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满足新工科人才能力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关键环节。以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通风》课程为例,分析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3个方面进行改革:绘制基于课程内容体系的思维导图,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设计能力训练项目以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提出了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方法。分析显示,以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要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改革项目,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以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充分体现“加强基础、拓宽面向、注重复合、突出特色”的教育教学思想,提出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在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构建“安全管理课程群”、“安全技术课程群”、“工业卫生课程群”以及“环境保护课程群”。课程群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促进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实践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煤矿安全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特点与课程的关系,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提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构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关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教改探讨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在讨论目前安全工程本科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对各种能力需求的分析,还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框架和实践环节的内容。强调了工厂安全评价与规划、产品安全设计两门课程的重要性,以保证安全卫生“三同时”制度的实施,并讨论了培养安全工程人才的各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及电气安全工程课程的性质,研究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定位及师资配备、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电气安全工程课程定位、增强电气专业师资配备,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优化课堂,引入案例教学以及改变作业模式等教学思考和具体实施方法。从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以及学生就业背景角度,提出了以就业工作环境为背景,重点讲解相关章节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电气安全方面素质以及就业后的工作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叶鸣 《安防科技》2012,(2):21-26
分析了现代工业建筑的基本形式与特点,阐述了工业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重点探讨了如何既节能又有效地改善高大空调厂房的室内空气品质以及防爆空调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一个良好的矿井通风系统应该在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运行,笔者把上述8个字作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基本内容并给出定义:矿井通风系统为通风方式、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设施等总称;以矿井通风系统的定义所规定的各项内容并结合对矿井通风系统经济性、安全性的要求为依据,从矿井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设施、通风质量、通风监测、防灾抗灾能力、通风电耗、通风能力等8个方面共确定了16项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状况,可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郑琰  张福群 《安全》2018,39(6):70-71
本文通过分析安全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及当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结合OBE教育理念的特点,从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培养过程、培养效果评价机制、培养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船厂铆焊车间的通风旨在确保员工的安全舒适,并为各种技术流程和材料储存创造必要条件。车间的通风系统主要是去除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多余水分、灰尘、热量以及爆炸性、可燃性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本文通过对船厂铆焊车间通风情况不足的危害进行分析、车间应具备的通风量的计算以及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船厂铆垾车间的通风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对于空气污染物的有效同化和中和,船厂铆焊车间大多数情况下仅靠自然通风是不够的,因此,应普及强制送排风系统应用于工业通风的设计和安装中。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评价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依托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建设契机,制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基本流程,并给出各环节的支撑关系;结合实际课程案例,阐述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中赋权重值、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课程达成度评价和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 4个步骤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就业数据以及社会评价验证毕业要求达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以定量评价本科生培养质量,加速发现学生能力构成的短板,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改性氧化石墨烯(GO)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放射性重金属铀的影响,将L-谷氨酸(L-Glu)与氧化石墨烯发生亲核反应,从而制得L-谷氨酸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L-Glu/GO)。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投加量、反应时间、温度与铀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L-谷氨酸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吸附铀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铀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p H=4,投加量为0. 2 g/L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40 min,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铀初始质量浓度为70 mg/L,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309. 36 mg/g。L-Glu/GO的表征结果表明,L-谷氨酸上的氨基进攻GO上的环氧基团并与C发生了亲核取代反应,为GO引入了含氮基团,实现了GO的功能化。相比GO,L-Glu/GO的晶体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L-Glu/GO吸附U(VI)后表面更光滑。  相似文献   

12.
