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一使用活性染料的印染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不仅使处理后废水主要污染指标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而且还有效地降低了运行费用,从而达到了优化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渗滤液处理现场进行了生物增效结合SBR-A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中试实验,对试验各段和整体工艺的运行条件和处理能力进行了测试分析:SBR段经过生物增效后,对NH3-N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0%和80.8%,明显优于未增效前的去除率。AO段试验结果显示,O池DO达到3.0 mg/L以上,经过生物增效可达最大NH3-N去除能力;A池硝化液回流比R值达到1.2时,系统的脱氮能力最大,而R值在0.4之内时,系统的去除COD能力达到最大。整体运行结果显示,当SBR-AO系统以脱氮为目的,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可达98.8%,对TN的去除率可达82.6%;当SBR-AO系统以去除COD为目的,BOD5去除率可达94.0%,COD的去除率68.0%。  相似文献   

3.
高盐浓度对工业废水生化处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生物制药废水的不同含盐量对生化处理系统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该系统中的生物学变化规律的影响。在含盐量低于2.5×104mg/L时,废水生化处理系统COD去除率可稳定在92%左右,污泥活性良好;随着进水盐浓度的增加,含盐量达到2.5×104mg/L时,污泥活性开始受到抑制,COD去除率急剧下降至80%左右;当废水含盐量达到3.5×104mg/L时,污泥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污泥絮体开始部分解体,COD去除率下降到60%左右;当废水含盐量达到6.0×104mg/L时,污泥活性系统趋于崩溃,原生动物近乎绝迹,污泥絮体细碎分散,可见少量球形游离细菌,COD去除率仅有45%左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立窑水除尘系统,该系统采用适用于高温、高湿环境的新型轴流风机,处理用水可循环使用,没有二次污染,除尘效率高,粉尘排放达到标准.同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电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水温和C/N对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氮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量为40 L/d、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以碎石为填料,结合小试实验研究了温度和COD/NH4+-N(C/N)对AO型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处理人工生活污水中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水温和C/N的升高,首先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温为7.3℃、C/N为5时,系统对NiH4+-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1%;其次系统反硝化率逐渐升高,当水温为8.2℃、C/N为6时,反硝化率达到了95.4%;此外,系统中硝化反硝化作用受到影响,导致对T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温为8.2℃、C/N为6时,系统对TN的去除率达到49.91%.在厌氧阶段,系统TN的去除主要靠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氮脱除,并且存在中间产物积累;进入好氧阶段,系统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只是氮素形态的转化,并未从系统中脱氮.  相似文献   

6.
以南方城镇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对BAF-MBR组合系统进行研究。BAF-MBR组合系统运行稳定,去污完全,出水COD、NH4+-N、TN、TP的浓度分别达到7.11、0.16、8.85和0.34 mg·L-1,均达到了污水回用的最高要求。在后置MBR池内进行同步化学除磷时,FeSO4·7H2O的投加量为20 mg·L-1时,出水TP达到0.34 mg·L-1,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膜污染;Al2(SO4)3·18H2O的投加量为30 mg·L-1,出水TP达到0.33 mg·L-1,能有效减缓膜污染进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主设计的多级厌氧反应器系统来考察半连续处理螺旋霉素工业发酵菌渣的效果。该系统总反应体积为44L,由4个11L的升流式厌氧反应罐组成,罐体间采用串联方式连接。121d的连续运行周期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有机负荷率分别为1.27、1.82和2.73kgCOD/(m3·d)。全过程中主要监测了各级罐体的产气量和螺旋霉素的降解。结果表明,多级厌氧反应器系统启动初期会出现产气不稳定现象,经过2个月的运行之后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在有机负荷达到2.73kgCOD/(m3·d)时,各级罐体仍能稳定运行,总产气的45%集中在1号罐。在系统启动初期,螺旋霉素不能被明显降解。运行约80d后,整个体系达到了快速降解螺旋霉素的状态,在2.73kgCOD/(m3·d)的有机负荷率下,螺旋霉素降解率达到97%,同时可溶性COD降解率也达到了9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将纳米凹凸棒土复合亲水性聚氨酯泡沫和海绵铁填料介入传统潜流湿地土地处理系统,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室外中试试验,与传统的土地处理系统对比,考察了该复合填料对传统土地处理系统的强化作用。研究表明,在较高的表面负荷下,传统填料和复合填料最初出水总磷都能达到很好的除磷效果,分别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和A标准。复合填料的出水总磷更低,更能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9.
系统梳理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有关课题产出的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通过对其进行技术和系统成熟度评价来解析我国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面临挑战,为进一步推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我国在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研发和应用的大部分单项关键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已达到7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城镇径流污染问题;在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中,支撑技术系统成熟度为4级,达到系统发展验证阶段,能够用于开展系统的工程设计,减少集成风险;4个关键技术环节和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系列的系统成熟度分别为3级和2级,在技术环节和系列方面仅仅形成系统及设计开发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集成风险,形成组合技术。因此,我国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单项技术成熟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以加强技术和系统的集成,并开展集成创新,使整体技术系列能达到满足任务需求的设计、运行和处理能力,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向应用效益最佳的方向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pH值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35±0.5)℃、搅拌速度65 r/min的厌氧消化体系中,pH值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分析了消化液相及固相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消化第7~9天时各系统VFA浓度均达到最大值,pH值为7和9时,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系统,SCOD向VFA的转化效率较高.pH值为9时累积产气量增加速度最快,最大累计产气量达到134.33 mL/g VS.pH值为7时累计产气量最大,高达149.2 mL/g VS,是pH值为5和11系统的3.23和6.71倍.pH值为7和9时,沼气中甲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4.1%和62.5%,比pH值为5和11的系统提高了约10%.pH值为7和9时VS去除率达到67.68%和58.87%,显著高于其他系统.控制厌氧消化pH值在7~9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产气效率.  相似文献   

