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甲苯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其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kg二甲苯胺,约产生1.7kg废酸,2.2kg硝苦物洗涤废水,0.3kg加氢还原水,70g残渣等。经试验表明,用产品起以废酸,可使废酸中硝基物浓度从107降至20mg/L,并可回收大部分废酸供利用,硝化废水和还原废水各进行二级萃取后,硝基物和二甲苯胺去除率均在90%以上,废渣用焚烧法处理,各项指标均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在测定CODCr的回流装置内,用混酸(H2SO4+HNO3)将分析纯二硫化碳中的微量苯系物硝化,得到除去苯系物的二硫化碳,回收的混酸可以再用作硝化剂。该提纯的二硫化碳500ml成本35元,是进口或出口低苯系物二硫化碳的1/40。  相似文献   

3.
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处理模拟氨氮废水,考察了SBR体系中硝化过程中氮组分和溶解氧变化规律,并对硝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下,体系出现亚硝态氮积累;在序批式反应体系中的硝化反应呈现三阶段,即零级反应段、混合反应段和一级反应段,其硝化特性符合Monod动力学方程;根据SBR实现选择性硝化过程控制方法,实现了SBR选择性亚硝化启动,该体系氨氮出水1 mg·L~(-1),氨氮负荷达0.45 kg·kg~(-1)·d~(-1)(以每kg MLSS中的NH_4~+-N量(kg)计),亚硝态氮累积率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4.
甲苯硝化废水含有多种芳香族硝基酚类物质,毒性大、治理难。江苏淮河化工总厂根据络合萃取原理,选择QH溶剂作萃取剂、选用HL离心萃取器,对该种废水作四级逆相络合萃取法治理。土建、设备投资约40万元,处理每吨废水运行费为6.19元;甲苯类物质去除率达95%以上,2,6-二硝基甲酚去除率近90%,其他酚类物质基本去除;萃取剂经反萃取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5.
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王欢  李旭东  曾抗美 《环境科学》2009,30(1):114-119
在常温(13~20℃)、不调节pH的条件下,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低C/N(2左右)猪场废水,考察了反硝化与亚硝化过程,并以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的猪场废水为进水,分析了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低C/N猪场废水,可以达到去除部分COD、部分脱氮、控制出水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之比在1∶1左右、pH在7.5~8.0左右的目的,为厌氧氨氧化创造了进水条件,全程COD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3%和49.1%;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的猪场废水,其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稳定,氨氮、亚硝态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99.3%、84.1%.  相似文献   

6.
络合萃取法处理甲苯硝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保波 《环境工程》1996,14(6):15-16
甲苯硝化废水含有十几种芳香族硝基酚类物质,毒性大、治理难。江苏淮河化工总厂根据络合萃取原理,选择QH—1溶剂作萃取剂,HL—230型离心萃取器为主体设备,对该种废水作四级逆相络合萃取,三级逆相反萃取处理,出水含酚浓度为0.7×10~(-6),脱酚率达99.9%,COD_(cr)去除率达80%。萃取剂经反萃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低碳氮比猪场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针对低碳氮比猪场废水传统脱氮法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SBBR反应器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脱氮.实验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可为厌氧氨氧化创造良好的进水条件;经预处理的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显著,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 99.3%、 84.1%,废水中残留有机物未对厌氧氨氧化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平均变化量之比为 1∶1.21∶0.24.色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猪场废水中有机物成分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化合物为酯类和烷烃类物质;特殊功能菌种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的微生物系统是一个厌氧氨氧化菌与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的系统,厌氧氨氧化菌是该系统主要脱氮功能菌.  相似文献   

