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涉氨制冷企业氨泄漏事故多发。特别是2013年8月31日发生的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氨泄漏事故,造成了15人死亡、25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为了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源头治理,9月18日,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冷冻冷藏行业事故频发,事故原因多和制冷剂一一氨有一定关系。如何吸取这些事故的教训,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成了业内备受关注的话题。笔者尝试从氨的特性、其制冷工艺特点、事故多发的原因,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为氨制冷提供可借鉴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山东省泰安市总结事故教训,按照"一条线、全覆盖、专项检查、当场立案"的原则,对全市139家涉氨制冷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近年来,液氨泄漏事故多发,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特别重大事故,造成121人死亡;2013年11月28日17时,山东省乳山市合和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6人受伤。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出一些涉氨制冷企业存在着安全生产主体  相似文献   

4.
周琳    傅贵     刘希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48-153
行为安全理论是事故分析和预防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10起化工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化工事故分析的有效方法。10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为一线员工在涉及高温加热工艺、带压设备、有毒有害环境和动火作业中的违规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未建立或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等不安全动作及不安全物态,且不安全物态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有关;间接原因是一线员工缺乏岗位安全操作等知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技术等知识,导致其安全意识薄弱,养成不良的安全习惯;根本原因是组织安全教育等管理程序缺失和执行不力;根源原因是组织成员对安全的重要度等安全文化元素缺乏理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涉氨事故频发,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宁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高度重视涉氨制冷企业的整治工作,对涉氨制冷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分析,并提出推进涉氨制冷企业整治工作的具体内容,为涉氨企业的安全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预防护栏卡脖伤人事故的再次发生,统计研究了2008—2016年发生的8起护栏卡脖伤人事故,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事故发生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包括直接不安全动作即在护栏边休息等,其它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即形状、间隙大小不合理的护栏等;间接原因是受害者、行人、护栏设计生产者、管理运营者、标准制定者的安全知识、意识、习惯、生理、心理存在问题;根本原因是家庭、社区、公司、生产厂家、管理运营单位、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等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根源原因是上述组织的安全文化缺欠。最后,针对事故所涉及的组织分别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冷藏或冷冻是当前最常用的食品保鲜手段,由于氨有较好的热力学特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单位容积制冷量大、价格低廉和制取方便等优点,目前大多数大中型冷库都是采用氨作为制冷剂。但由于氨本身所具有的可引起化学爆炸、燃烧或氨中毒事故等特性,氨一旦泄漏或发生爆炸,可能给涉氨制冷企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多家涉氨制冷企业因氨泄漏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8.
郝腾腾  郑欣  王慧宇 《安全》2021,42(6):35-40
为减少液氨泄漏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液氨泄漏事故应急策略进行研究.本文以某化工厂为例使用ALOHA软件对该化工厂液氨泄漏后发生中毒和爆炸事故后果进行模拟,并通过MARPLOH对影响范围进行可视化处理.提出液氨泄漏事故现场警戒区划分原则和应急队伍安排策略,在综合考量该化工厂液氨泄漏引发的中毒事故和BLEVE事故情况下,对警戒区域进行划分并绘制出事故现场管制图.研究表明:液氨泄漏后前15 min是周围人群避难疏散的关键时间段,以此可制定周围人群最优疏散方案.可以为同类型涉氨制冷企业和其他危化品企业的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策略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两票"(工作票、操作票)作为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其本质在于规范现场工作秩序,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包含着企业对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使命感,也包含着员工对安全生产居安思危的责任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但在各级的安全检查和事故分析中,"两票"又往往被人们口诛笔伐。虽然从表面上看,多是执行者危险点分析不到位或未遵守"两票"工作流程,但剖析深层次原因,影响"两票"执行的根源在于"两票"责任制的不落实。因此笔者认为,规范"两票"管理,提高"两票"执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生产安全触电事故的原因规律,使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2016—2018年深圳市84起生产安全触电事故的致因进行归类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操作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共5类,其中未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占比67.86%)最易出现;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共7类,其中安全教育培训缺欠(占比86.90%)最易出现;不安全物态共5类,其中安全保护装置缺失(占比53.57%)最易出现;事故相关人员普遍存在安全知识不足导致的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的情况;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共4类,并且事故中均存在组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缺欠的情况,可进一步分为6类,其中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缺欠(占比86.90%)最易出现。  相似文献   

11.
