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苇湿地法处理污水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廷华 《环境保护》1992,(10):19-22
污水芦苇湿地处理法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和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法.可用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如:造纸废水、纺织废水、啤酒废水、炼油废水、养殖和饲料及食品加工废水的处理.基建投资,运转费用和能耗均为常规二级处理方法的1/3~1/5,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污水芦苇湿地处理示范工程于1989年建于北京昌平卫星城东,占地1.5公顷(ha),处理污水量500m~3/d.昌平城镇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除去率为:BOD_5=85.8%,SS=93.8%,T-N=64.6%,大肠杆菌=99.9%.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工程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文章以某小型屠宰废水处理项目为例,屠宰废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改造原有预处理工艺加两级芦苇湿地进行处理,出水满足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同时跟踪监测人工湿地的进出水水质,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芦苇生长影响因素。当COD污染负荷达到560 kg/(hm2·d)及以上时,会对芦苇生长产生抑制甚至毒害;而在较低的污染负荷条件下,湿地具有更高的抗冲击能力,随着进水COD、氨氮等浓度的升高,湿地处理效率也得到提升;但过低的污染负荷会因为湿地基质营养物质的缺乏而影响芦苇的生长,在确保湿地植物芦苇正常生长和高效的氨氮去除基础上,同时考虑最大减少湿地占地面积和投资,湿地进水COD污染负荷宜控制在250 kg/(hm2·d)。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南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芦苇作为人工湿地植物,土壤为基质建立人工湿地,采用人工湿地控制试验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芦苇和湿地基质对唐山人工湿地南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能力以及氮、磷在芦苇根、茎、叶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对污水中的氮、磷的净化效果十分明显,在一个月内对污水中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1.99%,TP平均的去除率可达51.97%,其中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作用是湿地脱氮除磷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水量衡算条件下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芦苇和无植物2种人工湿地,在系统水量衡算的基础上比较了2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证明,在植物收割后的冬季,芦苇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于无植物湿地系统约2%;在其他季节,芦苇湿地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比无植物湿地高出3.3%-5%。但对BOD5的去除率却比无植物湿地低了1.9%-2.7%。因此,芦苇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无植物湿地高,但提高不多。比较了2种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芦苇湿地比无植物湿地的高(P〈0.05),这种提高主要集中在湿地水面以下约10cm的深度;从整个湿地床体来看。2块连续运行的潜流水平湿地内部氧化还原状态大部分相同。主要是厌氧状态。比较了2种人工湿地基质中降解有机物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别。考察了湿地进水有机负荷与去除量的关系,二者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99)。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芦苇、水葱、香蕉、千屈草四种植物迁移养分的能力,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在四个季节分别测定了出水中COD、BOD、氨氮、总氮、总磷含量,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芦苇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千屈草对COD、BOD去除效果均较好,香蕉对总氮去除效果较好。湿地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随着水流方向逐渐递减,在温度为15℃~20℃时四种植物下湿地中细菌及真菌数量均达到最大值,当种植芦苇及水葱时湿地细菌量更多。  相似文献   

6.
芦苇湿地滤床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方法——芦苇湿地滤床法及其11个试验单元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系统地研究了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停留时间以及季节等与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之间的规律性。该方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二级处理标准,有较高而稳定的除氮脱磷效果,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污水处理新途径。本研究建立了11个试验单元,研究了苇床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性能,旨在为本法在我国推广应用提供设计参数,为深入研究芦苇湿地的净化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模拟潜流式人工湿地的方法,通过测定污水中的氨氮指标,研究芦苇、香蒲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单种芦苇、单种香蒲及芦苇香蒲交叉种植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45%、72.77%、72.10%。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染河水时的脱氮机理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赵联芳  朱伟  赵建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821-1827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染河水时出现的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受到严重面源污染的镇江古运河水为例,采用芦苇碎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低碳氮比污水时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表层30cm处,其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填料、植物根系等对悬浮态氮的过滤、截留作用,微生物对溶解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湿地下部由于碳源缺乏抑制了反硝化过程,基本不能发挥除氮的作用;对于硝氮浓度高的污水,通过补充有机碳可以有效提高除氮效果,但对于氨氮浓度高的污水,补充有机碳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运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许多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截污需要,为此,应当运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治理。从生物净化原理看,人工湿地是一项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一株芦苇的根系连接起来长达1公里,能吸附污水中的氮和磷等多种物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美人蕉、富贵竹、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将污水投入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进行水流结构、最适合植物微生物组合等方面的优化。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包括好氧和厌氧过程和植物吸收,将水中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的生物群落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栽培有菖蒲、芦苇、茭白、香蒲、伞草、马蹄莲、凤眼莲、浮萍、睡莲等近30种适合本地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种植的湿地植物,并由此形成含有高、低等生物的生物群落,与系统各湿地单元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净化污水功能的生态滤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