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1941年,A.J.P.Martin和R.L.M.Synge使氨基酸的混合溶液通过填充了含一定水分的硅胶的吸附柱,再用氯仿冲洗,使得各氨基酸相互分离开来。稍后,在1944年,Martin和另外两个作者一起用滤纸代替硅胶,同样成功地使各氨基酸相互分离。他们把这种分离方法称为纸(分配)色谱法。 纸色谱法不仅有分离速度快,设备简单等优点,而且能对微克量的样品进行分离和鉴定;对难于用化学方法进行分离的元素,如稀土元素,铌和钽,锆和铪,硒和碲以及铂族元素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也都可用纸色谱法进行有效地分离。因此,这个方法一出现,  相似文献   

2.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微量分离和检测的手段,具有灵敏度高,分离快速,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环境监测中能简便快速地,同时检测多种有害金属元素。但薄层色谱法用于分离及测定城市污水中的重金属有一定困难:(1)消解后杂盐太多;(2)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时不易在薄层板上显色。为此本文研究了金属螯合物萃取富集后点样展开、直接进行目视比色测定的方法。重金属双硫腙螯合物大多色泽较深,且一经形成后稳定性较试剂本身为强,在薄层板上制得标准色阶比色较为容易。对双硫腙金属螯合物的薄层色谱分离,前人已作过不少研究,但将其用于城市污水有害  相似文献   

3.
<正> 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探是基于对岩石、土壤、沉积物、水和植物中与矿床有关的元素或元素基团的系统测定。这些元素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可由原来的分散状态达到异常高的富  相似文献   

4.
<正> 气体地球化学法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十多年来,该法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实践证明它是地质找矿中的一种新技术。气体地球化学勘查是以测量与矿床在成因上及空间上有联系的某些气体元素或化合物的异常进行找矿。有些元素和化合物在地壳中呈气态迁移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各种地质成矿过  相似文献   

5.
<正> 贵金属 Pd 和 Ir 可提供解决 Ni 硫化物矿床成因问题独特的办法,特别适用于火山橄榄岩组合的矿床。这(?)矿床的岩浆成因学说已被广泛采用,虽然岩浆硫化(?)遭到了重要的变质改造作用也被提出。但岩浆模型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挑战。代替它的有硫化作用、火山—喷气或热液作用和变质或交代作用模型。所有这些替换的模型都包含了金属(包括贵金属)被液体或蒸气搬运,并且依赖于所有成矿组分都很容易被搬运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以东外贝加尔和蒙古的矿区为例对钨、锡钨和钼-钨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行研究。这两个地区是一个统一的成矿区,钨、锡和钼为主要成矿元素。该区内这些元素的矿床与古生代活动带的花岗岩类岩体有着空间上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钨  相似文献   

7.
<正> 电子探针包括分析扫描电镜,其特点是可以直接在光片、薄片上任意选点分析,分析区域小到1立方微米左右,可以分析的元素范围广(从 B_5—U_(92)),不损坏试样,并能同时观察样品表面的各种扫描图像。它已广泛应用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其他地质领域,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用于鉴定细小的疑难矿物,分析新矿物和造岩矿物,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引言在自然界中,锑分布很广,并在许多类型矿床,尤其是含硫化物和硫盐的矿床中皆有聚集。在许多元素的矿床中,都有锑伴生,这些元素包括 Cu、Ag、Au、Zn、Cd、Hg、Ba、U、Sn、Pb、P、As、Bi、S、Se、Te、Nb、Ta、Mo、W、Fe、Ni、Co和Pt族金属。因此,在具有工业意义的20余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勘查中,锑是一种理想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9.
<正> 确定矿床原生晕元素分带序列的计算方法已在多种书刊上作过专门介绍,在此从略。本文拟着重探讨用于确定矿床原生晕中间部位元素排列次序的格氏法。所谓原生晕中间部位,即处于原生晕最上部和最下部之间的部位。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元素的运移是在某一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矿液运移过程中,成矿溶液在渗滤过程中由于过滤效应的存在,促使溶液中元素组分的浓度发生变化。在溶液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地质物料中,金、铟、碲和铊的含量非常低,它们在地壳中的丰度估计为:金0.001—0.0035ppm、铟0.11—0.14ppm、碲0.001ppm铊0.3—1.3ppm。在地球化学勘探过程中,无论是检测岩石或风化产物中的成矿元素,还是用作各类矿床找矿时的指示元素;或者在研究元素的共生情况时,用同一份样品溶液测定全部四个元素丰度的方法,从经济效益和分析速度方面考虑,都是特别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每天都要用纸.如今,各类纸产品五花八门,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无所不在.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正是市场上日益丰富、琳琅满目的纸产品和消费者快速增加的需求,带来了中国南方海南、广西、云南、广东等省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场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质中的烷基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烷基汞。以巯基棉富集,应用电子捕获鉴定器,分别以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分离。填亢往色谱法经5家实验室验证,给出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甲基汞的检出限为1×10~(-3)ng,乙基汞的检出限为1.5×10~(-3)ng。  相似文献   