8.
低溶解氧下生物膜反应器的亚硝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人工合成高氨氮废水,研究了低溶解氧(DO)条件反应器亚硝化反应的启动和稳定运行,并考察了不同DO浓度对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2℃,进水氨氮为300mg/L左右,当DO=2.0±0.1mg/L,亚硝态氮累积率在80%以上;当DO为1.2~1.5mg/L时,亚硝态氮累积率在90%以上;当DO为2.5~2.8mg/L时,亚硝态氮累积率在50%左右。因此,反应器中通过控制DO实现稳定亚硝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填料内部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环境类型,从而形成微观的好氧/缺氧/厌氧环境,造成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发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比基质消耗速率与基质浓度成零级动力学反应。好氧区悬浮污泥比NH3-N降解速率为0.236/d,反硝化速率为0.0627/d;缺氧区悬浮污泥比NH3-N降解速率为0.0973/d,反硝化速率为0.231/d。出水中可以检出大量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二者的浓度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其比值大约为1.78,出现了稳定的NO2--N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络合萃取处理甲苯硝化废水研究江苏淮河化工总厂年产一硝基甲苯8500t,在生产过程中,约有10%甲苯转化生成氧化物,其中大部分为硝基甲酚,还有硝基甲苯、硝基苯甲酸等十几种芳香族硝基酚类混合物,并在碱洗工段转入碱性废水中,水质呈深酱色,废水中总酚约为30...  相似文献   

11.
以稻田土,田边土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进行微环境试验,评价苯在厌氧反硝化条件下的可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苯和甲苯均发生了生物降解,甲苯的存在促进苯的降解,生物降解的同时发生硝酸盐还原,苯与硝酸根的消耗量之比为1∶2 ̄1∶3(质量比)。适宜的微生物种群是降解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胶州湾海底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y6,通过菌株y6的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克雷伯氐菌属(Klebsiella sp.).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测定菌株y6的生长情况和脱氮能力,研究其同步脱氮除碳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6的最佳碳源为柠檬酸三钠,最适宜pH值为7.0,最适合的C/N为17.菌株y6在以NH_4C1、KNO_3和NaNO_2为唯一氮源的反应系统中均有较好的脱氮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9.67%、100%、99.20%.菌株y6在脱氮的同时能高效地去除有机物,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2.17%、95.75%和97.83%.菌株y6在硝化过程中没有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积累.在按不同比例混合氮源的反应系统内,首先进行的是硝态氮的好氧反硝化,随后进行的是氨氮、亚硝态氮和COD的去除.在有亚硝态氮存在时氨氮的去除率略低,亚硝态氮会影响y6的异养硝化过程,异养硝化对好氧反硝化过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氧条件下以甲烷为碳源的反硝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清微氧条件下以甲烷为碳源的反硝化是甲烷好氧氧化偶联反硝化(AME-D),还是甲烷厌氧氧化偶联反硝化(ANME-D),本研究以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为接种物,在微氧条件下以甲烷为碳源进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反硝化的富集培养,考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反硝化速率,并对富集培养物的微生物群落和甲烷单加氧酶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氧条件下硝氮/亚硝氮的还原主要以AME-D过程为主,稳定阶段硝氮和亚硝氮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3.69 mg·L~(-1)·d~(-1)(以N计)和18.04 mg·L~(-1)·d~(-1)(以N计),富集培养物中的优势微生物为甲基球菌科(Methylococcaceae)中的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相对含量为21.86%.  相似文献   