佟瑞鹏  赵辉  崔鹏程 《安全》2019,40(9):35-40,6
为了探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及其影响关系,基于"4M"理论和事故致因"2-4"模型,识别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并确定模型框架,运用SPSS Modeler软件对2007~2017年426起事故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采取路径分析与重要度分析,构建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模型。结果表明:施工单位内外部原因共同引发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外部原因来源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管理缺失,而施工单位内部影响因素中,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因素、不良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无效的安全监管和作业层安全素质及能力不强是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施工程序和技术方案存在缺陷,根源原因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该模型系统展现了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影响关系和重要程度,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化工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运用“2-4模型”对从安全管理网等网站收集的125起化工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事故的直接原因方面,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表现在违规操作和无证上岗,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表现在其工作不认真等方面,不安全物态最主要的是设备年久失修。对于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知识不足、安全习惯不佳3方面。事故的根本原因则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培训等方面。为制定化工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梦  傅贵  许素睿 《安全》2021,42(2):43-50
为预防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本文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研究2012-2018年50起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对导致事故的根源原因、根本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分析原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根据事故原因构建递阶层次模型,计算出其权重值并进行排序,从而得到影响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员工的安全意识不高和违章操作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也是事故预防重点。研究成果对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收集我国134起以人为主因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构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HFACS-BN模型,并基于贝叶斯网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人因路径及各因素灵敏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为违规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不安全行为;在复杂路径中,环境因素和操作者状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其相关的风险认知与处理不当是阻碍事故预防的关键因素;在非复杂路径中,操作者状态与运行计划不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所涉及的监督违规、组织过程和组织氛围,是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根本起点,并可依此分析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操作者状态在2种路径中均表现出高灵敏度,因此化工企业在人员管理上要加强关注职工状态,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成春节  谭钦文  章少康  陈群  邱宇 《安全》2019,40(7):67-71
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管控难题,基于不安全行为管理的重要性,采用文献分析法、现场调研法,调查了绵阳市130余家中小型企业不安全行为管理现状,分析得出中小型企业不安全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协同理论,研究了安全文化、BBS行为观察流程和杜邦安全训练观察计划3种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并对其要素进行组合优化,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协和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纠正员工不安全行为,提升员工安全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徐微  孙胜利 《安全》2020,(5):57-61
为评估食品企业氨制冷系统所处的风险状态,文章在HAZOP方法和LOPA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组合应用于食品企业氨制冷系统的风险评估中,以提前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和后果,确定现有防控措施是否足够、有效,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通过对氨制冷系统中低压循环桶液位过高场景的实例分析,得出该场景下的剩余风险基本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不需要增加独立安全仪表系统的结论,为食品企业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瀚匀  吕建国  高玉格 《安全》2019,40(4):30-33
为了有效预防丁二烯引发的事故,基于定量风险评价的指标,以某企业丁二烯储罐为工程实例,采用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CASST-QRA,模拟丁二烯储罐泄露事故后果影响范围,定量评价其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风险大小和可接受程度。结果表明:某企业的丁二烯储罐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均可接受,模拟结果可为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及安全防范措施提供参考;同时,研究成果可以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安全监督提供指导与依据,也为其他丁二烯储罐的管理和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应用安全心理学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而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以及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违章行为与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据统计,“三违”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罪魁祸首。分析众多事故的原因,无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因素造成的。违章行为是“三违”的表现,它不仅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心理因素,职工的心理隐患是不安全行为的潜在帮凶。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对违章行为的影响,寻找出一套强化安全心理素质、调整心理因素的方法,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行为,减少伤亡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