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监测数据预审中部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审核在实验室分析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需要检查是否有异常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以便了解被监测水体的状况,是否已被污染,污染趋势如何等.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发现部分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了解这些数据的相关性,将对数据审核有很大帮助,总氮和三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并且根据“三氮“在水中存在的含量,可以分析水体状况,分析出水体的污染趋势如何;分别对CODcr和CODMn、CODcr和BOD5、CODMn和BOD5、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石油类和CODcr、硫化物和重金属、氟与硬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福建泉州市东、西湖水体中氮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东湖和西湖水体中氯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3种不同形态的氮与溶解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泉州东湖、西湖水体中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96、3.929mg/L,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7、2.182mg/L,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1、1.236mg/L,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4、0.059 mg/L,东湖和西湖水体的主要氮素形式均是氨氮.(2)东湖出水口和位于动物园附近的采样点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其它采样点高,入水口、湖区北部及湖心区采样点的氨氤和硝酸盐氮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西湖东南部采样点总氮、氨氯、硝酸盐氯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都较其它采样点高.(3)东湖水体的DO浓度与氨氛、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氯的含量都不具有相关性,而西湖水体的DO浓度与这3种形态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氮肥使用量与环境水体中NO3^—N测定及污染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对土壤中矿物态氮转化的研究入手,主要从控制土壤中易流失的NO3^-N含量这一环节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提出了合理的施肥原则,以降低NO3^-N对环境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非离子氨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离子氨的计算滕恩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12)水体中被关注的几种形式的氮,是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有机氮。由于氨对水生生物等的毒性主要是由非离子氨造成的,而离子氨则相对基本无毒,因此,各先进国家的水质质量标准中均列有非离子氨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以简易的消化方法,蒸馏设备和最小蒸馏体积来准确测定水体中凯氏氮,亦可用于测定底泥中总氮。  相似文献   

6.
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氨氮浓度,是废水排放重要的工艺之一。金鱼藻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对水质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本实验通过模拟氨氮污染的培养环境,研究不同氮浓度对金鱼藻去除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浓度不高于10 mg/L时,处理7 d后水体中氨氮的去除率接近90%;在氨氮浓度分别为20 mg/L和50 mg/L时,经过35 d的处理,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5%和66%,金鱼藻吸收富集的氮含量随着培养水体中氮浓度升高而增加,且不同部位间吸附含量在高浓度情况下差异较为明显。使用金鱼藻对实际工业废水进行氨氮去除处理,去除率达到73%。将植物吸附污染物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具有一定的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对虾养殖水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对虾养成期间水源和养殖用水的主要污染因子。通过分析,浮游植物、细菌、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氮等因子在不同的水体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水中氮类污染物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述了水体中含氮类污染物的来源,种类,相互转化方式和条件,表征意义等,以便对水中氮类污染物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徐州市云龙湖东西两湖区为对象,研究其不同功能区水质状况,从而为云龙湖水体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云龙湖东湖、西湖区各设置3个采样点,监测水体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水质指标权重,继而对水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水体水质为III类,其中TN、TP超标明显,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不同功能区水质差异明显,东湖区水质优于西湖区,云龙湖功能区划分对水质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的水质、底质污染及其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2001年在黄河口附近所取的3处水样和3处泥样中污染物的含量,并与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水体泥沙质量标准等分别对水体和底泥中的重金属(砷)和氮磷污染进行了评价.认为黄河口的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汞和氮;泥沙污染尚不严重,但污染物的增长率高;水体中较高的氮含量和泥沙中氮含量的迅速增高可能会对渤海湾的富营养化情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淮北临涣矿区地表水体中氮的分布和来源,采集研究区河流和沉陷积水区样品,测试分析其水化学指标和氮、氧同位素特征值,并采用IsoSource模型计算不同端源氮的污染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矿区地表水中氮的输入源受含氮肥料、土壤有机氮和粪肥污水共同影响,所发生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微弱;矿区河水中氮的主要输入源为粪肥污水,贡献率达66.6%,沉陷积水区氮主要受含氮肥料输入的影响,贡献率达52.0%。  相似文献   