14.
硝化产物对硝化细菌混培物保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彩华  郑平  胡安辉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663-1668
采用添加硝化产物的方法,研究了饥饿保藏过程中硝化产物对硝化细菌混培物活性和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保藏过程中添加亚硝酸盐可改善硝化细菌混培物的保藏效果,并明显降低硝化活性的衰减速率.缺氧条件下,4℃加5mmol/L亚硝态氮、4℃加5mmol/L硝态氮及4℃不加代谢产物3种保藏方法下的硝化活性均呈指数衰减,衰减速率分别为0.010d-1、0.020d-1、0.021d-1,半衰期分别为72.3、33.9、32.7d;硝化活性趋于稳定时,3种方法下的硝化活性保留率分别为18.7%、19.1%和15.1%,总菌体量保留率分别为62.0%、47.3%和58.7%;随着饥饿保藏时间的延长,各方法下的硝化细菌混培物ATP含量和血红素c含量均随硝化活性的衰减而下降,混培物颜色也随硝化活性的衰减而变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全自养脱氮工艺中的细菌进行了形态和多样性研究,从16S 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60(61)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约500bp),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亚硝化段内的细菌主要为球状和椭球状的氨氧化细菌,以亚硝酸氮作为进水基质时,电化学反硝化生物段内细菌主要为短杆状和椭球状的脱氮菌.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脱氮系统中蕴藏着特有的微生物新资源.亚硝化段细菌类群的优势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类群(60.00%)、Bacteroidetes类群(28.33%)和Chloroflexi类群(11.67%).当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进水氮基质为亚硝氮(429~543mg.L-1)和氨氮(412~525mg.L-1)时,细菌优势类群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78.33%)类群和ε-Proteobacteria类群(21.67%);当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进水氮基质为亚硝氮(519~578mg.L-1)时,细菌优势类群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类群(81.97%)、ε-Proteobacteria(16.39%)类群和γ-Proteobacteria类群(1.64%);优势类群变化不大,但每种类群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较大,这主要是由进水基质变化导致.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内标法检测油漆中苯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苯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油漆中苯系物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主要苯系物的线性、回收率和精密度情况,开发出一种同时检测油漆中六种苯系物的高灵敏度方法。对样品的色谱分离条件、提取溶剂、定量方法及内标物选择等进行了优化,实现了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定量检测油漆中6种苯系物。六种苯系物在1.0~50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各种苯系物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0.995 4~0.999 8;在100.0~500.0μg/mL浓度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85.01%~107.44%之间,精密度在2.58%~12.43%之间;5种苯系物组分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最小检测浓度(按三倍信噪比)分别为0.01、0.002、0.05、0.05、0.05μg/mL。该方法灵敏度较高,所得数据准确,是一种检测油漆等化工品中苯及同系物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耐高氨氮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TN-14的鉴定及其脱氮性能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信欣  姚力  鲁磊  冷璐  周迎芹  郭俊元 《环境科学》2014,35(10):3926-3932
从环境中筛选出1株耐高氨氮、具有产絮、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的新菌株TN-14,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以及产絮性能的考察,并研究其与耐氨氮能力以及对高氨氮猪场废水的除污性能.根据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可初步确定菌株TN-14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异养硝化反应体系中,24 h内菌株TN-14对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13%和93.53%;硝酸盐反硝化体系中,24 h内硝态氮从94.24 mg·L-1降到39.32mg·L-1,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58.28%,反硝化速率为2.28 mg·(L·h)-1;亚硝酸盐反硝化体系中,亚硝态氮从反应初始浓度97.78 mg·L-1下降到21.30 mg·L-1,亚硝态氮去除率达78.22%,反硝化速率为2.55 mg·(L·h)-1.菌株TN-14具有良好的产絮特性,其培养液对0.4%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4.74%;菌株TN-14能够在氨氮高达1200 mg·L-1的环境下生长.菌株TN-14对实际猪场废水中的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85.30%、65.72%、64.86%和79.41%,在实际高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苯、联苯和萘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厌氧滤池(AF)反应器在反硝化及连续运行条件下对含这几种芳香族化合物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考察了不同C/N对有机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连续流运行及反硝化条件下,AF反应器对废水中几种典型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良好地去除效果,当进水COD浓度约为1?000mg/L,苯、联苯和萘总浓度为60mg/L时,出水COD去除率可达到90%,芳香族化合物的去除率可达到84%.苯比萘和联苯更易于反硝化降解.C/N在5~30范围内,苯的降解率均达到90%,C/N对苯的降解没有明显影响;COD、萘和联苯去除率受C/N影响较大,C/N为15时,COD、萘和联苯去除率最大,分别为90%、78%和82%.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空气中苯系物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广州市道边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利用差分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2010年11~12月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道边空气中的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及常规污染物NO2、O3等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测量期间,苯系物在夜间显示了较高的浓度值,苯的平均浓度为15.9μg·m-3、甲苯为61.3μg·m-3、对-二甲苯为6.5μg·m-3、间-二甲苯为16.9μg·m-3、苯酚为0.88μg·m-3.甲苯与苯的平均浓度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平均水平较为接近,两者的比值变化范围在1.2~6.16.通过比对甲苯与苯的相关性,在整个测量期间内其相关系数为0.86,在浓度值较高时段,其相关系数达到0.985,表明在该区域苯与甲苯存在同源性;以甲苯为例,分析其与CO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8,表明交通排放是苯、甲苯的一个主要来源.结合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的分析得出气象条件是影响苯系物污染物浓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子,并给出了可能的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GC-MS联用直接分析粘合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主要研究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胶粘剂中苯及二甲苯等苯系物,采用全扫描法分析了其组成,选择离子扫描及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了胶粘剂中苯、甲苯、二甲苯。并对苯、甲苯及二甲苯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