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4年15年间的数据,从整体、分产业分析了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检验数据性质,最后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能源消费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增长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CO2的排放,而低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会减少CO2的排放量,最后根据这一研究结论,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二氧化碳排放估算相关成果分析研究,在2008年昆明市能源消耗调查基础上,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完成昆明市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估算,为昆明的低碳城市建设摸清家底,为省会城市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提供了方法验证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二氧化碳排放估算相关成果分析研究,在2008年昆明市能源消耗调查基础上,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完成昆明市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估算,为昆明的低碳城市建设摸清家底,为省会城市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提供了方法验证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摘要:低碳产业、低威城市的名称都是与碳有关的新名词。所谓低碳产业或低碳城市就是在产业发展或城市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小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以减少产业发展或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文从低碳产业、低碳城市的含义着手,分析了低碳产业发展的紧迫性、低碳产业发展的注意问题,提出发展低碳产业,建设新型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低碳城市的建设,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靠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这3大支撑力量。而在这3个方面,我国的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能源系统又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因此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重点集中在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上。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之一,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除全面采取必要的法律、行政措施外,包括碳税在内的经济政策措施,成为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作为重点高耗能产业之一,盐化产业节能减排对地区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盐化产业的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以及减排压力分析是其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以四川省自贡市为例,对自贡盐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该产业对自贡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根据IPCC指导目录和方法估计出自贡市盐化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运用Tapio脱钩指标计算自贡经济增长与盐化产业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在分析自贡盐化产业能耗、排放及节能减排现状的基础上,与国家(省、市和行业)先进指标值进行比较,结合自贡市盐化工业"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耗指标要求,探讨自贡盐化产业减排的压力。提出自贡市盐化产业节能减排重点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提速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研究已经受到各方关注.采用LMDI方法,利用中国1995-2007年工业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因素是拉动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是拉动中国...  相似文献   

9.
能源紧缺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从1 980年至今,世界的能源消耗量增加45%,到2030年将增加70%以上.从工业革命至今,二氧化碳的排放上升了33%.  相似文献   

10.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5年以来,中国水泥的生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采用能揭示人为活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分析模型——STIRPAT来探讨人口和经济增长对水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耗和工艺过程两大排放途径下,中国水泥行业32年(1971—2002年)内向大气排放了1.61×109t(碳当量)的二氧化碳;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均GDP)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分别为3.7, 2.5~2.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口压力比经济的压力大1.1~1.2,证实了人口增长是环境降级的关键因子,表明控制人口增长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也适用于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当人均GDP达到3 522美元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广州市2005-2012年数据,分析广州工业能源结构特征,能源、经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综合关系,以及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特征,发现经济变化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最根本的因素,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降低广州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大,与此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对促进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测算1995-200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清单,并绘制2009年中国碳流图,最后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95年的29.63亿t增长到2009年的68.18亿t,年均增长率为6.13%;(2)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53%,热电厂、工业与建筑业、民用和商业部门对应的二氧化碳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3%、5.24%、0.75%,农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处在持续波动中;(3)2009年中国热电厂、工业与建筑业、交通运输、民用和商业、农业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分担率分别为41.9%、42.6%、8.8%、5.9%、0.8%;(4)1996-200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经历了从弱脱钩发展为扩张性复钩最后又回到弱脱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是最重要的途经。发电、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发电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电力低碳转型要优先调整发电结构,发展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创新相应低碳电力的机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低碳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包括低碳交通的概念、低碳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介绍了低碳经济要求提升单种运输方式效率、低碳经济要求优化运输结构和低碳经济要求有效调控运输需求。探讨了集装箱联运能耗分析。包括不同运输方式能耗分析,即公路货运能耗系数、铁路货运能耗系数、内河水运能耗系数、单一运输方式完成全社会运量总能耗、集装箱联运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方法的选择、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和碳排量结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之一,因此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和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突出贡献。本文将情景分析法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入产出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情景分析模型,模拟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情景下中国2020年能源消耗及其CO2排放情况。然后,对中国节能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到了有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其驱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韶华  于维洋  张伟 《环境工程》2014,32(12):143-147
根据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作为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提炼其主要驱动因素,并通过通径分析测算各驱动因素对其的总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明确了作用机理。其中,能源总量对碳强度增长起直接推动作用,但在总作用上通过总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起抑制作用,总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消耗结构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世人关注,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也得到公识。传统的高碳经济,以石化燃料为主要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碳循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减轻常规环境污染而且有利解决世界气侯变化等问题。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本文论述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途径,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低碳”是当今最流行的词语。但是多数人只限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排放了约占总量70%的二氧化碳,其中城市建筑排放的二氧化碳占40%。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城镇化进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普及低碳经济的环境教育、用低碳理念推进城镇化建设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总能源消耗和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指出,建筑部门在2004年造成了全球近30%的二氧化碳排放。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则认为,2007年全球能源消耗中约有29%与建筑相关。对中国而言,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约占全国商品  相似文献   

20.
<正>低碳经济是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的又一个新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