11.
The accumulation of nonylphenol in a wastewater recycling proc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o RX  Zhou YW  Cheng SY  Li JB  Zhao M  Chen X  Yao N 《Chemosphere》2008,70(5):783-790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o describe the nonylphenol (NP) accumulation in the effluent of a wastewater recycling system. The model quantitatively present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NP concentrations in the raw wastewater and the system effluent, the number of wastewater recycling cycles, the water recycling ratio, the system NP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 NP accumulation fact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then verified through 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a wastewater recycling process, and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modeling results was 0.652.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P accumulation factor of a wastewater recycling system would approach a constant for large number of wastewater recycling cycles given the wastewater recycling ratio and system NP removal efficiency.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NP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increased with the wastewater recycling ratio given the system NP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 increase of NP removal efficiency would decrease the NP accumulation in the system effluent under a given wastewater recycling ratio condition. The model was then applied to compute the maximum wastewater recycling ratio, predict reclaimed water quality and direct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sewage recycling system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效率以及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园区环保部门拟对园区污水收集体系进行升级改造。改造方案采用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设计思路,同时创新型的采用OUR污泥呼吸法对企业废水分为难降解有毒、难降解无毒、可生化3类,3类废水进入不同的收集池后前2类废水进行芬顿+微电解预处理,可生化类别直接进入生化系统。该种工艺路线较传统的全部接入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更具先进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可作为一种先进理念的收集体系使用到其他工业园区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实际污水与模拟污水活性污泥系统的特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中经常采用人工配置的模拟生活污水,为了研究其与实际生活污水活性污泥系统的特性差异,采用2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进行平行实验(厌氧、好氧方式运行),系统地考察了在进水主要组分和运行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原水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比好氧速率、污泥絮体形态和出水水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污水系统的硝化活性强于实际污水系统,两者的平均硝化速率分别为7.43 mg NH4+-N/(L.h)和5.55 mg NH4+-N/(L.h)。在前置厌氧段,模拟污水系统的释磷量比实际污水系统高出36.45%。两者在后续好氧阶段都能够充分吸磷。模拟污水系统的平均比好氧速率(SOUR)高达64.54 mg O2/(g MLSS.h),而实际污水系统的则只有32.81 mg O2/(g MLSS.h)。模拟污水系统的污泥絮体疏松,粒径小,形状不规则,沉降性差,沉后出水平均悬浮物浓度(SS)为20 mg/L;而实际污水系统的污泥絮体则密实、粒径大,沉降性好,沉后水十分清澈,SS几乎检测不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由逆电渗析(RED)技术与电絮凝(EC)技术结合构成由盐差能驱动的RED-EC耦合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模拟乳化油废水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电絮凝器电极材料、极板间距、支撑电解质浓度、废水初始pH及温度变化对乳化油废水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铝阳极材料相比,采用铁阳极材料的耦合废水处理系统具有更高的除油率。极板间距和含油废水参数(电导率、初始pH和温度)变化会对耦合废水处理系统的除油率产生影响。过大或过小的极板间距均对系统的除油率不利,在所研究的系统中,电絮凝器极板间距为1 cm时最佳。当废水的电导率很低时,系统的除油率也较低,适当增加支撑电解质可以迅速提高系统的除油率。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系统的除油率较高。温度越高,系统的除油率也越高。在实验范围内,对总量为2 L、质量浓度为1 g·L−1模拟乳化油废水经60 min絮凝处理后,除油率可达98.39%。  相似文献   

