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实况资料为基础,对2005年中发生在我国内蒙古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风场和温度场等的诊断分析,结果显示:(1)本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属于西北路径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有利的气候背景是本次沙尘暴发生的基础。(2)大气斜压性强,动量下传作用是沙尘暴的天气诱因。200hPa高空急流的加强,850hPa强锋区和冷槽发生发展是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沙尘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沙尘暴发生固然有复杂的气象因素,但在更广泛意义上,沙尘暴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沙尘暴项目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测试中心等多位专家学者顶着京城五六级大风从四面八方赶到一起,共同为刚刚发生的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把脉开方”时,有如此一番共识。 沙尘暴的形成必须有沙尘源和风力、高空强对流等要素,后两者属于气象因素,非人类所能控制。因此,沙尘暴源发地遭受的生态破坏,尤其让与会专家忧心忡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高吉喜认为,沙尘暴源发地生态破坏是自…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地区特大沙尘暴预警再论和应急监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特别是额济纳地区特定补水环境下特大沙尘暴成因的再次分析,论证了当地生态指标与沙尘暴的关系可以用额济纳河的年水流量与沙尘暴的关系代替的假设,提出并讨论了1998年内蒙古西部地区强沙尘暴的应急监测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它还是环境恶化的征兆。沙尘暴发生时,土地被迅速风蚀,沙质荒漠化。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荒漠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进入沙尘暴相对活跃时期,并多次出现影响长江流域的大的沙尘暴(俗称黑风暴)。1993年5月5日黑风暴席卷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宁夏银川平原。持续近5小时。毁坏房屋4412间;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12万头(只);许多地表被刮去10~30cm,沙漠边缘的沙丘向前移动1~8m,每平方公里降…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沙尘暴污染影响和物理化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尘暴的袭击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质量,对济南市沙尘暴进行采样及化学元素成分分析。沙尘暴期间城市空气中TSP浓度高达6155ug/m^3,是同期的23.7倍。沙尘暴颗粒物元素以地壳元素为主,并且对各种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沙尘暴形成的要素、产生的危害、发展的趋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治理沙尘暴危害的有效途径,就是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沙尘暴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沙尘天气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根据水平能见度的不同,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个不同的等级。其中浮尘天气是指尘土、细沙随风漂移,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大于 10km的天气;扬沙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在 1~ 10km以内的天气;沙尘暴天气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的一种自然灾害性天气。 1沙尘暴的成因及危害   形成沙尘暴必须同时具备大风、裸露沙质地表和强劲对流 3个条件。其中,大风是动力条件,裸露沙质地表是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分别是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而西北地区沙尘暴最多。近10年西北发生的沙尘暴几乎都沿着河西走廊向华北及长江中下游逼近,而甘肃民勤县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北方强度最大的沙尘暴发源地。据气象部门监测,近年来,民勤县年平均风沙日达139天,最多时达到150天,年均发生强沙尘暴的日数多达29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沙源区之一。1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强风;二是裸露的地面有干燥、疏松沙尘物质;三是不稳定的空气,三者加在一起,才能形成沙尘暴。强风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2002年3月市遭遇沙尘暴的过程和空气质量状况,分析了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65个站点1954—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内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绝大部分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冀北高原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定州、饶阳一带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差异,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且基本为春多秋少。该区域内沙尘暴发生的日数呈现整体减少趋势,各分区域的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只是在减少幅度和年代际减少趋势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