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维也纳以“智慧城市”框架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环境保护》2016,(14):63-66
奥地利维也纳通过智慧城市项目克服了绿色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技术和平台问题,在气候保护、能源利用、交通组织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全球知名的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本文着重对"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的经验和行动策略进行总结,结合我国城市当前绿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的统筹发展,是未来推进我国绿色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洪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是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有力保障。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上中下游功能区协调、大中小海绵系统结合、灰绿蓝设施交融提升”为技术思路,以“污涝同治”为主要手段,运用“+海绵”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管控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从广州市污涝同治、巩固治水成效的全新视角,探讨智慧排水管控,以期为开展进一步智慧海绵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指导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西部地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面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大数据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智慧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绿色发展也成为智慧生态城市的核心举措.通过分析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背景,测度西部主要城市的生态足迹与环境承载力,明确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基于智慧生态城市推进西部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话题越来越热,尤其是在国家进行城镇化创新建设的时期,对其要求更加明显。智慧化的城市要求各个部门,各种各样的职业领域,全国各个地域范围展开政府要务内容的共同享用,合作完成各项任务,让社会的信息资源更加公开与广泛,智能性服务信息不断普遍。本文针对智慧城市这样的背景,深入研究分析智慧环保战略的实施情况和各项措施,还有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的内容,重点研究智慧化城镇下这些实现的意义及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水资源的智慧化管理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智慧水务对促进城市的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以青岛市某精细化工厂为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并运用于该化工厂智慧污水管控系统中,通过一系列传感器采集动态数据,实现对水质质量的实时监测.该智慧污水管控系统应用深度学习中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  相似文献   

6.
山水园林城市是许多山地城市特色建构的目标。以重庆城市为例,认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自然空间共同建设的结果,只有针对其自然生态特色提出性建设措施,才能确保城市物质空间建设与自然生态建设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自"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提出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以来,生态城市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近几年中国也掀起生态城市建设的热潮.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推动和各市政府积极参与下,生态市的创建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并且进展顺利.尽管一些城市取得巨大成效,但是也涌现出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在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征  刘建福  程慧艳 《环境工程》2016,34(3):116-120
针对目前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智慧城市"概念构建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阐述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的概念,分析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的需求,并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的体系框架。对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进行了设计,并以城市固体废物运输路线设计决策为例,介绍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璧山区在环保物联网试点的基础上升级打造智慧环保,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探索以智慧环保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环保物联网平台是璧山区"智慧环保"建设项目的支撑系统,2015年7月1日,此系统投入试运行,同年9月1日正式上线,稳定运行至  相似文献   

10.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消除城市内涝,打造宜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旨在解决由于城市高速发展和涉水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经过4年的创新实践取得卓越成效,现已建设的30个海绵试点建设城市经受住了汛期暴雨考验.针对试点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我国在治理内涝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技术和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应全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规划建设并智慧管控;加强领域内的技术人才培养;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开展雨洪控制的多学科交叉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生态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一场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升级运动的帷幕正在拉开。各种新思路、新模式、新观念交汇在一起,汇聚成强大的智慧"力量",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想动能。它们将会让生态城市建设更智慧、更科学,让市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被动房是现代建筑顺应自然的典范,也  相似文献   

12.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城市人地系统的监测与调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更会对城市人地系统的要素结构、耦合关系及动态演进等产生深刻影响,探索并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人地系统理论势在必行。从流空间、“人—技术—空间”一体化耦合、复杂韧性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的概念模型。面向未来,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研究需要聚焦要素时空耦合过程、要素构成及影响机理、建模方法与评价、综合调控与优化路径等内容。从智能技术带来的人类行为模式与活动变化、空间智能化、虚实关联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理论、方法创新与可持续调控的未来展望,以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人地系统理论方法体系,支撑城市地理学创新及“智慧大脑”、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等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中国以生态城市为建设目标的城市越来越多。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生态城市建设,对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单因子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法理演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考察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外立法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翔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1):153-1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总体布局的高度,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基于对崇川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结合城市化进程与崇川区情,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是崇川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是崇川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总结了崇川区生态城市建设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探讨了崇川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谈西安城市生态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建设标准出发,针对西安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安城市生态化建设的若干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春东  王立伟  丁贵生  包军 《环境科技》2007,20(Z2):146-148
大庆市依托石油开采而兴起的城市,城市建设主要是为石油开采服务的,因而城市建设很难体现其个性特征,缺少现代化城市应有的聚集效应,难以形成城市精神生活氛围的状况,同时也给市政设施建设与合理利用带来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是结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区域综合.生态城市因其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着种种困难.近郊生态农业具有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近郊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城市生态建设与近郊生态农业发展都以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为目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建设生态城市,也能够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共同建设,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化赋能到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峰  张姗琪  秦萧  席广亮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60-207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智慧社会”建设目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的信息化技术赋能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化的主要动力与发展重点,而如何理解并推进智慧社会发展则是智慧编制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人地关系和地域生命有机体理论是智慧社会下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基础,需要从信息化赋能向包含技术赋能与创新赋能的综合赋能理念转变,探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思路,进而构建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人为本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和制度创新为支撑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EPTI),并探讨规划编制的智慧化以及规划实施的智慧化。  相似文献   

19.
为顺应国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存在的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通信建设程度低、决策和施工不协调、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按照现存问题分析—总体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应用的思路,将新信息技术(IT)和操作技术(OT)相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控制等技术解决现存工程问题,设计了基于“大智物云”的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智慧平台,可实现污染场地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大数据实时交换、云计算和虚拟工厂在线管理等功能,通过多层次数字化转型,助力土壤与地下水全流程修复的目标,推动行业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正  李俊奇  王文亮  车伍  俱晨涛  赵杨 《环境工程》2020,38(4):10-15,38
海绵城市建设是在继承我国古代先贤智慧和参考国外经验,系统总结我国雨洪管理领域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实际问题提出的城市发展方式,其核心是构建基于绿灰结合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综合措施,实现"治涝"与"治黑"等多重目标。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海绵城市核心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的内涵与联系,对于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