15.
螺旋藻和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螺旋藻、由真菌和螺旋藻组成的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旨在为啤酒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由螺旋藻和真菌形成的菌丝球组成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啤酒废水,与螺旋藻单独处理废水作对比,比较两者的废水净化效果以及螺旋藻的生长情况。从2组实验对比情况来看,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螺旋藻和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70.59%和77.81%,TN70.17%和84.28%,TP37.99%和50.88%。螺旋藻在废水中生长积累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49.71%,明显高于在Zarrouk培养基中的螺旋藻蛋白含量(38.57%)。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及菌-藻共生系统对啤酒废水有较好的净化作用,所得螺旋藻生物质可用于加工饲料、饵料、色素的提取等。  相似文献   

16.
含中间层的DSA电极电催化氧化硝基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及更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同时避免二次污染,利用自制的含锡锑中间层的钌钯氧化物涂层电极对有机废水中的硝基苯进行处理,并利用SEM、XRD等方法对电极中间层、表层进行微观表征。微观测试表明,基体、中间层、表层之间结合力较强,有利于增强电极寿命;水处理实验表明,电催化氧化反应体系适合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由于该反应体系需要外加电解质加强传质,这在实际运用中为废水中盐度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当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解质浓度为10 g/L、pH=5、极板间距=2 cm时,电催化氧化体系对硝基苯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7.
自然循环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循环污水处理系统(naturalcirculationsystem,NC)是日本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污水人工渗滤处理系统,该技术将落叶、木屑、木炭和石头等自然材料作为填料,并通过各处理单元的有效组合,使该装置内的生物净化功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江苏省宜兴市建立的示范工程显示:NC系统对污水中几个代表性水质指标有较好的去除,CODCr、BOD5、TP和NH+4N等指标基本去除率分别为4951%~9513%、50%~80%、3560%~7813%和7198%~9844%。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负载经驯化后微生物的活性炭深度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研究生物活性炭系统中存在的生物相及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并表征了处理后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生物相中含有草履虫、轮虫及钟虫等原生动物。随着运行次数的增加,活性炭反应器在运行5次后出水的COD、NH3-N及色度去除率骤降,但是生物活性炭处理后出水的COD、NH3-N及色度去除率缓慢下降。生物活性炭能很好地降解印染废水中的苯酚类和稠环芳烃污染物。本研究中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去除动力学常数分别为1.02和0.96。经过生物活性炭的处理可以将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降到适于小球藻生长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某厂稻谷燃料乙醇DDG废水处理工艺因好氧进水碳氮比失调,导致出水TN难以达标。通过对反硝化系统碳源种类的筛选,寻找适宜的碳源并对废水处理系统工艺进行调整,以提升反硝化脱氮效率。碳源筛选实验在葡萄糖、乙醇和清液(原废水),3种碳源条件下进行。通过考察实验系统pH和TN浓度的变化,对反硝化系统投加不同碳源时TN去除速率,以及相应碳源条件下的运行成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乙醇作为碳源时系统的TN去除速率最大,为8.33 mg·(L·h)−1,是清液为碳源时的1.1倍、葡萄糖为碳源时的1.18倍;而清液作为碳源的运行成本是乙醇为碳源的9%、葡萄糖为碳源的37%。综合对比反硝化投加不同碳源情况下的脱氮反应速率和运行成本,以清液作为碳源来调整脱氮工艺是最佳方案。经现场工艺验证,当A/O系统进水TN为300~600 mg·L−1、投加清液量使废水中COD/TN达到12.1以上时,可确保该厂废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外排废水TN稳定在50 mg·L−1以下。上述研究结果可为DDG废水的处理提供经济合理的碳源补充方案,并能为可生化性较好的发酵行业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沂河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北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提出了“清污两制、控源导流”的水污染控制战略。以这一战略为指导,实施江苏省水污染集中控制两线工程。对北线工程新沂河污水生态工程的背景、工程方案与设计、污水系统水质模拟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