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挥发性有机物(VOCs)已成为导致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素,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的关键指标。油田联合站储罐VOCs排放点多分散且排放不稳定,存在较大的油气能源浪费和安全环保隐患,亟需进行 治理。文章根据油田联合站储罐运行现状以及挥发损耗情况,开展储罐VOCs治理对策研究,优选新型撬装化油气回收装置,实现地面集输系统全流程密闭生产,避免储罐VOCs排放,满足油田安全环保、绿色低碳要求。  相似文献   

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油气生产单位加强VOCs治理管 控尤为重要。文章对照新颁布的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针对标 准生效时间、重点地区等存疑点进行厘清,明确油气生产单位VOCs治理管控重点环节,通过对某油田现有 原油储罐进行梳理,进一步论证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重点治理范畴,提出治理建议,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储罐VOCs源头控制措施的评价角度和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的需要。从技术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三个方面,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储罐 VOCs源头控制措施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HP-VIKOR的综合评价模型,对7种控制措施进行量化分析。以某石化项目油库储罐为例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安装水喷淋、二次密封改造和安装隔热层是最适合该储罐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的生态环保治理要求,加强典型场站、设施运行的VOCs监测和控制,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对某储油库外浮顶储罐VOCs排放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分析研究了不同运行工况对外浮顶储罐VOCs排放的影响,得出外浮顶储罐VOCs泄漏监测的重点是浮盘边缘、量油孔、通气阀等浮盘附件,为油气田加强储罐VOCs排放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油田主力油区年平均气温高且昼夜温差大,普通油气储罐的油气蒸发损耗大,同时由于油气蒸发导致储罐附近油气浓度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对储罐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CC-100复合型绝热涂层系统具有高反射率、高辐射率、低导热系数、低蓄热系数的特点,通过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油气储罐表面温度和油气损耗。文章对该绝热涂层系统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事故后果分析软件(PHAST)模拟两种不同孔径的输气管道在发生油气泄漏时,不同风速条件下,天然气泄漏遇到点火源,产生喷射火和冲击波。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可看出,对同一泄漏源,风速越大,天然气越易挥发、扩散;风速较低而稳定时,管道泄漏出的天然气不易扩散,或在爆炸危险距离和区域相对较小。火灾爆炸区域,喷射火或冲击波表征的影响范围,为管道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油气田开发建设期和油气生产期的排放来源、过程、形式及工况;调研美国油气田VOCs排放估算方法,介绍了烟道取样法、排放系数法、模型法和物料衡算法4种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国内外油气田VOCs排放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我国VOCs的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鄂尔多斯盆地某采油厂开展油田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的研究,对油田企业有组织及无组织VOCs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得到不同区域VOCs排放特征和排放清单。结果表明:供热区、储罐区、装卸区、采出水处理区、设备动静密封点以及厂界共检测出59种物质,主要为烷烃类、烯烃类和芳香烃类,特征污染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乙烯、丙烯、丁烯、戊烯和苯。不同的VOCs排放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供热区可采用末端控制方法,储罐区、设备动静密封点和装卸区等可采用源头和过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汕头地区印刷包装企业在进行有机废气(VOCs)综合整治时,存在治理设施与企业实际工况不匹配等问题,通过对印刷企业的涉VOCs原辅材料的VOCs含量的统计分析,以及原辅材料调配、使用、输送和贮存等全过程进行现场调研,并分析不同温度下VOCs气体浓度和爆炸下限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VOCs控制措施。既能满足企业有机废气整治的环境需求,又能避免在日常收集、处理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还能对余热进行资源能源回收利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最终达到环境、安全、节能三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企业得以广泛应用,但在油气开采、处理等 上游企业应用案例较少。采用LDAR技术对国内某天然气处理厂生产装置开展动静设备密封点的泄漏检测和 统计分析工作,共发现泄漏密封点23个,总泄漏率为0.47%;初次修复成功率为26.1%,修复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为1.8648t/a。通过开展LDAR工作,减少了VOCs的排放,为油气开采、处理等油气生产上 游企业治理VOCs无组织排放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水沉降罐是油田集输系统油水分离的主要生产设施。油水沉降罐生产过程中的呼吸会向大气中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甲烷,是油田挥发性有机物和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目前,针对国内油田油 水沉降罐呼吸气的排放鲜有基于实测数据的规律分析。文章选择国内油田联合站内典型油水分离处理工艺中的沉降罐,通过对各类油水沉降罐进行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内分析,总结得到了油水沉降罐呼吸气的排放规律,不同功能储罐、温度、液面高度、生产工艺等对排放规律的影响以及排放气体特征,为油田集输系统挥发性有机物、油气损耗核算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通过实例对某15万m3焦炉煤气柜进行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并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同时运用危险度分析、有毒物质泄漏扩散事故模拟分析、蒸汽云爆炸事故模拟分析等多种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定性和定量描述煤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从而实现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炼油区域可能产生非甲烷烃排放的问题,大庆炼化公司在新项目建设初期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降低了非甲烷烃的损失。