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一些国家正在淘汰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学农药,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农药,世界农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据联和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被病虫害夺去的谷物收成为20%—40%,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200亿美元,为了对付病虫害,每年要生产大量的农药,其中主要是化学农药,农药销售额每年高达160亿美元.化学农药带来许多问题包括人畜中毒.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人农药中毒,其中大约有4万人死亡.而生物农药对人畜安全无毒,无公害,不污染环境,不杀害虫天敌,因而生物农药将是今后农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化学化的迅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地使用了化学农药。这对防治病、虫、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危害,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节约劳动力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化学农药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从植物病虫害防治,扩展到除草剂,植物生长的调节,杀鼠,防治畜禽寄生虫和农产品保藏等各个方面。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化学农药有促进农业生产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这就是有的农药对人体和其它有益生物也  相似文献   

3.
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生物农药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述了生物农药的特点、杀虫机理和杀虫效果;指出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开展生物防治,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环境农药激素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匡少平  张书圣 《环境保护》2002,(7):25-26,41
农药激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严重损害动物和人类的生理、生殖机能,其危害具有持久性。为了控制农药激素污染的进一步扩展,应对已污染的土壤采用生物技术及时修复,同时加强农药管理,发展生态农业。广泛开发、生产和使用生物农药,减少或完全淘汰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是一项有效防治环境农药激素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去年天门市预计棉花总产量可达113万担(5.65万吨),成为该市历史上第二个最高棉花总产“百万担”的年份。而相反,全市棉田化学农药施用量则由1972年7200吨降到2000吨以下,农药施用量减少72%以上。控制了农药对棉田的污染。天门市是我国商品棉生产基地,每年为防治棉花病虫害施用大量化学农药,对其大气、水、土等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为解决棉田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污染问题,为获取棉花的大丰收,天门市采取如下措施: 一、施用“高效”、“低残留”、“小剂量”,“易分解”的有机磷化学农药,取代以前使用的“大剂量”。“有残毒”, “降解慢”的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6.
<正> 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的优点。从五十年代推广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以来,对保障农业增产丰收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用量(按成药计算。下同)逐年上升。五十年代我省平均每年使用农药七千多吨,六十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对小麦品种具有决定作用,文章分析了环境污染同小麦病虫害的关联性,为小麦病虫害防治和治理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分析常见小麦病虫害产生的原因以及环境污染对于小麦病虫害产生的影响,详细研究了环境污染中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光照变化以及风力变化对小麦病虫害的影响,给出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农作物病虫害作用的措施,并总结了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几项建议,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科学的方式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效率,增强小麦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16日,可口可乐公司在上海宣布,一款采用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植物环保瓶(Plant Bottle)包装正式在中国上市,这是可口可乐首次将这项全球最先进的绿色包装科技引入中国. 植物环保瓶是可口可乐公司在包装领域的一项革新突破,用全球首款合高达30%可再生植物原料制成的100%可回收利用的PET塑料瓶.这是第—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植物基材PET包装.与传统的完全依赖石油的PET塑料瓶相比,植物环保瓶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且降低了碳排放.它的推广应用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包装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化学农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迪 《环境保护》1993,(1):14-17
一、概述化学农药在保护农作物、防治病虫草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控制疾病、提供高质量食物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农药产品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110多种,年生产原药能力25万t。产品结构仍以有机磷类为基本品种,有机磷农药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70%,近年来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白云山风景区的病虫害及有害植物的发生,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风景区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生物和物理措施对病虫害及有害植物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化学农药工业从六十年代起,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迄今世界上常用的农药已达300多种,原药年产量达170万~200万吨。我国可生产各类农药百余种,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1977年)。众所周知,农作物从生长到供应市场,需要多次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侵袭或调节作物的生长。据估计,使用了农药可增产30%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对土地的损害,1980年—1981年间,法国减少了化肥的用量。与上一年度(1979年—1980年)相比,磷肥减少10.6%;钾肥减少5.4%;氮肥减少3.4%,并且主要是施用纯氮肥,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竖炉烟气脱硫改造项目实施后,预计SO2排放量将大幅削减,年排放量将减少3 564t,采用ADMS-EIA软件模拟计算,可以得出对距离污染源约4km处的望花例行监测点位的影响改善程度达到了5.8%,因此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尤其是改善SO2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效低毒新化学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化学合成农药占着主导地位。但是使用毒性大的农药或严重污染环境的农药来取得粮食增产是得不偿失的。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取代毒性大、稳定性强的化学农药是解决农药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方面,目前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广泛利用西维因、灭杀威、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杀螟松、倍硫磷等低毒性有机磷制剂取代滴滴  相似文献   

15.
使用农药作为防治病虫等生物性灾害的强力手段,可溯至公元前应用天然性的矿物和植物作为原始农药,防病治虫杀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米勒(Maller)氏发现 DDT 的杀虫效能,标志着植保工作的重大进展,开拓了人工合成有机农药的新领域,防治技术逐渐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近三、四十年来,化学农药对控制病虫草害,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媒介昆虫,以保证农业丰收和增进人类健康,起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农药的广泛应用和科学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决定拨款10万元,在湖北天门县开展防治农药污染的科学研究。湖北省天门县有梯田78万亩,年产棉花100万担,是我国主要集中产棉区。该县从一九五二年起至今整整三十年间,总共使用七十一种、十二万吨化学农药防治棉花等农作物病虫害。最近十年,每年平均使用六千五百吨、每平方公里使用二点六吨、每亩使用七点六斤,高于湖北全省亩平均使用2,08斤的2.7倍。由于长时期大量普遍施用化学农药,特别是大量施用残  相似文献   

17.
选取芦苇、菖蒲、美人蕉和香蒲等4种南京地区常见的人工湿地常用植物作为供试植物,对其在春季对生活污水总氮(TN)去除效果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监测引种植物后污水中TN浓度,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湿地植物去除污染物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毒季种植植物后污水中的TN浓度按线性关系减少,其中芦苇、菖蒲和香蒲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其直线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27,0.929和0.979;美人蕉在春季对TN的去除能力较差,其线性仅为0.561.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臭氧/双氧水的氧化对制药含酒精的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H值约11、臭氧用量55L/h、双氧水用量96mmol/L、反应时间为80分钟时,废水COD去除率达到50.3%,TOC去除率达到55.5%.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天门县是全国的集中产棉区,每年使用大量高效剧毒化学农药防治棉花等农作物病虫害,造成严重污染。从一九八零年开始,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詹重慈等人对天门县防治农药污染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对不同茬口、不同土壤种植的各类作物成品,多点采样,分别进行理化性状的分析,并结合农药残毒的危害,开展对比分析。他们还在不同的公社选取了油沙土、正土、白善土、烂泥土等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蔬菜产销体制的改革,连作重茬面积的增加,大、小棚等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蔬菜病虫害也逐年加重。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但是,不合理的施用农药,甚至滥用乱用,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据我们对浙江13个县市的集市贸易随机抽样检测,25个蔬菜样品中,有12个农药残留超标,超标率达48%。其中8个高毒农药甲胺磷的残留量为0.27~8.8ppm,4个乐果的残留量为2.5~3.5ppm,超过国家允许标准近30倍。已停用10多年的有机氯农药,检出率也很高。138个土样中,检出率达98.55%。由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中毒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各级政府把“菜篮子”工程列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