哪些要摒弃、根除。也许SARS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惩罚,可是从这次惩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不是主宰,而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而已,只有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成为更好的朋友。一、人与动物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新传染病的流行反映出许多的问题,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值得人们深思。人类文明只有几千年,即使算上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也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小片段。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继而为了生存繁衍与动物展开生死搏斗,最后完全主宰动物。而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人喜好野味,更有“高贵”人士,为显示自己的地位,以吃珍贵动物为“荣”。而那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那些动物伸出了杀戮之手。另一类人为显示自己的“仁慈”与“爱心”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溺爱。他们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养育,甚至同吃同睡,乘公交...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7,(23):71-73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邢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小久以前,往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7.
三勇 《环境》2005,(4):22-29
20世纪是个建设的世纪.也是个破坏的世纪。蒸汽机的轰鸣带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现代化的福音。现代化的进程.始终只有一个主题词.那就是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而征服的方式.是对空气、海洋、河流、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毁坏性开采和破坏。从最高的天空到最深的地底,传统工业对财富与自由的现代化征服,永远那么贪婪而毫无节制。征服.成就了传统工业文明的辉煌;征服.也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8.
杜丹德 《环境保护》2007,(11A):43-45
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与生态科学的发展可谓并驾齐驱。在多数人的心中,生态这个词汇指的就是大自然,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但是,这种理解存在严重的错误,因 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人.并没有在其中体现出来。我们莫名其妙地把生态理解为与人类活动无关的概念,把人类这一基本元素从生态体系中剔除掉了。  相似文献   

9.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2)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利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快速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发现和认识大自然运动的一个又一个规律,发明和创造了一种又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征服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0.
执着的萌芽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那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不久以前,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0,(Z2)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渗透环保教育,用音乐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环境》2019,(5)
<正>"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北京世园会开幕式时强调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周边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大自然时时向我们人类发出警告,告诫我们如果不能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否则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为此,我们也在不断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争取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自然的同时,还能不断推进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建筑业都象征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最高成效。在环保意识十分强烈的今天,我们建筑  相似文献   

14.
每月墙报     
《环境》1999,(7)
看图说话:谁来救自己?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为人类的贪婪而愤怒。江河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天气的异常、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这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  相似文献   

15.
蔡伯的心愿     
大自然孕育了生命,然而作为生命体最高形式的人类却对大自然母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的掠夺。几百年来,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然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更是超过了人类社会过去几千年来对地球生态破坏的总和。在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之后,人类终于发现,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发展延续。在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中,生命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在广西北海市就有一位普通的七旬老人将一生的积蓄投到荒山。 保护动物,种植树木,教育后人成为了他晚年的生活乐趣。对于老人来…  相似文献   

16.
施文 《环境导报》2003,(11):6-7
迄今为止,地球是茫茫太空中惟一生机盎然、适宜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球。正是地球丰富的水资源、温和的气候,提供了生命赖以生息、繁衍的环境,人类理应感谢大自然的创造与恩赐,应该备加呵护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环境。然而,人类对地球做了些什么?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资源逐渐枯竭、化学毒品的污染、核能的滥用………我们不但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资  相似文献   

17.
网虫 《沿海环境》2000,(7):29-31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越 来越热,199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让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但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类对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会日益加强,忧心忡忡的科学家在新世纪乍始便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展开了新的一轮争论,而这场拔河拉锯战的焦点则集中于一关注全球气候冷热走势。 地球气候的冷暖变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将对人类的全球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产生作用。 借助先进的气象卫星和大型计算机,人类对全…  相似文献   

18.
17万和7万     
二十世纪,全世界的森林以每年1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而土地沙化的速度却以每年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17万和7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组沉甸甸的数字。 不要以为我们在玩数字游戏,在这一组数字背后是什么呢?洪涝、干旱、台风、海啸……,大自然的“疯狂”,是降临人间的无情“天灾”。而大自然的“杰作”,正是人类无节制地砍伐森林和历代战争对森林草原破坏的“产物”,致使大片大片的森林草原相继沦为裸地。从天山脚下到大兴安岭南麓,纵贯中国西北、华北、东北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的反击”听!大自然在反击!地震、水灾、旱灾、温室效应、飓风、海啸正在我们身边和眼前发生。人类千百年的行为和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不停地钻探、掘井、开矿、移山填海、打椿、挖泥、核爆、砍伐……带来的后果人类自己将承受。中毒、吸废气、感染辐射、生癌、缺粮、缺水等后遗症。人类究竟有没有听到生态破坏的警钟?  相似文献   

20.
环境责任理论的背景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地必然地与大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始人类为了争得一席生存之地,不得不为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不懈的斗争,却在无意识中破坏了自然界自身早已形成的生态平衡。工业化以来,人类利用手中的权利挥霍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肆无忌惮地捕捞、放牧、砍伐,原来的绿洲变成荒漠,水不再清、天不再蓝,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整个生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