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矿区土壤Pb的分布特征及植物修复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省某有色矿区采矿厂及选矿厂周围土壤Pb污染现状、土壤中Pb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植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按照Tessier的重金属形态分级和浸提方法,Pb在土壤中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及有机结合态为主,植物有效性较低.比较两样点土壤Pb活性,选矿厂高于采矿厂,这可能是由于Pb的来源不同.从土壤含Pb及植物有效态Pb含量来看,该矿区样点土壤Pb污染均较严重,开展污染修复工作势在必行.以植物体内Pb含量、地表上部有效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为指标,对20种植物对Pb的富集特性分析发现,类芦富集和转移Pb的能力较强,进一步研究价值很大.从土壤Pb的有效态含量及生态安全考虑,在该矿区进行土壤Pb污染的植物提取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文献的收集,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的来源及重点污染研究区域,重点介绍了现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及植物修复的优越性,并综述了植物修复的机理及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方式,最后总结了植物修复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植物修复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杨帅 《环境与发展》2020,(2):17-17,20
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植物的修复以及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对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当今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初步讨论了人工湿地系统经济植物的功能和价值,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湿地植物对氮磷及重金属离子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常见的水生经济植物种类较多,本文对其食用安全性进行了探讨.合理选择湿地植物除了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还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建华 《火灾科学》1999,8(2):14-20
对四种同脂发热自燃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环境温度与油脂发热诱导期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即lgT/a/t+b,提出油脂自燃性能可用a和b两参数描述。研究表明,碘值与油脂自燃性能常数a和b存在密切关系,可分别用对数和直线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6.
不同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浮床无土裁培美人蕉等6种植物进行了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在水中均能正常生长,对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NH3-N也有一定的下降,并且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研究结果为发展利用陆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域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虎尾兰: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芦荟:可以美容,净化空气,常绿芦荟有一定的吸收异味作用,作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9):10-10
据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东京药科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在大气中,大约20%~40%的致癌性物质,是来自于植物燃烧时所产生的生物碳。  相似文献   

9.
由于绵羊以及山羊能够吃光它们灵巧、坚韧的舌头所及的几乎所有绿色植物,因此长期以来有着植物真空吸尘器的名声。  相似文献   

10.
王浩 《环境与发展》2023,(3):68-76+86
植物越来越频繁的被用于控制或修复放射性核素污染,植物提取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采用螯合诱导强化植物修复技术能明显提高植物对铀的积累能力,阐述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常用的螯合剂种类,螯合剂强化植物修复机制,螯合剂作用下植物对铀的积累能力以及螯合剂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植物和填料的作用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不但直接摄取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而且为根区的微生物输送氧并提供栖息地,加强和维持湿地系统的稳定性.填料是人工湿地的基质与载体,它支撑着人工湿地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填料对污染物的成功截留不仅为后续植物吸收创造良好条件,而且是出水水质的重要保证.因此不同类型植物的搭配栽种和不同性质的填料搭配使用是人工湿地必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林业劳动安全》2001,14(1):31-31
由于绵羊以及山羊能够吃光它们灵巧、坚韧的舌头所触及的几乎所有绿色植物,因此长期以来有着植物真空洗尘器的名声。  相似文献   

13.
许多家庭会在室内盆养花草,花草不仅可以欣赏,还有利于家居健康,可是应该养些什么样的花草才适合呢?  相似文献   

14.
不同配置人工湿地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选用芦苇、草、鸢尾和香蒲4种植物以及石子、煤灰渣2种填料模拟出8组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对进出水中COD、总氮及总磷浓度的监测,分析各组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及净化稳定性。结果表明,香蒲与石子+煤灰渣复合填料组配的人工湿地系统表现最好,其次为香蒲与单一石子填料组配;而草搭配煤灰渣+石子复合填料对COD和质量浓度为20 mg/L左右的总氮的去除效果良好;煤灰渣+石子复合填料在除磷方面表现良好。另外,污水初始浓度负荷也影响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潜流人工湿地经济植物根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潜流人工湿地中经济植物根际土壤微环境一些相关指标的测定,探究了这些指标在湿地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趋势与湿地NH4+-N ,T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硝化作用强度、土壤脲酶活性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反硝化作用强度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垂直方向则沿程降低。湿地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反硝化作用强度、脲酶活性与湿地氮素去除能力相关性明显,且与栽种植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开展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是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研究分析了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对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的影响,结合部分水电水利工程案例,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保护小区规划等主要保护方式与措施,并从技术标准制定、方案规划设计、实施的监管及指导、跟踪调查和评价等方面对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水电水利工程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与释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们具有杀菌抑菌、保健等功能;另一方面,它们还参与对流层大气化学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和人类健康等有潜在的负面影响。综述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作用、影响BVOCs释放的因素及还有待扩展和深入研究的方面,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杀菌抑菌等正面效应,而针对植物VOCs的负面效应研究较少;2)影响植物VOCs释放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树种差异、生理因素、N素)和外部因素(光照、温度、湿度、CO2、臭氧和胁迫),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3)今后应加强植物VOCs释放机理的研究,分析其他因素或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对植物释放VOCs的影响;建立和完善理论模型,用以模拟各种植物VOCs排放的时空动态,更好地预测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BCR连续浸提法提取土壤和植物中铅,对土壤中4种不同形态(酸可提取态(BCR1)、可还原态(BCR2)、可氧化态(BCR3)和残渣态)的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铅含量呈现如下的趋势:BCR2BCR3BCR1;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含水率、pH值、有机质及微生物数量等对铅元素有效态以及铅元素迁移状态都有影响;对作物中铅进行测定,发现作物中铅浓度依次为根叶茎;另外土地上覆膜也能促进土壤中的铅元素转化为可供植物直接利用的有效态。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云南楚雄雨露砷矿区采矿、冶炼废弃地生长的16种优势植物的生长状态及其对应根区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矿区植物长势良好,未出现受害症状.土壤磷氮含量充足,As含量远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级标准中的旱地As含量标准值,高达133倍.16种植物的地上部重金属含量As最高,并且在总As平均质量比高达5 318 mg/kg的土壤环境条件下,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体内As质量比可达2 327 mg/kg,小酸模(Rumex acetosella L.)、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等7种植物对Cd,以及牛口刺(Cirsium shansiense Petrak.)对Zn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大于1.0,其中地石榴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7.99.上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均表现出了较强的耐性,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促进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纳总结了近10年来微生物促进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机制,包括微生物促进修复植物生长的耐性机制和影响植物提取/固定重金属的积累机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对微生物促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及实施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进而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