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降低液罐车侧翻风险,保障液罐车在弯道行驶时的安全,建立其在弯道行驶时最小侧翻临界速度的计算模型。首先,运用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在不同车速、弯道半径及超高值的道路条件下整车的重心高度变化;然后,利用力矩平衡原理计算液罐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翻临界速度;其次,对比车辆当前行驶速度与最小侧翻临界速度,判断其发生侧翻事故的风险并提出预警方法;最后,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液罐车弯道行驶时车辆侧翻临界速度与车辆行驶速度负相关;超高坡度、道路纵向坡度、弯道转弯半径等道路基础条件对行驶于该路段的液罐车的安全有较大影响;用该预警方法能有效保障液罐车与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毛军  盛旭高 《安全》2023,(5):1-8
为分析强降雨环境下公路车辆的制动安全可靠性,基于2种停车视距模型引入可靠性理论,将降雨强度、车速及驾驶员思索时间视为随机变量,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强降雨环境下公路车辆制动安全可靠性分析模型,以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不同车速下公路车辆的停车视距。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一定时,2种计算模型的停车视距差值随着车速的增大而增大,车速一定时,2种计算模型的停车视距差值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基本不变;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停车视距也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模型Ⅱ的分布均值大于模型Ⅰ,模型Ⅱ的分布标准差近似于模型Ⅰ;车辆的制动失效概率随着车速及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车速及降雨强度一定时,基于模型Ⅱ计算的车辆制动失效概率略高于模型Ⅰ;车辆的临界车速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制动失效概率的增大而增大,车辆制动失效概率及降雨强度一定时,基于模型Ⅰ计算的临界车速略高于模型Ⅱ;较传统确定性方法相比,基于可靠性方法可以获得更为合理的雨天行车安全临界车速,当降雨强度为4mm/min,失效概率为0.000 1时,临界车速已低于45km/h。  相似文献   

3.
1、雨中行车,因路面与轮胎间的附着系数减小,很容易发生横滑或溜滑的现象,并会使制动距离增大。为保证行车安全,必须根据车辆和道路情况,适当控制车速,稳速行进。如果发现横滑或溜滑情况时,切勿使用紧急制动,应迅速减入低速档,用发动机牵阻制动减速。 2、大雨或雨后,公路的路基变软,因此,车辆不要靠路边行驶;如发现路面有裂痕或崩塌现象时,应立即停车;设法修补加固后,再行通过。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分析双车道山区公路小半径反向连续弯道危险区域,以福州市森林公园至鼓岭道路的一个反向连续弯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路侧激光交通调查仪采集以小型车为主的交通流参数,并用摄像法和人工记录法获取小型车辆左前轮的行驶轨迹偏移量值;根据实测数据和断面位置的标定值,建立行驶轨迹偏移量、断面位置和行驶速度的三维关系模型;根据关系模型计算出不同速度下危险区域的长度和面积。结果表明:当车辆速度大于临界值时,危险区域的长度、面积与速度间存在二次多项式关系,随着车辆速度的增长,危险区域的范围不断扩大,危险等级不断上升。根据危险区域的变化情况,建议该路段的限速值为20~27 km/h。  相似文献   

5.
安全行车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停车距离。影响汽车安全行驶距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车辆的行驶速度,驾驶员的反应能力、时间,路面状况,天气变化,载重量的多少及车辆制动系统的结构形式等等。如何掌握判断汽车的安全行车距离,对驾驶安全十分重要。由于前后车的行驶速度一般都差不多,同时,制动过程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速公路三岔型互通右转匝道车辆事故的发生机制,以宜宾至叙永高速公路双桥枢纽互通为对象,运用Carsim/trucksim软件建立事故匝道的三维数字模型,模拟小客车和货柜车的运行过程,设置3种不同工况,对车辆在匝道上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驶速度升高会导致匝道路段的车辆横向偏离增大,发生侧滑或侧翻的几率增加;充分制动距离是保证车辆安全通过匝道受限路段的重要因素,货车需要更长的制动距离;道路视觉环境是影响驾驶人速度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匝道路段与高速公路主线行驶环境的高度近似,导致驾驶人选择较高的速度进入匝道,部分车辆在小半径弯道之前无法将速度降低至安全速度,进而发生事故。本文运用行车动力学仿真和驾驶人视觉手段,在驾驶行为层面分析事故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安全提升措施,可为匝道线形设计和交通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健康》2012,(2):40-41
雨天路面湿滑,车辆行驶速度过快就会发生侧滑.因此,雨中行车,要降低车速,尤其是在弯道或斜坡路段更要尽量减速。一旦发生侧滑,不要慌张,双手应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研究横向不对称的积水车辙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基于水漂和基于侧滑在不同速度下的危险路段长度,建立了三维积水车辙-附着系数-整车车辆的模型。以车辙积水深度和轮胎-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轮胎与积水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为输入,以达到危险偏移量的时间为安全评价指标,利用临界反应时间作为侧偏时间的危险阈值,设计试验分析了车辙横向划分间距、左右积水深度差和轮距、积水宽度等对积水车辙行车安全性分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使用单倍轮胎接触宽度可满足准确性分析的要求;基于侧滑的风险评估方法相较于水漂法保守,基于侧滑的危险路段长度均比基于水漂的危险路段长。