13.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单颗粒硫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彦飞  邵龙义  程晓霞 《环境科学》2010,31(11):2555-2562
使用SEM/EDX对哈尔滨市夏季不同时段采集的可吸入颗粒物单个矿物颗粒的成分和硫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夏季PM10中可以鉴定出的矿物有29种,其中黏土矿物所占比例超过了40%;中午时段内的样品几乎没有发生硫化,但早晚时段内采集的样品具有普遍的硫化现象,且黏土矿物发生硫化的几率最高,样品S/Ca的平均比值为1.0,是中午时段样品S/Ca值的73倍,不同时段、气象条件下样品的硫化程度不同,显示其硫化机制各不相同;按矿物的元素含量不同,矿物颗粒分为5种类型:"富Si"、"富Ca"、"富S"、"富Fe"、"富Mg",显示矿物颗粒主要来自地壳源;各时段样品中的矿物颗粒具有同源性,说明早晚时段样品中富含的S只能是大气二次化学反应的结果,且规则石膏颗粒主要是由方解石等碳酸钙盐矿物发生的硫化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很低,以分散状态存在,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独立矿床,因此对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工作通过解剖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四川天宝山、四川大梁子和云南会泽,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手段,分析研究了矿床中矿物和矿石中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总结了分散元素镉锗镓的空间分布规律:由西向东,即自天宝山到大梁子到会泽,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含量有富镉-富镉镓-富锗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 汞示踪法(Mercury pathfinder techniques)已经用于勘探各种类型的矿床,而在贵金属和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类型的矿床中用得最多。这种方法没有应用于研究层控铜矿化,在层控铜矿化中,铜显然是主要有经济价值的元素,因为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些矿床  相似文献   

1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钴和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有机分析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在无机分析方面近年来也引起关注。许多研究者试图将HPLC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测定,对许多类型的金属螯合物进行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是一种通用型螯合剂,可以和许多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稳定的螯合物,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因此用此类螯合物有可能实现多元素的分离测定。Heizmann等曾用硅胶柱,探讨了镉(Ⅱ)、镍(Ⅱ)、铜(Ⅱ)、汞(Ⅱ)等DDC螯合物的分离,但稳定性差。Hutchins等则在反相色谱柱上,用甲醇-乙腈-水为洗脱液,分离了数种DDC金属螯合物,给出了人工合成电镀液的色谱图。Schwedt报道了用Lichrosorb RP-8柱分离这类螯合物。对于影响金属螯合物色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种铟冶金溶液 ,研究了一种选择性硫化沉淀除砷方法 ,消除铟冶金过程中AsH3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考察了酸度、温度、时间及硫化氢加入量等工艺参数对除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砷去除率≥99 1% ,有效防止了AsH3气体污染 ;砷与其它有价金属元素的分离效果好 ,除砷渣可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19,47(12)
<正>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于2003年9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编码:02314。主要产品包括工业包装用纸和卫生用纸(注:包装用纸有牛皮箱板纸、瓦楞芯纸及涂布白板纸等;卫生用纸包括卫生原纸和生活用成品纸),年总产能为700万吨;公司卫生用纸拥有"亨奇"和"理文"两个品牌,品牌下设不同系列子品牌。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是行业内最具规模及实力的造纸厂之一,也是亚太地区同类产品最大的造纸厂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碱性元素在金-银矿床交代柱垂向上和横向上的行为特征。揭示出的规律性使我们可以利用碱性元素的绝对含量、彼此间的比值(具有相对行为的元素比值意义最大)以及其他元素(Tu、U、Au、As)的比值来寻找和评价隐伏的金矿化。在应用此方法时,应考虑矿床的侵蚀面水平和围岩的成分。此外,可以对深部埋藏矿床的储量进行定量评价。碱性元素还可用来寻找和评价其他许多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20.
产于火成岩(侵入岩、火山-次火山岩)断裂带中的脉状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矿床的形成明显滞后于火成岩的成岩时代,属后成矿床,成矿多发生在地下500~3000m处,断裂构造使其与地表导通,形成开放半开放体系;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矿床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已团结成岩的火成岩;成矿流体有大气降水成分及与主岩不同期的岩浆热液成分;成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岩脉侵入带来的热液使早期的岩体遭受蚀变,蚀变过程中金等成矿元素析出并在断裂构造中沉淀成矿;二是下渗的大气降水在深部被加热,萃取岩石中的成矿元素而形成含矿溶液,这种分散在岩石中的溶液,在构适应力作用下汇聚到构造薄弱带——断裂中,因降温减压而沉淀成矿。概括地说,这些矿床是通过热液对火成岩(矿源岩)的改造而形成的,可称之为火成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