对非甲烷烃排放进行的环境影响分析表明,在非甲烷烃排放的损失中,汽油装车损失占42%,设备散发损失占23%,原油储罐小呼吸损失21%,原油储罐大呼吸损失10%,汽油储罐小呼吸损失4%。该公司使用内浮顶汽油储罐及对汽油装车采取密闭回收油气的办法,有效地降低了非甲烷烃的散失,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减少了炼油企业油气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国内20家炼化企业共计272套VOCs末端治理设施进行调研,统计了治理设施的设计处 理规模、VOCs进口浓度等信息。其中污水集输处理系统、工艺废气、储罐、装卸车系统是炼化企业VOCs 4大污染源。基于各治理设施的VOCs设计处理规模和进口浓度,建立了炼化企业VOCs末端治理设施排放估算 方法,按照污染源类别将各个治理设施的VOCs排放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1级为最高,4级为最低。其中1级排放设施分别占比19.2%,24.6%,19.4%和24.3%,这说明目前我国炼化企业的VOCs处理量较大,排放管控不容松懈。此外,还统计了272套治理设施的治理技术,结合设施的排放等级,建立了炼化企业VOCs末端 治理技术评估表,基于此表能够为炼化企业对VOCs末端治理设施治理技术的比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开发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来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源强产生角度,重点研究了油气田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项目开发建设期和油气生产期的排放来源,即开发建设期污染源主要为钻井过程中、柴油机燃烧产生及井喷事故排放的VOCs,油气生产期有组织排放及无组织挥发的VOCs。探讨了其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的措施,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2018年11月7日~11月15日,利用在线GC-MS对南充城区的VOCs成分进行了连续在线监测,并运用PMF模型对VOCs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南充城区的VOCs共检出103种,小时平均体积分数约为(32.5±5.7)×10-9,由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芳香烃、烯烃、卤代烃等组成,占比分别为38.5%、31.7%、10.2%、9.5%和8.0%;各类污染物中烯烃对总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度最大,占32.6%,OVOCs次之(31.7%),其余依次为芳香烃(26.0%)、烷烃(8.3%)和卤代烃(1.1%);VOCs的日变化总体呈现两高两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VOCs与NO 2、CO、PM 2.5和PM 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O 3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运用PMF模型共解析出道路交通源、工业源、油气挥发、燃料燃烧和餐饮油烟5个因子,道路交通源是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VOCs最大贡献源(29.3%),其次为工业源(26.1%)和油气挥发(23.0%),燃料燃烧(14.4%)和餐饮油烟(7.2%)的贡献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中的VOCs受机动车尾气、工业溶剂、油气挥发和生物质燃烧的影响较大,建议后期应重点关注这4类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损失,油气管道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应急预案体系。文章首先通过对比油气管道企业的HSE风险分析与传统风险分析,证明HSE风险分析更能有效地辨识油气管道企业风险,并得出了油气管道企业HSE风险因素。之后基于HSE风险因素,提出一种油气管道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并以某油气企业突发风险为具体对象进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践,研究表明文章提出的应急预案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应对该油气企业所面临的突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采用色谱-质谱法对长庆油田地区场站各生产区域环境空气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非甲烷总烃(NMHC)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来源、组分与浓度,结果表明油田场站VOCs主要污染来源为敞开液面、储罐损失,其组分主要是正丁烷、丙烷等为主的烷烃类化合物,对后期开展收集治理技术研究、制定管控措施与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对改善油区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环境风险评价是油气处理终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HJ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文章对油气处理终端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析,确定了油气终端环境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选择原油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全破裂和陆地混输管线全管径泄漏为最大可信事故。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实现本质环保;构建地表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完善事故水封堵系统;做好分区防渗措施,实现污染物源头控制等;为油气终端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爆炸分离冲击试验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试验件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级间分离实测数据与工程试验测试数据的差别,找出优化试验系统的方法。通过仿真软件对2种火工爆炸分离冲击环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2种仿真试验结果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试验系统的配重质量,可以有效降低爆炸分离冲击响应谱的低频量级,以达到试验控制的目的,能有效、真实地模拟级间分离的爆炸冲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