车速降低,危险路段长度降低;在满足路段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可通过降低车辙路段行车速度来进行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冰雪环境弯道线形诱导标志对交通流的影响,揭示冰雪环境交通标志诱发驾驶员弯道驾驶行为变化的过程,先分析了冰雪环境弯道交通特性,探究了驾驶员冰雪环境视觉信息传递原理及标志色彩的刺激作用。并根据弯道车辆的行驶特性,分析了冰雪环境下行车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设置了弯道线形诱导标志,再分别开展了冰雪环境下的冰雪路面与良好路面的弯道标志改善试验,以分析弯道线形诱导标志对冰雪环境弯道的交通流影响,采用NC200便携式交通分析仪进行数据观测。结果表明,在冰雪环境弯道冰雪路面与良好路面中设置车辆转向指示标志,能显著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降低交通流的速度,从而有效提高冰雪环境弯道交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弯道路段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特性,招募30名驾驶人开展模拟驾驶试验。利用DLab驾驶人因记录分析系统采集弯道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车辆操作数据,用face LAB 5非接触式眼动仪同步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探讨弯道半径对驾驶人视觉及操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驾驶人的视线主要集中在[-10°,10°],水平视角均值与弯道半径成二次函数关系,并随着弯道半径增大驾驶人的水平视线向右偏移;在操作模式方面,转向盘转角与弯道半径成负相关,车辆横向位置与弯道半径的关系不明显。驾驶人弯道行车时需要及时关注弯道一侧的交通信息,并同时操纵车辆沿弯道轨迹行驶。  相似文献   

11.
首先根据安全经济开采的内涵,建立以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开采环境安全、安全投资和安全管理为主要制约因素的安全经济开采评价模型,并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人员可靠度对安全经济开采水平影响最大,开采环境可靠度影响最小。其次,采用函数拟合法、专家打分法、标准化打分法量化安全经济开采水平指标,并将安全经济开采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最后,运用可拓物元模型方法,得出某铁矿安全经济开采水平为二级,无重大经济损失,与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TOPSIS模型的水上应急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配置水上应急资源能有效提升水上搜救效率。在建立了3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应急资源加权的投入产出比为目标函数,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水上应急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并结合逼近理想排序法对救援效率进行综合排序。以长江江苏段10个分支局的应急资源配置为例,获取各分支局的投入冗余值,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获取应急资源配置的冗余程度,从而分析水上应急资源配置效率,为海事主管机关优化水上应急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临界风速是Y型合流分岔隧道能否有效抑制烟气侵入分岔支路的重要参数。为确定Y型合流分岔隧道临界风速计算公式,对影响Y型合流分岔隧道临界风速的相关因素进行量纲分析,推导出临界风速与火源热释放率、主分隧道高度比、连拱长度及隧道分岔夹角这4个因素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临界风速最大的火源位置,并对上述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火源距分岔段隧道洞口15~25 m时临界风速最大;当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小于0. 3时,隧道临界风速与火源热释放率呈现1/3次方关系,当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大于0. 3时,隧道临界风速不再随火源热释放速率增加而增加;临界风速与分岔隧道高度比近似成-3/10次方关系,与分岔夹角成-3/40次方关系,而与连拱长度无关。进而得到分岔隧道临界风速的无量纲计算模型,且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国内外6个典型低碳产业园案例,归纳总结出再生利用型、清洁生产型、产业耦合型3种类型低碳产业园,横向对比分析3种类型低碳产业园的特点,纵向对比分析国内外低碳产业园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类型低碳产业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建筑消防设施的可靠性管理是可靠性工程、消防安全工程及管理科学技术的交叉应用。不同社会发展环境下,建筑消防设施可靠性管理的数据形态、研究内容和任务要求也不尽相同,其最终目标是提高消防资源的费效比。探索了在缺乏基础可靠性数据的条件下,如何开展建筑消防设施可靠性管理研究。首先,介绍了建筑消防设施可靠性管理的研究现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从生产标准化、设计性能化到运营效能化的演进趋势。其次,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从行业发展的视角,着重对我国建筑消防设施可靠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应该建立建筑消防设施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管理体系。最后,总结了研究现状和问题,提出在应用智慧消防构建统一的可靠性数据库、提高复杂建筑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及完善运营效能化可靠性管理标准3个方面开展研究,推动我国建筑消防设施可靠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万晓明  王浩杰  张毅  陈志刚  张栋 《安全》2019,40(10):56-59