吴超  王秉 《安全》2019,40(10):27-33
安全经济学理论急需加速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安全发展的新需要。论文运用理论研究和逻辑思辨方法,依据从实践到理论的原则,在简述有关安全经济学核心原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安全经济问题的人性假设原理、现实安全经济问题的时空边际预设原理等14条安全经济学应用原理及一些推论,并基于安全经济学应用原理提出了安全是一种资源并可引申为一种等效生产要素、资本或产品的新观点。研究结果对发展安全经济学理论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1种钝化剂对3种水稻生长影响及降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钝化剂对不同程度污染土壤及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应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程度镉污染农田土壤(轻度污染土壤和重度污染土壤)中钝化剂的修复效果以及3个品种水稻对镉的吸收。结果表明:添加钝化剂后,2种污染程度土壤的pH值在不同时期均显著提高(轻度污染土壤pH值提高了0. 18~0. 73,重度污染土壤pH值提高了0. 42~0. 71),土壤中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呈负相关性(轻度污染土壤的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相关系数为0. 77;重度污染土壤的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的相关系数为0. 91)。2种程度镉污染土壤分蘖期和成熟期的有效态Cd在施加钝化剂后明显降低(轻度污染土壤有效态Cd在分蘖期的最大降幅为30. 69%,在成熟期的最大降幅为25. 69%;重度污染土壤有效态Cd在分蘖期的最大降幅为6%,在成熟期的最大降幅为7. 5%)。糙米总Cd在施加钝化剂后也明显降低(轻度污染土壤的糙米总Cd降低幅度为59. 46%~66. 67%,重度污染土壤的糙米总Cd降低幅度为18. 71%~57. 60%)。施加钝化剂对水稻株高、叶绿素、有效穗、生物量及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此外,3个水稻品种的糙米Cd富集系数有一定的差异,2种污染程度土壤中水稻生长有差异。因此,钝化剂对3种水稻品种均具有降镉效果,且对3种水稻生长无负面影响。钝化剂对水稻生长轻度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优于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施用钝化剂能使轻度污染土壤中糙米总Cd达标,不能使重度污染土壤中糙米总Cd达标;轻度污染土壤中水稻生长效果明显优于重度污染土壤中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铀矿山采掘作业低频振动对高温铀矿围岩氡析出规律的影响,选取南方某铀尾矿砂、石英砂等原材料制备类铀矿岩试块,基于正交试验原理设计0~40 Hz与30~50℃两种因素条件下共计25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单因素测量条件下低频振动与高温加热对试块的氡析出率均有提升作用,但是随着振动频率的上升,氡析出率会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0 Hz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在低频振动与高温持续加热耦合作用下,氡析出率变化呈三维立体曲面,在曲面振动频率30 Hz、试块测量温度为50℃位置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试验结论可为铀矿井氡防护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湖南省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南省缺电的原因: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比例失调;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占大头却受降雨影响很大,部分地区干旱导致水力发电减少,火力发电煤炭供应不足;行业管理体系和项目审批体制造成了电力需求与电力建设难以匹配;电网结构不合理,电被堵在路上,难以从外省借电等。指出解决湖南省缺电现状应该合理规划、适度地扩大本省电能生产,合理调配煤炭,保障电能生产的能源供应,扩大省外电能的输入或与周边地区协力开发能源,加强电网规划和电网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同时应推行节约用电措施,确保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衡阳市某铀尾矿滩面的氡析出率、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气压、γ剂量率、土壤含水率等环境物理量进行监测采集。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其中各因素与氡析出率的关联度,结果发现在分辨系数为0.5的条件下,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气压、γ剂量率及土壤含水率与氡析出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550 1,0.476 1,0.631 5,0.748 2和0.485 9,其中γ吸收剂量率对氡析出率关联度最大;而大气湿度的关联度最小。结合氡析出率的影响因素具有多重性的特点,试验研究成果可为以后探索氡析出率与各环境指标量的数学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车辆火灾场景是影响列车全自动运行安全最大的场景之一,因此制定合理的火灾调度安全控制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地铁全自动驾驶中车辆火灾场景为研究对象,将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用于构建调度安全影响因子模型。与传统的地铁安全模型不同,该模型以全自动驾驶场景为标准形成影响因子库。通过德菲尔法相关思想的专家评分法确定各子系统权重比,利用Vensim-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动态预测,对比不同的安全投入方案及调度人员配置比方案,优选出最有效的火灾调度安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发生的现状,结合傅里叶级数的相位特征,利用傅里叶级数时间序列模型给出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趋势。根据1986—2007年湖南省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据,在SPSS环境下进行拟合,并对未来5年湖南省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傅里叶级数时间序列模型符合自然灾害损失发生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损失预测模型在灾害经济损预测中误差大、稳定性差的缺陷,提高了预测精度;且得出未来5年湖南灾害灾情仍然具有递增的趋势的结论。采用该模型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预测,其结果比较可靠,可供减灾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万晓明  王浩杰  张毅  陈志刚  张栋 《安全》2019,40(10):56-59
为了预防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围绕危险源的管理,综合运用多种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自下而上开展全员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现有风险控制措施评估,结合危险源辨识成果随机抽查、行为安全观察等管理活动,形成了企业全员危险源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开展全员危险源管理1年以上的13家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绩效评估,结果显示,开展THM对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全员参与等安全文化绩效评价指标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湖南现存的一些古村落,从物质安全防御角度出发,对古村落在基地选址、整体布局、空间形态等方面所采用的安全防御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湖南当地居民的主要物质防御手段即利用山水作为村落的自然屏障、团结所有村民进行集群防御与在村落内部层层设防等方法,指出湖南古村落物质防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当今社会安居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