12.
总氮、三氮之间浓度变化的外部条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 ,由于水体中存在硝化和反硝化反应 ,随着条件的改变对总氮及三氮的浓度影响比较大。比如 ,水样在三天常温中性下保存 ,氨氮浓度降低 81 .9% ;而亚硝酸盐氮浓度则增高541 .8% ;硝酸盐氮略有升高。因此 ,为使结果准确 ,采来的水样尽量能同步、及时地进行分析。如确实需要保存 ,除亚硝酸盐氮不能在酸化后保存外 ,其余样品均应在低温、酸化 ( p H<2 )后保存。总氮、三氮之间浓度变化的外部条件影响@罗宏德$宁波市环境监测站!浙江宁波315012 @朱斌波$宁波市环境监测站!浙江宁波315012…  相似文献   

13.
挖掘湖泊底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挖掘湖泊底泥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性氮、磷元素的主要手段,但若挖掘不当,则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导致水体氮、磷平衡破坏,富营养化加剧,从湖泊底泥挖掘可能导致水体营养元素平衡破坏的成因入手,探讨了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泊底泥挖掘可能导致水体氮磷平衡破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挖掘底泥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性氮、磷元素的主要手段 ,但若挖掘不当 ,则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导致水体氮、磷平衡破坏 ,富营养化加剧。从底泥挖掘可能导致水体营养元素平衡破坏的成因入手 ,探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总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选出水体中含氮化合物转化成硝酸盐氮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多种含氮化合物转化成硝酸盐氮的百分率、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湖水体生态环境参数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 2 0 0 0年的西湖常规监测数据 ,分析了西湖水体中生态环境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和相互关系。分析表明 ,西湖水体各生态环境参数 ,除总氮外 ,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总磷、溶性正磷酸盐、叶绿素 a和藻类季节变化一致 ,在夏季形成高峰 ,冬季最低 ;三无机氮高峰值出现在冬季 ,夏季含量为全年最低。 2 0 0 0年西湖水体总氮年均值为 2 .0 5 m g/L ,总磷年均值为 0 .12 6mg/L ,N/P大于 16,西湖属于磷控制型富营养湖泊。通过相关分析 ,从另一方面说明磷是西湖水体的限制因子 ;硝酸盐对西湖沉积物和湖水之间的磷酸盐平衡有一定的影响 ;硝酸盐对西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大伙房水库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状况及来源 ,提出了防治氮、磷污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北运河流域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物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属于典型缺水型城市纳污河流,沉积物释放的氮磷污染物已成为阻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利用自制环形水槽,对不同流速下沉积物中氮磷的动态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沉积物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1 136 mg/(m~2·d),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45 mg/(m~2·d),在流速0.05 m/s的缓流水体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为1 408 mg/(m~2·d),而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25 mg/(m~2·d)。流速增加会显著促进氮素的硝化作用,使水体中氨氮浓度降低,硝酸盐氮浓度上升。同时,流速增加导致水体中颗粒物含量增加,促进磷吸附行为,水体中磷酸盐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影响总氮准确定量的光谱检测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现行的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水体总氮中由光学检测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波长的光谱检测总氮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由于仪器信号波动或光散射引起的光谱检测基线上移所造成的误差可以用在NO3-没有吸收的340 nm处的吸光度加以判断,从而用三波长的方法扣除由于光谱基线上移对220 nm和275 nm处吸光度检测的干扰。对2个水样进行同样的光谱检测,以不同的计算公式所得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三波长法明显优于双波长法。三波长法检测重现性相对偏差小于0.2%,其总氮含量的结果要比双波长法高7%~16%。这也解决了人们对总氮含量测定结果总是偏低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富营养化湖泊叶绿素a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蒙古乌梁素湖区20个监测点5、7、9、11月的监测数据,分析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COD、p H、总有机碳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叶绿素a浓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而浓度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低值出现在11月下旬。相关因素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呈复杂性,线性拟合结果显示,与COD没有明显相关性;与总有机碳呈弱负相关性,与p H呈负相关性;而与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性。期望该研究为干旱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