为了预防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围绕危险源的管理,综合运用多种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自下而上开展全员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现有风险控制措施评估,结合危险源辨识成果随机抽查、行为安全观察等管理活动,形成了企业全员危险源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开展全员危险源管理1年以上的13家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绩效评估,结果显示,开展THM对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全员参与等安全文化绩效评价指标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吹吸式通风原理,设计了一种氧化铁皮粉尘污染控制装置,通过对吹气、吸气罩的理论计算及实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参数,为冷轧带钢氧化铁皮粉尘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重结晶前后LLM-105在敞开体系、绝热体系中的热分解特性,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形状规则、缺陷更少的重结晶LLM-105。以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LLM-105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利用Friedman法得到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及TD24。采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LLM-105的绝热分解行为,计算了绝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及SADT。结果表明,重结晶LLM-105的非等温热分解起始温度(升温速率为10℃/min)、绝热起始分解温度、绝热最大升温速率分别为353.12℃、277.19℃、77.39℃/min,未重结晶LLM-105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341.62℃、273.77℃、136.62℃/min。重结晶LLM-105的非等温热分解起始温度、绝热起始分解温度更高,绝热最大升温速率更小。结晶品质是LLM-105的热分解特性、热危险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重结晶LLM-105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绝热分解反应更温和。  相似文献   

19.
小构造附近是瓦斯灾害容易发生的危险地带,探明煤层小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基于古汉山矿二1煤层瓦斯抽采工程特点,分析利用瓦斯抽采穿层钻孔进行地质构造探测的可行性,根据试验工作面、底抽巷、瓦斯抽采穿层钻孔空间关系,建立煤层小构造预测数学模型及预测方法。结合试验工作面瓦斯抽采穿层钻孔现场施工数据特点,分析钻孔误差及校正方法,绘制煤层底板三维曲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底板趋势面残差图及煤层厚度等值线图。根据煤层底板预测图件,对小构造分布做出了综合判断:在工作面走向通尺360~390 m、倾向上距离运输巷35 m处,可能存在落差1. 5 m、走向N45°W、延伸长度20 m左右的小断层。现场实际揭露地质情况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工作面推进与小构造距离小于20 m时,瓦斯突出危险程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0.
升流式生物催化电解反应器(UBER)是一种将生物方法与电化学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使用UBER降解硝基芳香烃类化合物,不但处理周期短、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通过UBER处理含硝基苯模拟废水,对生物催化电解技术的原理进行讨论,并探索最佳反应条件,为该项技术处理实际废水提供理论依据。考察了进水浓度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阴极催化硝基苯定向还原为苯胺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外加电压、进水乙酸盐质量浓度及进水p H值3个方面,对UBER还原硝基苯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最优试验条件分析。结果表明,UBER可以高效处理硝基苯废水,当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7. 2%,但随进水质量浓度进一步提高至220 mg/L,硝基苯的去除效果不佳,去除率仅为79. 13%。当进水硝基苯质量浓度较低时,苯胺生成率较高,平均值达到91%,随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提高,引起阴极电势波动,使得还原反应按照多种途径发生,硝基苯不仅被定向还原为苯胺,还被还原成其他副产物,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将部分生成的苯胺进一步氧化利用,造成出水苯胺含量偏低。最优条件试验表明,外加电压在0. 3~0. 5 V,硝基苯的去除率均达到93%以上,此时阳极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当电压降到0. 2 V时,硝基苯去除率仅为36%,表明外加电压过低会严重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将乙酸钠质量浓度从1 000 mg/L逐渐减小,质量浓度降低至700 mg/L时,阳极电位依然保持在-440 m V vs. SCE左右,UBER系统运行稳定,当乙酸钠质量浓度进一步降低,阳极微生物电化学活性逐渐受到抑制;UBER中微生物最佳生长p H值为6~7,当p H值超出这一范围,会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进而影响硝基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